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呼吸
一、 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胸膜腔内压;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5.肺顺应性; 6.潮气量; 7.肺活量; 8.用力呼气量;
9.解剖无效腔; 10.每分通气量; 11.肺泡通气量; 12.最大随意通气量; 13.通气/血流比值; 14.氧解离曲线; 15.肺牵张反射 16.呼吸中枢
二、 填空
1.呼吸过程包括相互联系又同时进行的四个环节是__________、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组织换气。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 。
3.胸膜腔内负压的形成与肺的_______________有关。
4.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于_____________。
5.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
6.肺通气的阻力主要有弹性阻力和______________两种。
7.肺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_______________。
8.肺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9.当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_____________时,往往出现紫绀。
10.当血液pH值降低时,氧离曲线的变化为__________。
11.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存在于_______________中。
13.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为_______________。
14.缺O2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分别引起呼吸幅度__________,频率___________。
15.低O2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_作用影响呼吸。
16.血中CO2分压升高时,一是通过刺激_____________兴奋呼吸中枢,二是通过刺激_____________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增强。
17.气胸可造成肺 ,血液和淋巴液 ,重者可危及生命。
18.吸气时,跨壁压 ,弹性成分对小气道的牵引作用 ,交感神经 ,使气道口径 ,气道阻力 。
19.pH值 、PCO2 、2,3-DPG浓度 和温度 时氧离曲线右移,Hb对O2的亲和力 。
20.呼吸节律基本中枢位于 ;呼吸调整中枢则位于 。
21.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 ,它的生理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夜中的 。
三、是非题
1. 运动停止后,通气并不立即恢复到安静水平。这是因为运动时O2供小于O2耗,欠下了“氧债”。
2. CO2通过何尔登效应影响O2的结合和释放,O2又通过波尔效应影响CO2的结合和释放。
3. 通气/血流比值可作为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4. 动脉血PO2下降和PCO2升高时,可刺激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有助于CO2的排出,却几乎无助于O2的摄取。
5. 肺扩张时,肺的弹性阻力降低,肺顺应性增大。
6. 脑桥和延髓是产生正常呼吸节律的重要中枢。
四、问答题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哪些生理作用?
2.试述氧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3.试述动脉血中CO2分压升高,O2分压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
4.试述为什么深而慢的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于浅而快的呼吸。
5.切断兔子双侧迷走神经,其呼吸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6.动物实验中,在兔子气管插管上接一根0.5~1.0m长的橡皮管,其呼吸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7.试述胸内负压的形成原因及其生理意义。
五、选择题
A型题
A1型题
1.每分通气量和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等于
A.潮气量×呼吸频率
B.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C.余气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E.肺活量×呼吸频率
2.参与平静吸气的肌肉主要是
A.膈肌、肋间外肌 B.膈肌、腹壁肌
C.膈肌、肋间内肌 D.膈肌
E.肋间外肌
3.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呼气全程 B.吸气末期和呼气末期
C.呼气末期和吸气中期 D.吸气全程
E.呼吸全程
4.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
A.每分通气量增加 B.肺泡通气量增加
C.肺泡通气量不变 D.每分通气量减少
E.肺泡通气量减少
5.下列关于CO中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A.Hb与CO的亲合力比O2大250倍
B.Hb与CO结合生成HbCO
C.CO中毒后病人出现严重缺氧,表现发绀
D.CO与Hb结合后,可阻止HbO2的解离
E.CO与Hb结合,使Hb失去携带O2的能力
6.吸气时发生的变化是
A.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不变
B.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变小
C.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下降,呼吸道管径扩大
D.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上升,呼吸道管径扩大
E.胸膜腔内压绝对值下降,呼吸道管径变小
7.呼吸节律形成机制最有可能的是
A.大脑皮层有意识的控制
B.下丘脑神经网络的调控
C.脑桥的自发节律性活动
D.延髓吸气切断机制
E.脊髓的反馈调节
8.胸膜腔内压等于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弹性阻力
C.大气压-肺泡表面张力
D.大气压-肺回缩力
E.大气压-肺弹性纤维回位力
9.一个Hb分子可结合的氧分子是
A.8个 B.6个
C.4个 D.2个
E.1个
10.肺的顺应性越大,表示
A.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均小
B.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无变化
C.肺的弹性阻力大,肺的扩张度小
D.肺的弹性阻力和肺的扩张度均大
E.肺的弹性阻力小,肺的扩张度大
11.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常见的病症是
A.肺栓塞 B.休克肺
C.肺炎 D.呼吸窘迫综合征
E.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12.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减少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稳定肺泡容积
D.降低肺的顺应性
E.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
13.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吸气时低于大气压
B.呼气时高于大气压
C.吸气时和呼气时均等于大气压
D.呼气初胸内压绝对值高于吸气末
E.吸气与呼气过程中均低于大气压
14.肺泡通气量是指
A.每分钟进出肺的气体量
B.进入肺泡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
C.尽力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D.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E.无效腔的气量
15.用力呼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
D.吸气时一些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
E.呼气是一个被动过程
16.内呼吸是指
A.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和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线粒体内外的气体交换
D.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E.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7.若潮气量为500ml,解剖无效腔为15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时,每分钟肺泡通气量等于
A.900ml/分 B.1800ml/分
C.3600ml/分 D.4200ml/分
E.4800ml/分
18.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最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 B.形成碳酸
C.形成碳酸氢盐 D.形成氨基甲酸Hb
E.形成二氧化碳Hb
19.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肺内压高于大气压
B.肺内压高于胸膜腔内压
C.胸膜腔密闭
D.气道内压高于大气压
E.气道跨壁压等于大气压
20.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肺通气/血流比值为
A.0.048 B.0.084
C.0.24 D.0.48
E.0.84
21.某人100ml血液中含15克Hb,已知1克Hb可结合1.34mlO2,如果此人静脉血中氧含量为10ml%,那么静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约为
A.10% B.20%
C.50% D.25%
E.95%
22.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
A.肺弹性阻力增加 B.肺弹性阻力减小
C.气道阻力增加 D.气道阻力减小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23.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肌舒缩运动
E.肺内压周期性变化
24.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实现的
A.肺泡膜
B.呼吸膜
C.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
D.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
E.上述各条均不正确
25.对肺的气道阻力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非弹性阻力的主要成分
B.它与气道半径的2次方成反比
C.它增大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D.它与气体流速呈正相关
E.上呼吸道是产生气道阻力的主要部位
26.胸廓向内回位的弹性阻力表现在
A.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 B.任何情况的吸气时
C.深呼气时 D.深吸气时
E.呼吸的全过程
2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
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气道上皮细胞 D.肺成纤维细胞
E.肺泡巨噬细胞
28.下列情况中使呼吸运动增强最明显的因素是
A.PCO2升高 B.PO2下降
C.H+浓度增加 D.非蛋白氮增多
E.乳酸增多
29.在1mmHg分压差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某种气体的毫升数称为该气体的
A.肺扩散能力 B.肺扩散容量
C.呼吸膜通透性 D.肺扩散指数
E.肺通气/血流比值
30.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B.呼气初
C.吸气末 D.呼气末
E.以上都存在
31.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等于大气压 B.低于大气压
C.高于大气压 D.与吸气中期相等
E.与吸气末期相等
32.决定某种气体扩散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
B.气体的分压差
C.气体的分子量
D.呼吸膜的通透性
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
33.在肺水肿,肺充血等病理情况下,呼吸浅快的主要原因是激发了
A.加压反射
B.肺牵张反射
C.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
D.肺缩小反射
E.外周化学感受器活动
3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
A.保护肺上皮细胞 B.增加肺弹性阻力
C.降低气道阻力 D.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降低呼吸膜通透性
35.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
A.脑脊液中的CO2 B.血液中的CO2
C.脑脊液中的H+ D.血液中的H+
E.脑脊液的中PO2
36.肺通气是指
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D.外界氧气入肺的过程
E.肺内二氧化碳出肺的过程
37.下列关于大脑皮质对呼吸运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呼吸运动的随意控制依赖于大脑皮质
B.大脑皮质通过控制低位脑干呼吸神元的活动而调节呼吸
C.在建立与呼吸有关的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大脑皮质起重要作用
D.在人类平时生活中,呼吸对环境的适应并不需要大脑皮质参与
E.言语与唱歌反映了大脑皮质对呼吸的控制作用
38.Hb氧饱和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A.血中Hb含量多少 B.血中PN2大小
C.血中PCO2大小 D.血中PO2大小
E.血液温度高低
39.进入肺泡内的气体,可因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未能发生气体交换的这部分肺泡容量,称为
A.解剖无效腔 B.生理无效腔
C.肺泡无效腔 D.气道无效腔
E.病理无效腔
40.对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为血液中CO2运输的一种形式
B.它仅运送CO2总量的7%
C.它的形成不需酶参与,反应迅速,而且可逆
D.它形成数量的多少与Hb含O2量无关
E.它运送CO2量虽少,但排出CO2的效率却较高
41.肺的通气/血流比值反映肺部气体交换时气泵和血泵的匹配情况。如果通气/血流比值增大,表明该受试者体内出现了
A.解剖无效腔增大
B.肺泡无效腔增大
C.解剖动-静脉短路
D.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E.肺内气体交换障碍
42.正常成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进的气量约为
A.300-500ml B.400-600ml
C.600-700ml D.500-800ml
E.800-1000ml
43.对肺容积与肺容量指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必须是平静呼吸的前提下,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才叫潮气量
B.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气量叫补呼气量
C.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气量叫残气量
D.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气量叫功能残气量
E.肺总量由潮气量、补呼气量、补吸气量和残气量组成
44.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是由下列哪对神经传递的
A.迷走神经 B.颈神经
C.副神经 D.舌下神经
E.舌咽神经
45.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主要功能是
A.激活延髓呼吸中枢
B.限制吸气相的时间
C.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中枢
D.接受迷走神经传人的信息
E.形成基本的呼吸节律
46.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最主要是通过刺激
A.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髓化学感受器
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E.大脑皮层
A2型题
47.某人,患严重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只有80g/L,血氧含量明显降低,细胞供氧不足,但患者却并不出现皮肤、甲床紫绀的体征。这是由于在体表表浅毛细血管床血液中的去氧血红蛋白的含量没有达到多少(g/dl)以上:
A.3 B.5
C.7 D.9
E.11
48.某人解剖无效腔为150ml,正常平静呼吸时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12次/分。今患肺炎,呼吸变浅、加速,若潮气量减半,呼吸频率加倍,其肺泡通气量(L/min)应是下
列哪个数据:
A.1.2 B.1.5
C.1.8 D.2.4
E.3.6
49.男,75岁,有45年吸烟史,主诉气促,尤其呼气困难。门诊医生依据查体和胸透诊断为肺气肿。该患者的肺部出现了下列何种情况:
A.功能余气量减少 B.肺顺应性增加
C.胸廓顺应性降低 D.余气量减少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50.在人平静呼吸时,肺扩张反射不参与呼吸调节。在肺充血、肺水肿等病理情况下,由于肺顺应性降低,使肺牵张感受器发放冲动增加而引起该反射,使得:
A.肺通气量增加 B.气体交换增多
C.肺泡无效腔减少 D.呼吸变浅、变快
E.呼吸加深、变慢
B型题
(51~52题)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回缩力
D.呼吸肌的舒缩
E.大气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51.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来自
52.胸膜腔内压的负值大小取决于
(53~55题)
A.肺活量
B.用力呼气量
C.功能残气量和潮气量
D.潮气量
E.功能残气量
53.平静吸气末肺内的气体量为
54.评价肺通气功能,哪个指标较好
55.肺气肿患者的肺弹性回缩力降低,主要导致哪项指标增加
(56~58题)
A.残气量
B.肺活量
C.功能残气量
D.用力呼气量
E.补呼气量
56.呼吸肌完全松弛时的肺容量等于
57.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是
58.平静呼吸时,对吸入气中的氧分压起缓冲作用的是
(59~60题)
A.变快变深
B.变慢变深
C.变快变浅
D.变慢变浅
E.无变化
59.切断动物颈部的双侧迷走神经,呼吸往往会出现
60.吸入气中CO2浓度高达40%时, 呼吸会出现
(61~62题)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大脑皮层
61.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在
62.通过控制呼吸进行唱歌的中枢在
(63~64题)
A.氧分压升高
B.氮气分压升高
C.温度降低
D.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E.Hb浓度升高
63.可使氧离曲线左移的是
64.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是
(65~66题)
A.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
B.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刺激右心房容量感受器
E.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活动
65.缺氧引起呼吸兴奋,是通过
66.CO2分压增高引起呼吸兴奋,作用最强的途径是
(67~68题)
A.组织毛细血管内血液
B.静脉血液
C.细胞内液
D.动脉血液
E.肺泡气
67.体内氧分压最高的部位是
68.体内CO2分压最高处通常在
(69~70题)
A.通气储量百分比
B.最大随意通气量
C.用力呼气量
D.肺泡通气量
E.深吸气量
69.反映单位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通气能力所达到的通气量称为
70.让受试者先用力作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尽力呼出气体,分别测量第1、3秒末的呼出气量,计算其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为第1、2、3秒的:
2、
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胞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它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5.肺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肺的可扩张性。肺顺应性=肺容积的变化/跨肺压的变化。
6.潮气量: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7.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出气量之和。
8.用力呼气量: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以它所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9.解剖无效腔:从上呼吸道到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因无气体交换功能,称为解剖无效腔。
10.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11.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12.最大随意通气量: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为最大随意通气量。
13.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正常为0.84。
14.氧解离曲线:氧解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呈近似S形。
15.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陷反射两种。
16.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二、填空
1.肺通气 肺换气
2.二棕榈酰卵磷脂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3.回缩力
4.呼吸运动
5.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6.非弹性阻力
7.肺泡无效腔增大
8.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9.5g/100ml
10.右移
11.化学结合 碳酸氢盐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12.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层
13.迷走神经
14.加强 加快
15.抑制
16.中枢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
17.萎陷 回流受阻
18.增大 增强 兴奋 增大 减小
19.降低 升高 升高 升高 降低
20.延髓 脑桥
21.延髓 H+
三、 是非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四、问答题
1.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这种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1)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也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小肺泡或呼气时,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肺泡表面张力小,可防止肺泡塌陷;在大肺泡或吸气时,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减小,肺泡表面张力有所增加,可防止肺泡过度膨胀,从而保持了肺泡的稳定性。(2)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3)由于降低了表面张力也就降低了弹性阻力,从而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作功。
2.氧解离曲线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既表示不同PO2下O2与Hb的分离情况,同样也反映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在一定范
围内,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呈正相关,但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呈近似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1)氧解离曲线的上段:相当于PO2为7.98~13.3kPa(60~100mmHg),这段曲线较平坦,表明PO2的变化对Hb氧饱和度影响不大。这一特性使人即使在高原、高空或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时,吸入气或肺泡气PO2有所下降,但只要PO2不低于7.98kPa(60mmHg),Hb氧饱和度仍能保持在90%以上,血液仍可携带足够量的O2,不致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2)氧解离曲线的中段:相当于PO2为5.32~7.98kPa(40~60mmHg),是HbO2释放O2的部分。该段曲线较陡,表明在此范围内PO2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较大,如PO2为5.32kPa(40mmHg),即相当于混合静脉血的PO2时,每100ml血液可释放5ml O2。(3)氧解离曲线的下段:相当于PO2为2~5.32kPa(15~40mmHg),也是HbO2与O2解离的部分,是曲线坡度最陡的一段,即PO2稍有降低,HbO2就可大大下降。在组织活动加强时,PO2可降至2kPa(15mmHg),这样,每100ml血液能供给组织15ml O2,是安静时的3倍。可见该段曲线代表O2的储备。
3.一定范围内,缺氧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机制不同。CO2是呼吸生理性刺激物,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CO2,是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的重要条件。但当吸入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的增大已不足以将CO2清除,血液中PCO2明显升高,可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若超过15%~20%,呼吸反而被抑制。CO2兴奋呼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但以前者为主。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H+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血液中的CO2也能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与CO2共同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兴奋。血液中PO2降低到8.0kPa时才有明显的兴奋呼吸的作用。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且随着低氧程度加重抑制作用加强。轻、中度低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能抵消低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加强。但严重低氧既PO2低于5kPa以下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氧对中枢的
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
4.首先,浅快呼吸意味着潮气量减少而功能余气量增多,使肺泡气体更新率降低,从而使肺泡PO2降低,PCO2升高,不利于肺气体交换。其次,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每分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不同。浅快呼吸的肺泡通气量小于深慢呼吸,导致通气/血流比值降低,增加功能性动—静脉短路。因此,在一定范围内,深慢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高于浅而快的呼吸。
5.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将使呼吸变深变慢。兔子的肺牵张感受器较为敏感,正常的呼吸受肺牵张反射的调节,阻止吸气活动过长,加速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的交替。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作用被消除,呼吸变深变慢。
6.长管呼吸时呼吸加深加快。一方面长管增大了无效腔,降低了气体的更新率,肺泡气中PO2降低和PCO2升高,从而使血液中PO2降低和PCO2升高,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另一方面,长管使气道加长,加大了气道阻力,通过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使呼吸运动加强。
7.胸内负压的形成的原因:(1)胸膜腔是密闭的,腔内仅有少量浆液。(2)作用于胸膜腔脏层的两种力分别是肺内压和肺的回缩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的回缩力。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的回缩力。若以大气压为0,则:胸膜腔内压=—肺的回缩力。因此,胸内负压主要是由肺的回缩力所造成的。(3)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生长的速度比肺快,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故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出回缩倾向,胸膜腔内压为负值。胸内负压的意义是使肺经常保持扩张状态,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静脉血与淋巴液的回流。
五、选择题
A型题
A1型题
1.D 2.A 3.B 4.E 5.C 6.D 7.D 8.D 9.C 10.E 11.D 12.D 13.E 14.B 15.E 16.B 17.D 18.C 19.C 20.E 21.C 22.B 23.D 24.B 25.B 26.D 27.B 28.A 29.B 30.E 31.B 32.B 33.B 34.D 35.C 36.C 37.B 38.D 39.C 40.D 41.B 42.B 43.A 44.E 45.B 46.B
A2型题
47.B 48.D 49.B 50.D
B型题
51.B 52.C 53.C 54.B 55.E 56.C 57.A 58.C 59.B 60.D 61.B 62.E 63.C 64.D 65.C 66.A 67.E 68.C 69.B 70.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