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世说新语》)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太丘舍去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出自《世说新语》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友期行:约定 .C.相委而去:舍弃 .
B.太丘舍去:离开 .D.下车引之:引领 .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学而时习之 ..B.去后乃至 乃破琴绝弦 ..C.尊君在不可夺志 匹夫不..D.下车引之妻也 左将军王凝之..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B.选文写友人“无信”“无礼”从正面表现了元方做人诚实有信行为方正。
试卷第1页,共6页
C.文章用语言和动作刻画了主要人物陈元方。
D.文中“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义。 (1)期日中( ) .(2)相委而去( )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8.如果将选文改成课本剧,请完成下面的表演设计。
(1)“友人便怒曰”。为了演好友人的“怒”,可以加上________的动作。 (2)“元方入门不顾”。“不顾”要演出元方对友人________的态度。
9.故事中的元方虽然只有七岁,却俨然像一个小大人。你怎么看?并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理由。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10.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 不舍昼夜 ..B.元方年时七岁 学而时习之 ..C.陈太丘与友期行 三人行..D.公太笑乐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1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 ..
试卷第2页,共6页
B.下车引之妻也 左将军王凝之..C.则是无信 学而不思则罔 ..D.尊君在不至 日中不..
12.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会用到谦辞和敬辞,文中的“尊君”和“家君”分别是尊称对方父亲和谦称自己的父亲。
B.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知错就改、言而有信的人。
13.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②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③所在,欲先看之。主簿④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⑤。”陈曰:“武呈式商容之闾⑥,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①豫章: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县)。①徐孺子:名稚,是当时的名士,为人高洁。①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贯。
试卷第3页,共6页
①廨:官署。①式商容之闾:登门拜访商容。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 ) (1)才美不外见.( ) (2)策之不以其道.( ) (3)陈仲举言为士则.( ) (4)有澄清天下之志.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虽有千里之能 .
1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17.同样是面对人才,【甲】【乙】两文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
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上欲自征高丽,褚遂良上疏,臣以为:“天下譬犹一身:两京,心腹也;州县,四支也;四夷②,身外之物也。高丽罪大,诚当致讨③,但命二三猛将将四五万众,仗陛下神威,取之如反掌耳。今太子新立,年尚幼稚,自馀藩屏④,陛下所知,一旦弃金汤之全⑤,逾辽海之险,以天下之君轻行远举皆愚臣之所甚忧也。”
(《资治通鉴》节选,有改动。)
【乙】密⑥以蒲鞯⑦乘牛,挂《汉书》一帙⑧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⑨见于道,按辔
⑩
①
B.欲先看之 .D.有澄清天下之志 .
蹑⑪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⑫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世说新语》)
【注释】①上:唐太宗李世民。高丽:朝鲜旧称。①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①致讨:亲自征讨。①自馀藩屏:其他藩王情况。①金汤之全:固守的安全地域。①密:李密,隋末军领袖。①蒲鞯:蒲草作的鞍。①帙:卷。①适:正好,恰好。①按辔:按捺住马鞍。①蹑:追随,跟随。①玄感:杨素之子,后起兵。 (1)解释加点字词。
①州县,四支也_________________ ①逾辽海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诚当致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因与语,奇之_________________ ..(2)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试卷第4页,共6页
以天下之君轻行远举皆愚臣之所甚忧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命二、三猛将将四五万众,仗陛下神威,取之如反掌耳。 ①何书生勤如此?
(4)甲文中褚遂良用(甲)_________说理的方式向唐太宗进谏;而乙文中杨素“因与语,奇之”,“奇”的是(乙)_________ 。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③相问!”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①省:探视,问候。①甚至:意思为“很周到”。①儿女子:指妇孺之辈。 19.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言词义。 文言词汇 太丘舍去 方法 课内迁移:众皆弃去 查字典:①厚重。①坚定,孔君平疾笃 专一。①深,甚。①(病)重。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
C.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
B.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 D.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 (2) 解释词义 (1) ①
②
21.下列各项,加点字“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C.为之流涕(《世说新语·方正》) .2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试卷第5页,共6页
B.弗若之矣(《学弈》) .D.少选之间(《伯牙鼓琴》) .
23.【甲】【乙】两文都出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请根据【助读资料卡】,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谈谈将它归入《方正》篇的原因。
助读资料卡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这是魏晋名士十分重视的优良品德。它既指坚持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相应礼节,也指实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
2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②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杨氏之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____俄而雪骤____九岁,甚聪惠____孔指与儿女讲论文义以示儿曰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甲】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妙处。 (4)【乙】文中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有什么作用?
(5)【甲】【乙】两文都运用____描写,刻画出儿时谢道韫和杨氏之子的____。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
1.(1)舍弃,丢下 (2)拉,牵拉 (3)看,回头看 2.您与我父亲相约正午,正午您却没到,这是没有诚信;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无礼。
3.D 4.A 5.B
6. (1)约定 (2)舍弃 7.示例:过了正午友人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友人才到。 8. 示例:跺脚、叉腰 不满、愤怒、生气 9.示例1:元方虽然是小孩,但对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行为应对自如,宛若成人,表现出鲜明个性与人格,就像大人。
示例2:小孩子率性纯真,不会伪装,实话实说,喜怒挂在脸上,元方也是这样,因此元方的表现就是一个小孩子。
10.A 11.C 12.B 13.(1)对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2)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
14. 同“现”,显现。 正确的方法。 准则。 志向。 15.B 16.(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我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呢? 17.【甲】文写千里马怀才不遇,为千里马抒发委屈和不平;【乙】文写徐孺子幸遇“伯乐(太守)”,借描写太守的言行,赞扬他礼贤下士、赏识人才的善举。
18.(1) ①同“肢”; ①越过,渡过; ①确实; ①对……感到惊奇(以……为奇) 。(2)以天下之君/轻行远举/皆愚臣之所甚忧也。
(3)①只要命令二三个猛将率领四五万,依(仰)仗陛下的神威,攻取他们就如同反掌一样简单罢了。①哪个书生竟然如此勤奋?
(4) 比喻(设喻); 李密读书刻苦,有非凡的见识和谋略。
19.(1)离开 (2)4 20.B 21.D 22.我男子汉大丈夫快要死了,你不来问我治国 23.安邦的方法,竟然像妇孺之辈一样来问候我。答案示例:文中孔君平见庾司空(庾冰)
答案第1页,共2页
前来探病,不问国家大事只问自己的病情,直言他的错误;庾司空(庾冰)听到孔君平的批评后,没有生气,反而道歉并请求赐教。两人都实事求是地对待处理问题,拥有正直的人品,所以归入《方正》篇。(言之有理即可)
24.(1) 文章的义理 急 同“慧”,智慧 指着
(2)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孔)家的鸟。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的形态和动态,精彩传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
(4)“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5) 语言 聪明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