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案例分析
作者:黄国玲
来源:《软件导刊》2013年第09期
摘要:采取实例研究法,在分析4个青少年媒介素养案例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成功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广大家长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家庭教育;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9008304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度青年基金项目(2011)
作者简介:黄国玲(1983-),女,硕士,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应用、媒介素养。
1案例1:邻家有女初成长——记贝贝在计算机网络上的成长
贝贝,女, 14岁,广西南宁市某初中一年级(7年级)学生,其父亲是高校计算机教师,贝贝的媒介素养教育是较为成功的。
从小父亲就关注她的媒介素养教育。贝贝5、6岁时父亲开始使用多媒体和儿童益智教育软件对她进行智力开发,还经常带她在网络上搜索优质的儿童教育资源来加以利用。贝贝6岁时,不仅认识Windows和电脑基本部件、会正确开关机,而且大致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会运行多媒体光盘和教育软件。
贝贝一年级时,由于信息技术成绩突出,被信息技术老师选为班上的“电脑小教师”。在班里她热心帮助那些第一次操作电脑的同学一些基本操作,如正确地开机、关机、打字、复制、粘贴、画画等等,还不时把班里两个家里没有电脑的同学带到家里查资料。二年级上学期,贝贝参加市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学校评比。家长努力抽出大半天时间,帮助她一起完成,这次大赛的奖励对贝贝有很大的鼓励。
贝贝三年级,出现问题。原因是贝贝经常中午用电脑,因为赶时间,就来不及正常关机。了解情况以后,父亲告诫女儿,用电脑要有时间观念。
贝贝四年级,在父亲的帮助下申请了新浪博客,父亲和她共同管理这个博客,懂事的贝贝勉强同意了。她开始在博客上记日记,包括简单文字、心灵礼盒、人生影段等(锻炼媒介参与意识与媒介创作能力)。贝贝每次回家就先做完作业,再打开计算机。自从有了自己的博客,贝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喜欢学习和“钻研”技术。她用了不到10天,就基本掌握了博客的使用,包括发表文章、编辑修改文章、博客改名、更改头像和定制模板的操作等。这些操作都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贝贝自己通过看新浪博客的帮助文件,边看边试验完成的。父亲决定把博客交给女儿管理,前提是不能耽误学习,而且必须遵守全家一起制定的电脑使用规则。有了父亲的鼓励与信任,贝贝对于新媒体的兴趣更高了。
新浪博客对导入的图片尺寸有限制,贝贝在试图导入大尺寸的图片失败过。所以她开始观察父亲如何用ACDSEE处理图片。没多久,贝贝就能够用ACDSEE打开大尺寸图片,通过裁剪图片的多余部分、调整图片大小等方法将图片处理成小于300KB,然后顺利地将处理过的图片通过图片剪贴板插入文章中。
在贝贝家的墙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家庭奖罚制度”,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使用电脑要有节制,电脑虽方便、快捷,但长时间呆在电脑前会对使用者的皮肤、手与脊椎带来病痛的困扰。所以,每天使用电脑工作不能超过6小时,平时每次使用电脑不能超过2h,使用过一段时间关闭屏幕,让眼睛与大脑休息。如发现使用电脑玩游戏超过2.5h者,一律罚两周不准使用电脑。 案例分析:
纵观贝贝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经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 第一段中笔者交代父亲对贝贝的计算机启蒙教育时最后一句话:她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基于青少年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态。所以,家庭媒介素养教育成功的前提是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
(2) 贝贝做计算机老师的小助手, 帮助老师减轻负担,帮助同学提高计算机水平。这样不仅利于提高贝贝自己的媒介素养,而且有助于培养她耐心、宽容、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3) 鼓励青少年参加各种媒介比赛,无论结果好坏都要给予肯定,提高其接受媒介教育的积极性。当青少年对某一媒介产生特别兴趣时,要支持青少年拥有自己的兴趣,同时又帮助青少年不能沉迷网络。
小结:家庭媒介素养教育非常重要,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与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相辅相成,既与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相互补充,又是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积极推动力量,是学校媒介素养教育所不能取代的。重要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应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令人欣慰的是,贝贝在父亲的影响和学校、社会的教育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电脑和信息技术的作用,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为主,满足娱乐、休闲、交往为辅,培养了一定的媒介意识、素养、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如今贝贝对媒介的兴趣在一天天地增强,素养在一天天地提高,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她能够正确地使用媒介,批判地看待媒介。
2案例2:优等生的缺点——记小薇的电视“情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薇12岁,上初一,可小小的她已经是高度近视了。小薇是一个懂事的青少年,品学兼优,但是,作为一个电视迷,她在8岁即近视300度,10岁500度,现在12岁的她已经是左眼700度,右眼600度的高度近视了。
小薇的父母亲工作都很忙,即使回家了,也是看电视、上网,几乎没有时间陪她。从小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她的生活起居,爷爷奶奶对孙女疼爱有加,加上青少年成绩好,对她更是有求必应。作为独生女,电视就是小薇最好的朋友。
小薇从小就喜欢看电视,每次一放学她就以很快的速度做完作业,然后就开始看电视,一直到睡觉。中间吃饭的时候都是边吃边看电视,家人劝阻她也不吭声,只是一动不动地坐在电视前。到了周末,从小薇早晨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她几乎都在电视机前度过。
小薇对于电视节目是不挑剔的,动画片、科幻片、访谈节目她都喜欢,甚至广告她也会目不转睛地看,她最不感兴趣的节目是新闻。问及原因,小薇说新闻太枯燥了,跟她的生活没有关系。
妈妈为了克制小薇,每天给她布置一份“任务”让她完成。比如,练字,扫地,擦玻璃,剥蒜,帮邻居妹妹检查作业等小任务,可她依然离不开电视,她把所有的小任务都搬到电视机前来做。沉重的学习任务加上长期的电视迷恋,小薇不仅视力严重下降,体力不如别的青少年,注意力也不太集中。 案例分析:
(1)父母的不负责任是最根本的原因。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更要花费时间陪伴青少年,跟青少年谈心,成为青少年的知心大朋友。如果青少年不能依赖父母,那么就有可能去依赖别的事物,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2) 隔代教育有很多弊端,祖父母会过分溺爱青少年,在媒介接触与媒介表征中,祖父母往往没有任何意见,导致青少年养成一些坏习惯。
(3)父母应发现小薇的兴趣爱好,鼓励青少年与同学一起运动,或者将孩子送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小朋友们一起活动。这样不仅能培养青少年的课外兴趣,锻炼青少年与人相处的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青少年沉迷于某一媒介。
(4) 父母对小薇的媒介教育缺失,也是间接杀手。如何去看待媒介,如何有效利用媒介,媒介的分类,各种媒介的性质与特点,对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成长非常重要。 3案例3:媒介与青少年的爱好——未来的军事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龙10岁,小学五年级,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军事,10岁的他已经是位小军事高手了。龙龙从小就喜欢军事,开明的父母不但没有阻拦他,而且成为他坚强的后盾。父母不仅在寒暑假带着龙龙去参观各地的军事博物馆,而且帮助龙龙利用各种媒介增长知识。 印刷媒介:
父母给牛牛买了《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兵器百科全书——青少年知识库系列》、《现代的美国航空母舰写真集》、《世界武器图典》、《武经七书》等军事书籍。另外,还为他订阅了《世界军事》和《兵工科技》杂志。 电视节目(军事):
每周六10点45分,父亲都会陪着龙龙一起收看CCTV-7的《军事科技》节目,父子俩边看边讨论,有时候龙龙比父亲的知识还渊博,在军事上,他经常是父亲的小老师。 计算机网络:
每天晚上,父亲都会抽出10~15min时间,和龙龙一起点击网易军事新闻。周末,父亲允许龙龙上网2~3h,龙龙不仅加入军事QQ群,与广大网友一起讨论,而且把自己一周的心得写在QQ空间里,将自己的军事知识与大家分享。由于时间有限,龙龙周末上网效率很高,不仅查阅一周积累的问题,与网友交流经验,还要将心得写下来。 广播:
周六周日下午18:00-18:10龙龙会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套节目《中华之声》的《国防新干线》节目。
龙龙的父母亲买了教材,还加入媒介素养教育博客圈,学习媒介知识和媒介教育经验。家长经常给龙龙传授一些媒介知识,但不是系统枯燥地讲,而是将其放在具体的情境中。例如电视上播放广告,父子俩一起分析广告的可信赖度。在快乐的聊天中,龙龙的媒介知识增长了,而且利用媒介学习到更多的军事知识。 案例分析:
(1) 龙龙是以个人爱好为切入点接触媒介,学到很多媒介知识,又利用这些知识促进了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2) 龙龙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非常注意自身的学习和素质的提高,他们经常利用假期参加家长培训班,不断学习交流,不仅媒介知识丰富,而且学到很多有效的教育方式。在父母的影响下,龙龙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勤奋好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龙龙的父母在具体情境中对其进行媒介教育,应用了其学习到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龙龙自身媒介知识的建构。 4案例4——小小手机迷
欢欢, 16岁,高一学生。欢欢是个腼腆的男孩,在高一以前,他学习还是很不错的,在班里一直处于上游水平。可是自从去年妈妈给他买了一部手机以后,欢欢就开始脱离他本来的轨道。
原来,腼腆的欢欢虽不善于表达,但16岁的他依然是个热情的青少年。买了手机以后,他天天通过手机与同学、朋友联系,发短信、打电话,发展到手机QQ聊天。开始的时候,他顾及老师,只是课余时间使用手机,可是后来,拥有手机的同学越来越多,欢欢的“手机业务”也就越来越忙了,发展到课堂上发短信、聊QQ,有时候甚至在课堂上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父母老师找他谈过很多次话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妈妈没收了他的手机,没想到他居然开始逃课,还以绝食、离家等威胁妈妈,妈妈害怕他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只好又把手机还给他。 现在,欢欢手机QQ整天在线,一个月收发信息量超过1000条,每天都要玩手机游戏,有时甚至通过手机浏览不健康的网页。采访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这么依赖手机,他说,不为什么,手机挂QQ、玩游戏,发信息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停止不了。如今面对他的只剩下学习成绩的不断下滑和手机费用的不断上升。也许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负面,也许这只是一小部分,也许欢欢只是一个典型,然而,青少年手机滥用已经成为了一个现实问题。 案例分析:
(1) 欢欢在买手机之前,看到别人(包括长辈、同学、陌生人)利用手机游戏、聊天,非常羡慕他们,这是欢欢犯错的社会原因。
(2) 欢欢的妈妈从来没有给欢欢讲过手机媒介的社会作用、手机媒介的特点与表征方式,以及手机对于青少年的特殊作用。欢欢的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是其家庭原因。 (3)欢欢妈妈不应采取极端的办法,而是应该认真和欢欢谈谈,让他了解这样做的危害,不没收手机,但是和他达成协议,规定月使用通讯费,如果不能遵守,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让欢欢逐渐减少手机使用。而不能过于心急,一蹴而就。 5总结
综合分析以上案例,笔者认为,成功的家庭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5.1以民主绿色的家庭环境为背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背景,民主绿色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对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意义重大。
(1) 民主。在家庭教育中,民主与权威是对立的,要批判性地理解“民主”,既有民主又有权威,才能正确引导青少年成长。民主是指在家庭中要尊重青少年,尊重青少年的发言权、自主权与参与权。权威是指在原则问题上,对青少年严格要求,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2) 绿色。绿色家庭环境是指和谐、文明、学习型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和谐相处,彼此关心,处世文明,勤奋好学,是对青少年最天然的教育。 5.2以德育为基础
万育德为先,治学先为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要教育青少年做一个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行为教育是最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行为教育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未来成才而对其非智力因素进行强化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主要通过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强化训练塑造其人格。 德育应从幼儿启蒙教育抓起,并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在德育教育中,父母应该分担不同的角色,我们中国古代有“严父慈母”,就是说在家庭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中父母一方要严格要求,做黑面包公,另一方要照顾青少年心情,做红脸和事者。两方都要把握好“度”,严格的一方得理即饶人,而和善的一方要做到柔中带刚,绵里藏针。既要在德育上严格要求青少年,讲究原则,又要尽力保全青少年的自尊心。
5.3以计算机网络教育为难点,电视教育为重点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教育是难点,电视教育是重点。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交互性和技术性最强的媒介。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育,是媒介教育的难点。有利条件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家长应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对青少年进行Windows应用、Office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教育。结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指导青少年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综合应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调查显示,电视是我国青少年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介,电视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家长在生活中要适时地进行电视媒介教育。在收看新闻的时候,家长与青少年可讨论新闻的作用、特点、制作过程等;在收看广告的时候,可与青少年讨论广告的用途、目的、艺术性、社会教育价值等;在收看电视剧的时候,告诉青少年故事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虚构的,不能盲目模仿崇拜,与青少年讨论电视节目中的真假正误,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5.4以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庭教育只是媒介素养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家长要想实施好媒介素养教育,必须结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目前,我国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媒介素养课程,但媒介素养的理念与实践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很多教师都是围绕印刷媒体,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来设计与实施课堂教育。
社会教育也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介充斥的今天,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利用大众媒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自我教育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从哲学角度来看,一切外因都必须经过内因作用才能转化为有效因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只有转化为自我教育,才能成为有效教育。只有具备自我管理教育能力,才能将其他教育形式转化为自我教育。
家庭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很重要,然而培养下一代媒介素养,不仅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每个人都关注下一代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2).
[2]三成中学生认为黑客是智慧的化身[EB/OL].http://www.cnr.cn/jy/bgt/200802/t20080220_504709578.html,20080220. [3]李月莲.Web 2.0時代裸照风波的新道德启示 [N].明报,20080214.
[4]黄烨,董晨.网络恶搞——行走在“创意”与“胡闹”之间[N].新华日报,20080911.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杜能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