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羊街小学 夏宏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电”的第二节内容。说起电小学生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都有过接触,这一单元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课题开始,整理已有的电的知识,并引发出关于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学生真正研究电是从《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的,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简单的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
二、学情分析
点亮小灯泡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也许学生们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了解电路的真正意义。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学生经过简单的观察、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
2016
1 / 8
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故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小灯泡认识它的结构,知道小灯泡中发光的位置是灯丝,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能力目标: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情感目标: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和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回路、短路、断路,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学生点亮小灯泡较为容易,但在此基础上要求寻找多种点亮小灯泡的方式就是一种难度的提升,四年级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但是想象和猜测电流的流动路径将成为他们的难点。
2016
2 / 8
五、课程资源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伏的干电
池、1根导线、白纸。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小灯泡、电池、
双面胶、小灯泡及电池的自制图片若干。
3.多媒体课件:点亮我的小灯泡。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秉
承这一要求,我将课堂还给学生,依照“仔细观察——简单描述——实验操作——大胆猜测——探究学习——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
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2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
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头戏。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1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
2016
3 / 8
接小灯泡。
(3.)对比理解法
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色,科学知识
的学习亦是如此。本课教学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灯泡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灯泡,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2、教学手段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
验,亲自动手汇报实验结果相结合,起到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易于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PPT出示美丽夜景照片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
一步学习的兴趣。
小学科学《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二)认识小灯泡结构
1、提问: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
2、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把它画在纸上,并汇
2016
4 / 8
报。
3、PPT出示小灯泡,认识小灯泡结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出小灯泡,认
识小灯泡结构,为成功点亮小灯泡奠定基础。
(三)认识实验材料
1、提问:点亮小灯泡还需要哪些材料 2、学生明确实验材料还包括导线与电池,并简
单描述它们的特征、用途。
设计意图:简单认识点亮小灯泡所需材料,为接
下来的实验做好准备。
(四)点亮小灯泡
1、学生四人一组,分工合作,点亮小灯泡。 2、成功点亮小灯泡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
贴出小灯泡连接方法。
3、未成功点亮的组,上台演示,教师同时贴出
连接方式。
4、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
提问: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都连接到了电池
和灯泡的哪些地方?
5、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
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连接小灯泡上的这两个位置
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呢?这与小灯泡内部的构造有关。
2016
5 / 8
、猜测电流流向
提问:电流我们看不到,但是能够想象它的流动
方向。你能说出这幅连接图中,电流的流向吗?
学生猜测后,教师PPT演示电流的流向。 7、分析失败的连接方式灯泡不亮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这些连接方式,小灯泡不亮呢? 随机渗透短路、断路知识。 设计意图:
①合作探究点亮小灯泡的接法,培养团队合作能
力。
②成功点亮的小组,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
科学的兴趣;未能点亮的,激发求知的渴望,迫切得到正确的连接方式。
③以贴图方式呈现,清晰直观,易于分析。 ④由分析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到分析小灯泡
内部构造,逐层深入。
在分析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
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识规律。
⑤分析失败原因,加深对正确连接方式的理解,
为找寻多种连接方法奠定基础。
(五)多种方式,点亮小灯泡 1、PPT出示实验要求
2016
6 / 8
2、学生动手实验
3、实验汇报:将不同的连接方式贴在黑板上。 4、学生总结能够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的共同
点。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实验操
作。
寻找连接方式的过程,是将前面分析得出的成功
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用于指导实践的过程。
(六)拓展延伸
1、尝试同时点亮多盏小灯泡。 2、用电安全教育。 3、绿色环保意识渗透。
设计意图:本节课点亮了一盏小灯泡,也点亮了
学生心中对电的好奇心,他们不满足于只点亮一盏小灯泡,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用电安全教育与环保意识的渗透都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让学生明白。
八、板书设计
(学生多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 ① ② ③ ④ ⑤…… 共同点:形成回路
设计意图:清晰、直观呈现学生自己连接的小灯
泡的多种点亮方式,有成就感,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016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