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05 文言文文意概括(主观题)对点训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原卷版

05 文言文文意概括(主观题)对点训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原卷版

来源:九壹网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

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文意概括(主观题)专项对点练

题组一 对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四年春正月,陕西地震。兵部尚书马文升上言:“祗畏变异,痛加修省。”劝上:“积金帛以备缓急,罢斋醮以省浪费。将陕西织造绒褐内臣,早取回京,以苏军民之困。”上嘉纳之。礼部尚书傅瀚率九卿疏弭灾、时政三十一事,不报。瀚复言:“民心易感,在结之以恩。属者所陈,当如拯救,犹恐不及。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疏入,从之。时南北九卿上疏言事,俱报可。三月,保定抚臣献白鸠以为瑞,礼部尚书傅瀚劾其不当,奏诏斥遣之。冬十月,改马文升为吏部尚书。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上一日问:“诸卫所卒强勇可用否?”对曰:“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甚焉,何以作其锐!”上曰:“在卫有粮,戍征有行粮,何乃穷也?”对曰:“江南困转漕,江北困京操,他困又不止此。且所谓月粮、行粮者,半与其帅共之,能无穷耶?”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探寻事件原因)刘大夏认为造成国家民穷兵困的原因有哪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周随桓公杨忠卒,子杨坚袭爵。大将军杨坚姿相奇伟。周主待坚素厚,齐王宪言于帝曰;“坚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亦疑之,以问下大夫来和。和诡对曰:“随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周太子伐吐谷浑,至伏俟城而还。宫尹郑译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宫官亲幸者咸被谴。王轨尝与小内史贺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既退,轨让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国家,遂不存私计。向者对众,良实非宜。”后轨因内宴上寿,捋帝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问右宫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何如?”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再拜曰:“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舌。”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杨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篡周》)

2.(概括人物形象特点)从王轨与贺若弼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轨有哪些性格特点?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中山王元英等众数十万攻钟离。上命豫州刺史韦睿将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节度。睿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曹景宗曰:“韦睿,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睿,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景宗与睿进顿邵阳洲,睿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去魏城百余步。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潜行水底,赍敕入城,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明旦,英自帅众来战,睿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

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睿子黯请下城以避箭,睿不许,军中惊,睿于城上厉声呵之,乃定。上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睿使斗舰竞发,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诸垒相次土崩,魏军大溃。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睿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二》)

附一 曹景宗,骁将也,韦睿执白角如意、乘板舆以麾军。夫二将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轻矣。武帝豫敕景宗,得将将之术矣。敕睿以容景宗易,敕景宗以下睿难。然而非然也,睿能知景宗之鸷,而景宗不能知睿之弘,景宗之气敛,而何患睿之不善处景宗邪?且其诏之曰“韦睿,卿之乡望”,动之以情,折之以礼,而未尝有所抑扬焉。如其不然,睿愈下而景宗愈亢,睿抑岂能终为人屈乎?钟离之胜,功侔淝水,岂徒二将之能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七》)

附二 及钟离一役,又未尝专任韦睿,而独任曹景宗,令睿归景宗节制。幸睿素负重名,为景宗所敬礼,始得和衷共济,大破魏军。否则,景宗尝违诏进军矣;虽有密敕,令彼敬睿,亦乌足恃!

(节选自蔡东藩《南北史演义》)

3.(分析观点态度)两段附加材料均对《资治通鉴》记载的钟离之战进行了相关评价,王夫之与蔡东藩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文本一: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

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韩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节选自《文忠集》)

文本二: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譬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芘,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于兹。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救,而怀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

(节选自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

4.(分析写作手法)请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文本一和文本二的不同。

题组二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袁绍与操书,辞语骄慢。操谓荀彧、郭嘉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嘉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故羽虽强,终为所禽。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强,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得策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也。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也。”操笑曰:“如卿所言,

孤何德以堪之。”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彧曰:“不先取吕布,河北未易图也。”操曰:“然,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彧曰:“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腾最强,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虽不能久安,比定山东,足以不动。侍中、尚书仆...射钟繇有智谋,若属以西事,公无忧矣。”操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特使不拘科制。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

B.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

C.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

D.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的谥号。桓、灵,指汉桓帝、汉灵帝,桓、灵是这两位皇帝的庙号。

B.羌胡,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泛指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C.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副官,辅佐尚书令处理朝政,兼纠弹百官,权任甚重。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想讨伐袁绍,但担忧没有袁绍强大。郭嘉用刘邦的势力不如项羽却最终战胜项羽的先例鼓励曹操,坚定曹操的决心。

B.“十胜”中的第三胜是“治胜”。郭嘉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

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C.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对比鲜明,说理透彻,曹操听后笑着说:“像你所说的这些,我不敢当。”这可以看出曹操一贯的谦逊低调的做事风格。

D.曹操和袁绍开战之前,郭嘉和荀彧的建议大同小异。郭嘉认为可以趁袁绍攻打公孙瓒时,派兵进攻吕布。荀彧认为要想夺取河北,必须先拿下吕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 (2)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为将奈何?

14.针对曹操担忧“绍侵扰关中,西乱羌胡,南诱蜀汉”的局面,荀彧提出了什么建议?结果如何?(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