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进程中生成和关系的研究
课题组
2011年12月
小松鼠吃松果
东草芦中心小学六年级 孙静娜 指导老师:崔树卫 今天,小松鼠和哥哥去摘松果,他们把松果摘完了,就跑回家分。妈妈看见了,对松鼠弟弟说:“你在干吗?”小松鼠说:“我和哥哥在分松果。”他们俩开始分了,小松鼠的哥哥说:“我吃这些松果的十二分之六。”小松鼠说:“我吃这些松果的二分之一。”他们俩开始拿了,松鼠哥哥拿了6份,小松鼠也拿了6份。松鼠哥哥说:“你应该拿1份,你明明说了二分之一。”他们俩吵了起来,后来松鼠妈妈回来了说:“你们在干什么?”小松鼠说:“我们在抢松果,哥哥说他拿十二分之六,我说我拿二分之一,他不让我拿6份。”妈妈说:“你是哥哥,你怎么连数学都不懂,只要是可以除尽2份的数一半就可以用二分之一替代,你们俩分的是一样多。”
1
逛超市
东草芦中心小学六年级 刘德佑 指导老师:崔树卫 今天,我和妈妈去时代超市买牛奶。超市里的牛奶一箱要38元,我想起上次在牛奶专买店里看到同样的牛奶一箱只卖30元。我连忙对妈妈说:“超市里的牛奶比专卖店的牛奶贵38元-30元=8元,我们还是到专卖店买吧!这样,如果我一个星期喝一箱牛奶,四个星期我可以节约4×8=32元。”妈妈直夸我聪明,看来以后买东西要货比三家,才能不吃亏。 我又来到日用品区,我看到妈妈买了一支牙刷1.9元,一块香皂4.9元,一支牙膏2.8元,我脑筋一转,就跟妈妈说:“这只要10元足够了。”妈妈问:“10元一定够吗?”我很有自信地回答:“不但够,营业员阿姨还要找我们4角呢。”妈妈疑惑地问:“你怎么算得这么快?”我得意地说:“我用了凑整的方法。牙刷1.9元就是2元少一角,香皂4.9元就是5元少1角,牙膏2.8元就是3元少2角。合起来就是2+5+3=10元,还少1+1+2=4角。”收银员阿姨听了,笑着说:“你真是个会动脑子的孩子,比我的电脑算的快呢!” 瞧!生活就是这样五彩缤纷,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要用到很多数学知识呢。
2
旅游中的数学
东草芦中心小学六年级 张昊天 指导老师:崔树卫 星期五晚上,爸爸对我说:“儿子,明天我们去旅游。” 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爸爸也起来了,我们吃了早饭,我就和爸爸一起去旅游。
爸色对我说:“儿子,我们坐车子去吧,那里的车子可多了,坐面包车去吧。”坐车之前,我出一道题给你做,小面包车每辆120元,限乘客12人,大面包车每辆160元,限乘额18人,爸爸问我一共40人去旅游,怎样租车最省钱呢?我想了想,有几种方案。方案一:大车辆租3辆,小车辆不租,可坐人数54人,租金480元。方案二:大车辆租2辆,小车辆租1辆,可坐人数48人,租金440元。方案三:大车辆租1辆,小车辆租2辆,可坐人数42人,租金400元。方案四:大车辆租1辆,小车辆租3辆,可坐人数54人,租金520元。方案五:大车辆不租,小车辆租4辆,可以坐48人,租金480元。方案三最省钱,爸爸说我真聪明。
随后,我和爸爸坐上了车,去旅游,我和爸爸在黄山玩的可高兴。
3
买菜
东草芦中心小学五年级 孙艳娜 指导老师:王娜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菜,到了菜市场,妈妈说:“吃包菜吗?”我听了,急忙说:“好呀!”
妈妈到了那,买了两斤包菜、买了一包紫菜、一斤西红柿和3个蛋。买完了菜,我正要回家,妈妈挡住了我,温柔地说:“快期末考试啦,你这个学期一定有很大的收获吧,能帮妈妈算一算吗?”我说:“可以。”
妈妈又说:“两斤包菜、一斤西红柿、3包紫菜和3个蛋、一斤包菜8角、1包紫菜2.5元、一斤西红柿2元、1个蛋5角。
我想了想,运用以前学的元、角、分算了起来。0.8+0.8=1.6(元)2.5+2.5+2.5=7.5(元)0.5+0.5+0.5=1.5(元)1.6+7.5+1.5=10.6(元)于是,我说:“是10.6元。”妈妈听了,说:“是吗?再好好想想。”我又想了一下,哦!原来西红柿的价钱没加上去呀?10.6+2.0=12.6(元)我又说:“应该是12.6元。”妈妈开心地说:“嗯,你这方面的知识还不错嘛。”我暗暗地笑了笑,心里想,数学可真方便,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细心观察,勇于思考,你一定能发现数学。
4
体育中的数学
东草芦中心小学五年级 李宁 指导老师:王娜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体育中的数学,那时我还不知道体育中的数学是什么,可是等老师一讲我就知道了。体育中的数学就是体育中也有数学的奥秘。比如由48人组成的体操队进行队列排练,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可以有几种排法?第一种:每行1人,有48行;第二种:每行2人,有24行;第三种:每行3人,有16行;第四种:每行4人,有12行;第五种:每行6人,有8行。如果站成正方形队,至少去掉几人,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6行6列,6×6=36(人),48-36=12(人)至少去掉12人;7行7列,7×7=49(人),49-48=1(人)至少增加1人。这就是体育中的数学。啊!数学真伟大,长大后我一定要去发现数学的奥秘。
5
小数加减
东草芦中心小学五年级 蔡团刚 指导老师:王娜 我们已经学了小数点,再学了小数加减法。
当小数加减法时,该怎么加,我就举例子买书。淘气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花共了多少元呢?我们来加一加,一共有3种方法。
② 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14.7元;
②3.2元=32角、11.5元=155角
6
长方体的体积
东草芦中心小学五年级 翟玉翠 指导老师:王娜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7
过河
东草芦中心小学六年级 李腾佳 指导老师:崔树卫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的同学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8
果树问题
东草芦中心小学六年级 李丁玉 指导老师:崔树卫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9
还原问题
东草芦中心小学五年级 付佳 指导老师:王娜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费了好大的劲才解出来。题目是:两棵树上共有30只小鸟,乙树上先飞走4只,这时甲树飞向乙树3只,两棵树上的小鸟刚好相等。两棵树上原来各有几只小鸟?
我一看完题目,就知道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通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10
逛超市
东草芦中心小学六年级 孙天舒 指导老师:崔树卫 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到家后,妈妈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还剩下一根,我送给了隔壁的小强哥哥吃。
11
分饼
东草芦中心小学五年级 刘玉双 指导老师:王娜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12
数字趣题
东草芦中心小学六年级 张孟华 指导老师:崔树卫 今天,我做完数学作业,读了一下《数学大观园》里的“数学启示”:古希腊国王向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问学数学的捷径,阿基米德便在纸上写下了两个数:1111、1001。
“1111”表示“独一无二”,“1001”表示“始终如一”。意思是:学习没有捷径,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
我觉得很有趣,就和妈妈又找了几个这样的数字: “234567”表示“缺衣少食(十)” “7086”表示“七零八落” “246810”表示“无独有偶” “999”表示“千虑一得”
数学真有趣,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13
高斯的故事
白池小学六年级 石瑶瑶 指导老师:王 娜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读完后我很佩服他。
这个故事讲的是高斯上二年级的时候,刚学加法不久,老师出了一道题:1+2+3+4+5+6+7+8+9+10=?高斯很快就将答案算了出来,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也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才能化难为简,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华罗庚的故事
东草芦中心小学 孙婷轩 指导老师:尹丛梅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从中知道了他凭借自己一股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终于成为一代数学宗师。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担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他的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华爷爷悉心栽培年轻一代,让青年数学家茁壮成长,使他们脱颖而出,工作之余还不忘给青年朋友写一些科普读物。 华爷爷告诫我们: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今后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也要学着用这个诀窍。
15
改错
东草芦中心小学 李佳旺 指导老师:尹丛梅 今天妈妈给我批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错题: 30-7+4 =30-11 =19
我打了个×,并改成了:30-(7+4) =30-11 =19
妈妈说:“你做错了。”妈妈告诉我: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要按顺序算,哪个在前,就先算哪个。当然也可以先算后面的,但是要加括号,而且一定要注意:如果第一步运算是加法,那么,括号里的运算符号就不变;如果第一步运算是减法,那可就要变了,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 啊,这次我不仅改了错题,还学会了另一种解题方法。数学真是奇妙无穷呀!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