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心理学论文《现代虚拟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的自我呈现研究——以人人网为例》

社会心理学论文《现代虚拟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的自我呈现研究——以人人网为例》

来源:九壹网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 ——201 第 学期

课程名称:心理学与人生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 级: 学 号:

论文题目:现代虚拟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的自我呈现研究——

以人人网为例

内容摘要:本研究通过真实的人人网生活体验、深度访谈以

及文本分析对人人网中大学生自我呈现进行了定性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通过人人网中的自我呈现,加深了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人际关系得到进一步稳定,达到寻求自我认同的目的。

关 键 词:大学生;人人网;自我呈现;角色扮演

现代虚拟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的自我呈现研究

——以人人网为例

摘 要

本研究通过真实的人人网生活体验、深度访谈以及文本分析对现代虚拟社交网络中大学生的自我呈现进行了定性研究。

人人网从分享体验的技术媒介延伸成一个展现自我形象的舞台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在人人网中从转载他人日志或图片,到抒发个人心情、分享经验,最后记录日常生活、呈现自我角色、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通过对这一微观领域的分析,来了解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会交往网站的特征,人人网给大学生用户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表演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们的互动方式和表演策略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探讨大学生在人人网中的自我呈现对大学生用户的影响。最后,大学生通过人人网中的自我呈现,加深了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人际关系得到进一步稳定,达到寻求自我认同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人人网;自我呈现;角色扮演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人人网这一网络场景中大学生自我呈现行为内容的定性研究,借助“自我呈现理论”的视角,考察网络社交空间中大学生自我呈现,一方面,了解网络生活场域——人人网的组件模块构成,另一方面,梳理网络社交空间中大学生自我呈现中的角色扮演的类型,同时。

本研究的意义,首先在于通过对人人网这一微观领域的分析,丰富了人们对人际互动类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的了解,有助于人们对网络社交平台这一新兴日常生活场域有进一步的认识;

其次,由于人人网的用户数量和鲜明的群体特征,本文选取人人网这一典型代表进行初步探索。

最后,本研究所选择的从网络生活场域来探索人们自我呈现行为的视角,将加深本人对传统“自我呈现”理论知识学习的巩固和认识的扩展。

二、人人网的自身特点分析

人人网与 等国站相比有一定的共通性,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人人网可以帮助学生与朋友保持了更加直接的联系,创建大交际圈,其提供的寻找用户的工具可以通过对学校、家乡、性别、姓名等诸多信息,最大程度的帮助用户寻到失去了联络的朋友们。

其次,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已经使得每个传播者都有机会一个中心,这就满足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需求。围绕着自

己的同学圈,朋友圈,自己就好像同心圆的中心,这就满足了每个个体希望被重视的心态。在这个隐私性与开放性可以任意调节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撰写日志,分享照片,留言交谈等,对于自我的实现和认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再次,人人网的前身校内网于2008年7月正式启动开放平台战略,该平台允许第三方开发者使用人人API创建发布应用插件。通过各类自由插件以及代码的运用,使得学生可以自由的对自己的主页进行装饰开发,充分地满足了其对于个性化的要求。最后,人人网强调实名制注册,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强化了信任感,有助于更加坦诚,更加深入的开展沟通交流,而不必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盗用等问题。

三、大学生在人人网中的自我呈现过程 3.1 人人网中的舞台

自我呈现的概念由戈夫曼在其研究社会行为与心理的“戏剧论”中提出,他将日常生活的表演区域分为前台区域、后台区域和局外区域。在人人网个人首页中,用户呈现给观众的部分即为台前区域,而观众看不到的区域为台后区域,由于本研究主要是在探讨大学生用户在人人网中的自我呈现。

3.1.1页面装扮

在人人网个人首页中,空间用户会利用各种形式的装扮等等来布局整个个人主页,而这些布置对于形塑表演区域的氛围有重要作用,包括主页皮肤、鼠标显示、大头贴、漂浮物、音乐播放器等等。个人

主页作为进入人人网的第一道序幕,体现了大学生用户的各种想法:主页风格会根据用户想要凸显的性格和心情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的色调浅灰,风格淡雅;有的色调清爽、风格简约;也有的色调冷暖相交,风格迥异,体现了用户的性格与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美好希望。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我宿舍的10名同学,他们都没有装扮页面,显示的是最简单朴素的风格,访谈得知他们大都认为没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和金钱去装饰个人主页。

3.1.2日志模块与相册模块

选择日志模块和相册模块作为人人网中展现自我最典型的舞台。日志在我们传统生活中,作为一种记录个人隐私的方式而存在。但是,网络个人空间的发展改变了这种不公开的模式,网络日志以一种公开的或半公开的方式而存在。

在与宿舍同学交流中,他们认为自我在书写日记时主要是为了书写心情和表达情感,跟着自己的感觉走。通过公开的日志书写,用户才能更好的与同学朋友分享,增进彼此了解,也能更全面的展示自己。 而在相册模块中,由于照片呈现的人物形象、生活场景更加直接,用户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本文研究的十个个案中,关于用户的一些日常生活照片大多都是公开的,仅有少部分是加密的。密码的保护功能促进了用户在自己熟悉的人面前能更安全的展现自我及与自己有关的生活。被访谈者表示上传照片是给朋友看的,希望与朋友一起分享。

3.2 人人网中的角色扮演 3.2.1角色特征

在人人网的日志模块中,可以看到用户所呈现的基本社会角色,

以及通过这些角色的所展现的形象特征,有:

(1)、家庭关系中的角色,大学生用户在日志中呈现了作为女儿或儿子的角色,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思念、牵挂之情;或者作为哥哥,姐姐的角色,表达对弟妹的关心、爱护。以一种孝顺懂事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2)、自我在成长、求学过程中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角色,如朋友或同学的角色、学生的角色、恋人的角色等。

(3)、其他角色,被访谈用户在日志中表达的内容除了呈现其主要的社会关系角色外,也会呈现出一些与其生活相关的其他角色,如旅游者的角色、某位明星的粉丝角色、社会观察者的角色等。 3.2.2角色类型

(1)、分享体验型,用户在记录生活、抒发心情、叙述体验时,往往带着和朋友共同分享的目的,来呈现自我的角色和角色特征。 (2)、自我反思型,一般体现在用户在扮演学生的角色扮演中,他们会以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我的行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积极进取、未雨绸缪、不断追求自我素质提升的形象特征。

(3)、示弱求助型,用户在呈现示弱求助型的角色扮演中,一般是遇到感情、学业上的不顺、困难,也有在灾难面前为力的伤感。 (4)、能力显示型,能力显示型的角色扮演与自我反思型的角色

扮演相对应,都是通过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描述和解决过程,来表明自我良好的心里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大学生在人人网中的自我呈现的影响 4.1 展示自我的平台

对本研究对象的十位人人网用户来说,人人网跟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重要的是,人人网为行动者提供了一个记录生活、分享心情、联系同学朋友的平台。人人网中除了提供联络感情、记录生活的平台外,受访者均表示觉得人人

网个人主页越来越成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平时生活中的感想,心情转化成文字或者随拍的照片,都愿意放在在人人网上,让同学朋友知道自己的近况。

通过交流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通过再现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呈现自我的各种角色,来发展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并在与访问者互动的过程中,寻求自我认同。 4.2 对大学生沟通互动的影响

人人网作为记录生活、分享心情、展现自我的舞台,其对人们发展人间关系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通过书写日志、上传照片,将自己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呈现出来,加深他人对自我的了解,从而拉近与空间网友之间的距离。由于本研究中人人网用户中好友大多是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因此,更易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和稳固联系。他们表示:人人网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远方的朋友,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你的近况,分享你的喜悦。社会交往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一方面可以积累人

脉,另一方面也是个人情感的诉求。无论是邮箱的普及、QQ 的盛行、BBS 的迅速发展,还是博客的备受推崇,都是源于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会交往网络的出现也是在人际交往需求的推动下,对前几种交往方式的补充发展。 4.3 对大学生寻求自我认同的影响

首先,在人人网中的日志,不只是文字记录,更是为了自我的探索。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用户通过空间记录自己的生活,与朋友分享自我的体验,通过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增进了解和感情。但无疑的,用户在使用人人网以及与访问者互动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达到了了解自我、建立自我认同的目的。

本文研究的十位用户表示在人人网中的自我形象都是真实的,只不过空间中的自我形象是“现实中的自己的一个延伸”、“在人人网中呈现的自我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形象是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但“都是我”。人人网大学生用户通过有选择性的展示自我形象,将现实社会中隐藏的或没有被关注的自我面貌展现出来,塑造一个或多个全新的自我;这个自我在与访问者之间的充分互动中获得接受和认可。 五、结 论

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在现代生活的压力和快节奏背景下,以人人网为代表的人际互动类的个人网站己经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重塑自我的新空间。这个新的空间所提供的表演舞台也因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和所赋予其中的生活内容而变得更加真实和富有意义。人们在空间

中扮演的角色无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有目的的、有技巧的、有选择的角色扮演模式依然在人人网表演舞台中存在,并且与互动的“观众”共同维持着角色的协调。

(1)、大学生用户在人人网中的角色扮演并没有脱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角色,以及这些角色所要求的正面形象。具体表现在:呈现自我在家庭关系中的各种角色。呈现自我在成长、求学、实习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角色。其他角色,被访谈用户在日志中表达的内容除了呈现其主要的社会关系角色外,也会呈现出一些与其生活相关的其他角色。这些角色的扮演特征与作者当时的心情、思想有关,但都一致的体现了其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乐观坚强的性格特征、善于反思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2)、大学生用户在人人网中的角色扮演类型主要有四种,即分享体验型、能力显示型、自我反思型、示弱求助型。随着用户不同阶段的经历而有所不同,表达的方式也有所区别。但不管是哪种类型,都呈现了空间用户的成长经历、心理路程、以及向朋友传达自我积极正面的形象。在人人网中采取的角色扮演策略技巧有:观众隔离,有选择性的自我呈现,真实的呈现。

(3)、在人人网中,人们通过空间记录自己的生活,与朋友分享自我的体验,不但增进了彼此之间了解和感情;而且,人人网用户通过展示自我形象,塑造一个或多个网络上的自我;这个自我在与访问者之间的充分互动中获得接受和认可。从而,不自觉的达到寻求自我认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鹤. 网络互动社区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分析——以校内网研究为例. 新闻天地. 2007, (4):96

[2]郑宇钧、林琳:《当校园SNS照进现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

[3]柏希熙:《探析当代大学生网络家园“校内网”的生存状态》,《继续教育研究》,2007(4)

[4]戈夫曼.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5-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