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石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工程所有道路的填石路基的开挖与填筑。
控制要点:
一、施工前的控制
(一)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均不得用于路堤
填筑。
(二)施工前,填筑石料应进行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岩
石种类进行分类.
(三)填石路堤在施工前,应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
的松铺厚度、压实工艺以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施工参数。
(四)填石路堤路床填料为碎石土,其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路床顶面
以下0~0。3m,填料最小强度(CBR)为8%。路床顶面以下0.3~0.8m,填料最小强度(CBR)为5%。
(五)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进行清表30cm,基底压实度(重型)不低于90%. 二、施工中的控制
(一)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时,测量误差满足规范要求,保证纵横断面
定位的精度,使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及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质量要求。
(二)排水控制:
1. 设置临时排水沟。路基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沿路基开挖边缘修筑排水沟,顺地势应向低洼部位.
(三)填石路基填筑质量控制:
1. 对于填石路堤,在填石料表面铺筑土、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时,填石料顶面应无明显孔隙、空洞.在其他填料填筑前,填石路堤最后一层的铺筑层厚应不大于 400mm,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 150mm,其中小于 0。05mm 的细粒含量不应小于 30%.在必要时,宜设置土工布作为隔离层。
2. 填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严禁将软质石料和硬质石料混合使用。
3. 填石路堤最后一层厚度应不大于400mm,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含量不应小于30%,。上路堤摊铺层厚≤400mm,最大粒径小于层厚2/3,孔隙率≯22%;下路地摊铺厚度≤500mm,最大粒径小于层厚2/3,孔隙率≯24%,填石路堤80cm以下部分块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400cm,块石强度须大于30Mpa。
4. 填石路堤路床填筑碎石土,路床以下填石,要特别注意在填石的空隙内灌入石渣、石屑、粗砂,使空隙填满,并尽量将粒径较大的块石填筑于下路堤。
(四)路肩控制
1. 路肩要与路基各层同步施工。路基要碾压到位,使路肩和边坡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五)边坡控制
1. 填方路段,路堤边坡为1:1。5。
三、沉降观测设施预埋
(一)沉降观测设施布置
1. 一般路段纵向没100~200m布设一观测断面,每一个路段不少于3个观测点,
2. 特殊路段如软土厚度大于5.0m,路堤高度大于5。0m,及软土层横向有倾斜的软土路段,纵向每50m~100m设一观测断面,在路堤中心及两侧露肩布设3个观测点。
(二)沉降观测设施材料
1. 沉降板采用A3钢板,沉降管采用钢管,每节长度视每层填土厚度而定,一般不超过20cm。
四、填石路基质量要求
(一)路床顶面应嵌缝牢固,表面均与、平整、稳定,无推移、浮石.边坡应
稳定、平顺,无松石。
(二)边坡应稳定、平顺,无松石。 (三)填石路基允许误差
检验频率 项目 允许偏差 范围(m) 路床纵断高程—20,+10 (mm) 路床中线偏位≤30 (mm) 路床平整度≤20 20 路宽<9 100 2 取最大值 1 用3m直尺和塞尺用经纬仪,钢尺量20 1 用水准仪测量 点数 检验方法 (mm) (m) 9~15 >15 2 连续量量尺,取最3 大值 不小于设计值路床宽度(mm) +B <9 ±0。3%且不反路床横坡 坡 20 (m) >15 6 用坡度尺量,每侧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20 2 一点 路宽9~15 4 用水准仪测量 2 40 1 用钢尺量 注:B为施工必要附加宽度.
(四)岩石分类、填石路堤填筑层厚及压实控制要求见下表。
岩石分类表
岩石类型 硬质岩石 中硬岩石 软质岩石
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60 30~60 5~30 分区 路床顶面以下摊铺层厚最大粒径压实干重度孔隙率深度(m) (mm) ≤400 (mm) (kN/m3) (%) ≯23 上路堤 0。8~1.5 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 2/3 下路堤 >1.5 ≤600 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 2/3 ≯23
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分区 路床顶面以下摊铺层厚最大粒径压实干重度孔隙率深度(m) 上路堤 0。8~1.5 (mm) ≤400 (mm) (kN/m3) (%) 小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 ≯22 2/3 下路堤 >1。5 ≤500 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 ≯24 2/3
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分区 路床顶面以下摊铺层厚最大粒径压实干重度孔隙率深度(m) 上路堤 0。8~1.5 (mm) ≤300 (mm) (kN/m3) (%) 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 ≯20 2/3 下路堤 >1。5 ≤400 小于层厚由试验确定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