21113年8月 第19卷第3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Aug.2013 Vo1.19 NO.3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 ̄on) 网络出版时间:2013—9—25 13:5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I150.N.20130925.1355.035.html 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再思考 章 翔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分析研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发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 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仅仅重视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校体育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 指导工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这明显与该课程方案中所提出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符。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体育教育;本科;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60(2o13)03—0131—03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取得了长 研究基本局限在如课程的优化等方面 引。本文 足的进步,体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无论是专任 将以该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为切人点,对其培养 教师的学历、职称、数量,还是教学条件、场馆设施 规格、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等作深入思考,在此基 及招生的规模,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与之 础上结合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的教学实际,构 相反的却是近几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 建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新的培养方 业率直线下滑¨ J。分析其原因,毋庸置疑,人才 案。 培养质量下降是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率 直线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1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过程,具有 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一切教 指向、激励和标准的作用 。教育部在《全国普 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到 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教 人才培养的质量HJ。也就是说,体育教育人才培 体艺[2003]7号)明确规定: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能 养质量的高低与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相关。 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 2003年6月,为贯彻《关于 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 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 由此可见,该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体育教育专 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 业培养不但能够从事学校体育工作,而且也能够 才,教育部专门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 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但现实情 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 况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只要求拿 该课程方案是指导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 到教师资格证,而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还必须 业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前,围绕该课程 要拿到体育行业特有职业资格证。 方案,不少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现有的 为适应新形势下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劳 ,收稿日期:2o13—05—31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1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安徽省教育厅2012年重点教研项目 (2012jyxm356)和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04O一120001000002)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章翔,男,安徽宿松人,安庆师范体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学与学校体育学。 ・l3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钲 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国家体育总局于2004年6 月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体育行业推 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 育行业特有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目前,纳 入国家职业大典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有:“社会 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工”、“体育经纪人”以及 即将颁布的“游泳救生员”等 J。虽然社会指导 员证的培训与鉴定开展了多年,体育教育专业的 培养目标也要求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才,但在我 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几乎没 有要求学生毕业必须拿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证。 2011年,我院成功申报了安徽省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该 计划是安徽省201 1年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 中唯一的一个体育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其宗旨 是在构建一个能够培养出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培养出厚基础、宽 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体育人才,从 而在全省体育教育专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我院在2011年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 目标中明确规定: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 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养,能承担学校体育教 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 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具 有“两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并建议具有“三 证”(教师证、社会体育指导员证、裁判证)的创新 型、应用型体育人才。也就是说,我们把学生毕业 时建议拿到社会体育指导员证和裁判证(我校 2009年已经具备这两项培训资质)这一培养目 标,纳入到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从而使学 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不仅是光荣的人 民体育教师,也是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中坚力量。 从事教育天经地义,而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也 是合情合法。 2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指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 识、专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等。纵观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 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中有关体育教育人 才培养规格的论述,其核心仍然是强调成为一名 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基本素养与 基本能力。而对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应具备的 知识、素质与能力只字未提。显然,这与体育教育 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 要在培养规格中加入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应具 备的知识、素质与能力方面的内容。 我院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规格分为综 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三个部分。其中能 力结构包括:必须具备体育教学能力、教育能力、 组织课余训练能力、组织课余竞赛能力、学校体育 科学研究能力、学校体育管理能力、运动能力和建 议具备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具 体如下: 2.1 和各界交流与沟通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名卓越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与社会各界 进行交流与沟通的社会活动能力。有效的沟通不 仅是社会体育指导中的基本行为方式,也是实现 工作目标的最有效途径。要想获得有效的交流与 沟通,体育教师不但要掌握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还 要注意交流与沟通的时机与技巧。 2.2获得运动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 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项目有47个工种。 我院具有健美操、跆拳道、武术、网球、体育舞蹈以 及乒乓球等6个项目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培训资 格,因此,我们在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方 案中明确规定: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时, 必须获得1—2项运动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 格。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法律认可 的求职、认知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 人员的主要依据。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就等于 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从事这项职业的执照,是权威、 可靠、统一的。由此可见,获得体育行业国家职业 资格证书不但是体育教师今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 工作必不可少的上岗证,同时也是保护体育教师 自己切身利益的护身符。 2.3 能满足各种不同年龄层次学员的体育 运动指导需求 在社会体育中,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群范围分 布较广,水平也参差不齐。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 体育指导员,必须能满足各种不同年龄层次学员 的体育运动指导需求,这是一名优秀的社会体育 指导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 课程内容 教育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 第3期 章翔: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再思考 ・133・ 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中把体育教 育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 又分为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又分 为分方向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其中社会体育方 向属于分方向选修课。由此可见,从事社会体育 指导工作而应具备的相关知识能力在该课程方案 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该课程方案所提出 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明显出入。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存在着人 体操、武术及健美操等。第二,对于中小学喜闻乐 见的运动项目,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 蹈、跆拳道等课程,我们也安排选修,目的是培养 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 4实践环节 教育部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 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中,把体育 教育专业实践环节设置为:社会实践(入学教育、 数总量少、地域分布不均衡,年龄、文化及等级结 构不合理,指导率低下,培训方式和内容不合理, 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无序等问题 ,而高校体 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大量人才正好是解决这些问题 的最有效途径与办法之一。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 作,就必须进行相应的素质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这就要求在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 要提高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相关课程的地 位,即这些课程也应纳入到主干必修课程内。 针对此问题,我院201 1年卓越中小学体育教 师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明确规定:首先,体育教育 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教育学、体育学和管理学,首次 明确了管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学科。第 二,体育管理学是专业必修课程,共34学时,2学 分。第三,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而必须进行的 职业技能与鉴定也是专业必修课程,共34学时,2 学分,其中实践为10课时。第四,在课程设置中, 还加入了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相关的裁判员 理论与实践、教练员理论与实践及健身健美等相 关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体育指导能力。 另外,与以前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相比,我院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最大特 点是: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 质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及健美操 等,在培养方案中全部安排为专业必修实践课程。 与以前方案相比,这些课程的学时数都有所延长, 保证了必要的课时数,以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效 果。在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方向选修课程中,在 第四学期只开设必修课程以外的、在中小学喜闻 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 蹈、跆拳道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时长为3个 学期,共170学时,学生可以任选一门课程进行选 修。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体育教育专业的 学生,必须掌握在中小学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的 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 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 导),教育实践(10~l2周,其中见习1~2周、实 习8~10周),科研实践(毕业论文、学术活动)。 显然,该课程方案中也忽视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实 习实践环节。 鉴于此,我院2011年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 养方案中对实践环节作了这样的规定:体育教育 专业学生除了参加常规的教育实习实践外,还要 参加裁判员、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实习实 践环节。裁判员实习实践主要安排在本科阶段的 第二学年,主要任务是学习相关裁判理论知识,进 行相关裁判技能和裁判Il缶场执裁培训。通过裁判 实习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裁判实践能力和组织 课余训练与竞赛能力。教练员实习实践主要安排 在本科阶段的第三学年,学生到安庆市体育局各 相关运动队进行跟队实习。通过跟队实习,学生 充分了解运动队的训练、管理,掌握一些运动训练 的基本方法。同时,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给相关 教练员的训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社会体育指导 员实习实践主要安排在本科阶段的第四学年,学 生被安排到安庆市各健身会所实习和到安庆市各 社区进行健身指导。通过到安庆市各健身会所的 实习和到各社区进行健身指导,学生的社会体育 指导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在我院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方案 中还明确规定,在大学四年期间,体育教育专业学 生必须参加两次校级以上的比赛及两次院级以上 的学术报告会,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或至 少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等。 5结束语 作为指导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 业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部的《全国普 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 (下转第142页) ・14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若t>t ,则物块B能够到达传送带右端且能运 动到右边的曲面上;若t:t ,则物块B刚好能够 到达传送带右端)。 (4)从物块B的初动能能否克服摩擦力做的 功来判断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可见,在传送带问题中,可 从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以及能量多个角度来 分析判断物块能否越过传送带,有的会涉及临界 物块B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初动能为 速度、临界加速度,这也是我们分析和处理传送带 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多 E =寺舢;=詈(J) 设物块B到达传送带右端时克服摩擦力做的 功为 ,则有 =Ixmgl=2(J) 角度分析和判断,可以加深对传送带问题的理解, 使物理图像更清晰,求解过程更简单。 参考文献: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 能力测试,l2(8):24. 因为E < ,故物块B不能到达传送带的右 端(若E > ,则物块B能够到达传送带右端且 能运动到右边的曲面上;若E = ,则物块B刚 好能够到达传送带右端)。 [2]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 合能力测试试题参,35(33):24. (上接第133页) [2]曾剑斌.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研 究——以华东地区l1所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1l,34(2):107—109. [3]唐东阳,陈浩.专业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面临的挑战 与机遇[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139—140. [4]陈琦.体育院校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体 育学刊,2007,14(o9):6. 艺[2003]7号)在一段时期内,对提高我国体育教 育专业的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体育人 才的需求的变化,该课程方案现有一定的局限性 和不足。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及时修订 新的课程方案,从而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培养 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的社会发展。我 [5]唐宏贵,翟华楠,余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实证研 究——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分析 院根据教学实际与社会需求,以卓越中小学体育 教师项目为载体,对体育教育培养方案进行了完 善与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沈芝萍,王俊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与改革思路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115—118. [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3):68—72. [6]赵立.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考 [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05):104—107. [7]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简介[EB/OL].http://www. eduz.cn/space/zcjs/document—id一681.htm1.201l—O7一o6. [9]颜静,文采新.探析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效果的方法 [J].科技信息,2001,(07):ll9. Thinking Again about“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Program on the Physics Education Major of the Nationwide Ordinary Insit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ZHANG Xi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Anqing Teachers College,Anqing,Anhui 246133,China) Abstract:By the way of logical analysis,using the train objective in undergraduate curirculum program on the physical eduea。 tion major of the nationwide ordinary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as pointcut,the train smndard,curriculum program and couI ̄e practice are re ̄tsoued.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ability abou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valued.It doesnt a哿ee with the train objective.Otherwise the applied personnel train schem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s structured・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undergraduate,train seheme,structure,a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