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女支书的先进事迹材料》

《女支书的先进事迹材料》

来源:九壹网
精品文章

《女支书的先进事迹材料》

*区西郊事处*村曾因偏远落后而被戏称为“西郊的西伯利亚”。9年前,拥有村民1438人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17万元左右。而如今,在一位干练的女支书的带领下,*更上一层楼。202x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2万元,村民人平均年收入4780元。近日,记者在*村见到了这位女支书——*。

卓有远见,发展集约经济

9年前,*还只是*村的一名普通农业技术员。因为她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又乐于助人,xx年,45岁的*被村民推选为村支书。“刚开始,我想拒绝这个差事,觉得女人不适合抛头露面。但这是生我养我的村子,大家又信任我,我只好咬咬牙上了。”*说。

担任村支书后,*马上在工作中表现出过人的才能和魄力。当时,*村有两家废弃多年的砖厂,既占用土地,又有碍观瞻。*想:“这些废旧砖厂的土地原本是村民的,何不把这些土地集约起来,投资进行平整,然后转租给有需要的厂商呢。这样,村民能得到租金,村里又能发展生产,促进劳动力就业。”*说干就干。但这么大片的土地要平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她每天为这事忙得焦头烂额,但还是有部分村民不理解。他们认为土地是自己的,村里无权拿去出租,不愿按村里规定的比例分成。有一天,一个村民突然爬上为厂方筑好的围墙上叫嚷:“你们如果不按我的要求分成,我就死给你们看。”情急之中,*马上叫来,将他劝下来。还有个别人为了土地的问题经常到*家里去。为了安抚村民的情绪,*不厌其烦、挨家挨户上门谈、讲利弊。经过一年时间的劝解,村民们终于都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现在,往日破败的砖厂所在地建起了第二回收公司、海达电筒厂和停车场以及漂亮的花圃,还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问题。大家都说*确有远见。

精品文章

想民所想,引来清甜自来水

20*年,*村面临着严峻的饮水难问题。过去村里喝的都是井水,近几年,由于工业的发展,*村的水质受到破坏。村里13个村民小组的水井只有3个可以使用,但这3个新打的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污染。村民们没办法,只好到3公里外的村庄去取水喝。*坐不住了。她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水质污染的情况,另一方面和村委会的干部迅速制定出了解决自来水问题的计划书。不久,经权威部门检测,*村的水质含氟量偏高,对人体有害。引进自来水已经刻不容缓。为解决资金问题,*带着计划书到海南寻找乡贤蔡庆超先生。蔡庆超为*的行动所感动,为家乡饮水工程捐资65万元。之后,在*等人的努力下,省又拨款25万元。剩余的资金则由村民每家每户按相关标准筹集。自来水通了,看着大家都喝上了清甜的自来水,*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身先士卒,带领贫困户致富

走进*村村委会办公室,一个大大的黑板上,写的全都是党员带领贫困户致富的资料。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村实行党员责任制,每一个党员都要负责3—5户贫困户。村支书*负责5户贫困户。

特困户陈安祥一家是*的扶贫对象之一。陈安祥患有智力上的残障,其母亲又患有心脏病,一家人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住在瓦不遮顶的旧屋里。*曾经是农业技术员,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去陈安祥家中指导他种植蔬菜。由于智力有障碍,普通人听一遍就能记住的事情他却往往要数十次才能记住。*没有放弃,不厌其烦地指导他,直到他记住为止。在*的耐心指导下,陈安祥进步很快,蔬菜种得有模有样,靠卖菜,家里的年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摘下了贫困大户的帽子。

精品文章

内容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