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hsnge Platform■ 京沪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 口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京沪高铁测量队宋胜登唐维平于旭阳 黼磁 本文分析了京沪高速铁路土建三标段第一先导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的情况。 潮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 工程概况 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担的三标段四工区 大汶河特大桥工程,全长21.148 km。本次申请评估的区段为 大汶河特大桥11O#桥台~218#桥墩,其中桩基础20座,扩大 明挖基础36座,墩身高度2.45m~14.Om,共计承台观测标112 个,墩身观测标112个,已架梁进行徐变观测的梁体4孔,梁体 徐变观测标24个。基础地质类型包括泥岩、泥质灰岩 白云质灰 岩等,基底及桩尖部位地基基本承载力o 0=800kpa~1 000kpa, 地质条件良好。 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 1 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 沉降监测网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该区段共布 设7个水准基点,17个工作基点,水准基点埋设在变形区以外 的基岩上,部分点位利用埋设坚固可靠的施工测量工程基准点 其中部分点位工作基点和基准点共用。承台观测点布置两个,分 别在左侧小里程角上与右侧大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 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 使用。墩身观测点数量每墩2处,位于墩身左右两侧。梁部变形 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标具体 埋设原则如下: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本区段共 需徐变观测的梁体4孔,共24个观测标。 2 沉降观测实施 (1)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 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2)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 站。(3)观测前,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 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4) 外业测量沿同一路线进行。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 线必须路面硬实,特殊地段采用打桩的形式。l5)每次测量时, 同时记录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沉降观测数据初步分析 1.总体沉降分析 从大汶河特大桥观测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沉降观测未出现 异常情况,架梁桥墩在架梁前后比较稳定,架梁后在~周之内产 生1mm左右的沉降,已施工开始观测的相邻桥墩未发生不均匀 沉隆梁体架设之后,前期梁体徐变观测值较大.后期逐渐稳定。 (1)桥墩:累计沉降量最大的为150#桥墩,桥墩中心里程 为DK479+914.90,累计沉降量值为5.51 mm,架梁后沉降量为 3.54ram,该桥墩已观测50期,观测天数为265天.分析原因 是由于梁体架设及运梁车前期通过,荷载增加.产生沉降较大, 其余较小。(2)徐变:累计徐变量最大的为TA31.5Z一002号梁, 累计徐变值为:9.78mm.终张拉后为O.13mm,该梁已观测45 期,观测天数为291天。 2.单个测点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以架梁结束时刻作为拟合起点,桥跨结构荷载仅为梁体自 重和至观测数据截止日期施做的二期恒载。98.2%的测点沉降 变形在0~5mm范围内,仅有1个测点当前累计沉降表现为隆 起,隆起量约为O.5mm。从沉降数据分析得出有14个测点架梁 后累计沉降达到3mm且尚未稳定,这些测点的沉降曲线呈现出 以下特点:(1)沉降曲线整体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累计沉降 值较大i(2)架梁后沉降继续发展.未出现收敛稳定迹象。 3 相邻墩台测点沉降观测数据分析 以该区段累计总沉降量最大值数据进行分析,从各测点的 历时位移过程线看.在承台和墩身浇筑以及架梁后,随荷载的增 长.沉降位移逐渐增大。本段各断面左右测点差异沉降较小。相 邻断面处桥墩与相邻桥墩差异沉降较小,幅值约在2mm以内, 满足值。在各测点中,当前最大沉降达到5.55mm 位于 0479915D2测点。 结语 该工程整个施工阶段基础的下沉量变化与施工顺序、地基 上的加载大小及观测时长密切相关。通过本次评估发现,超过 95%的测点在主体工程完工后其沉降观测值上下波动,但幅值 不超过3mm。目 参考文献: 、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