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诚信教育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的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基本道德支撑。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当代社会诚信严重缺失:食品安全、信用缺失、人际疏离、乃至信任问题发人深省,更让我们关切的是做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问题严重(考试作弊,简历造假、恶意拖欠学费等)。作为有几千年优秀文化传承美德的中华民族,尤其是以培养人才为主题的高校,理所应当担负起诚信教育这个历史使命。当下传统教育遭遇新媒体时代,一方面学校开展传统诚信教育陷入手段落后,内容单一,效果不佳的尴尬之地。另一方面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专业化、及时化的特性,契合了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接收新事物快的心理特点,它悄然地改
变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习惯。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新媒体最主要运用群体之一,成为与网俱进的青年一代。在此背景下结合传统教育的精髓运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功能创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探讨。国内对这一问题研究已基本形成共识,强调大学生诚信对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大学生全面的健康成长等几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刘巧闲、2011)2、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从生活、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网络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的。
(王小剑,2002;)目前国内分析的视角比较多,其中比较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一是、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李政云,2002)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加以分析。 (孙园、2002)3、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进行研究。主要涵盖: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建设的系统研究。很多研究者认识到要改变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这一状况,必须依靠大学生诚信教育本身的完善,包括教育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等(方其富、2014;王晓晔、2012;熊琳、2007);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方法、途径等做出理性设计。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为:大教育原则、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时俱进原则;方法为:灌输教育法、榜样启迪
法、实践提升法、师德垂范法、环境熏陶法、生活渗透法。 (陈玉平,2006)
以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关注的视角非常狭窄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显示,对大学生诚信方面的调查研究,从整体入手进行全面研究的较少,一般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某一方面。对传统意义诚信教育研究得多,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研究少,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将传统教育的精髓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及优势功能融合深入、科学的分析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的现状,提出具有实效性的建议,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针对性与操作性都很强的教育活动探索。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选题意义(1)有利于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的客观规律,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框架。
(2)有利于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技术手段,不断强化教育加强学生诚信认知水平和诚信实践能力,这对提高学生诚信品质、完善学生优秀品格以及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立德树人将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社会输送急需的诚信、健康的复合型人才。
(3)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建立完善的网络诚信教育体系。
(4)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将显性教育和教育并重,将传统教育的精髓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及优势功能融合,将课堂教育与实践结合、突出教学效果,丰富诚信教育内容与形式,探寻丰富高效教育手
段和最佳答案。
(5)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在项目研究中教、学两个部门团结合作,共同追踪当今新媒体下诚信教育的变化,以紧跟前沿的视野开展诚信教育研究,进而促进教育效果。2、应用价值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使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诚信教育突破现有传统模式以O2O(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呈现,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诚信人才;发挥新媒体的正向性作用,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服务同时,并将研究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广,使的学生工作均能受益于此项研究,切实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理论依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诚实守信依然是人们在交往和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2006年3月,总提出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时一系列重要论述,凸显了诚信道德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所具有的深刻理论价值和广泛实践意义。《髙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报告中也对“诚信”作了新的要求。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当代大学生理应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永恒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二)研究目标:掌握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厘清新媒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机遇与挑战,探寻融合高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之路,形成系列调研报告、构建立体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和新媒体环境下学校诚信教育活动O2O操作模式这一亮点。
(三)研究内容: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研究:涉及人际交往、经济信用、大学生择业、学业与学术、网络行为上等的诚信缺失。
影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因素研究。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遇及挑战研究。机遇:教育从现实社会向虚拟空间延伸、网络巨大的信息量、快捷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了诚信教育的效率(新媒体特征:快捷性、多元性、个性化、互动性、娱乐性、共享性、受众族群化的特点);教育对象在网络信息洗礼中成长、教育内容更丰富、教育方式和平台更具多选性的。
(大学生对新媒体运用: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手机新媒体、博客、个人空间、微博、微信等);挑战:挑战了教育者主体地位、传统教育模式、环境复杂性,冲击了工作对象。
(新媒体的不当使用会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会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会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1)诚信教育新媒体平台的构建网络新媒体平台构建:求真知、做“真人”的诚信网站板块构建、搭建网络诚信论坛、人生导航社区等、建设主题博客、微博,发挥其诚信教育作用;建设网络电视台先锋视讯,制作诚信小故事、微视频、诚信专题栏目等发挥其诚信教育作用。手机新媒体平台构建:手机短信、手机报等传播诚信教育内容、诚信短息、小故事大赛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手机软件、app如:qq、微信等进行内容包装如:100字故事、引导诚信实时话题谈论、传播名家观点等打造诚信圈群文化。
(点点链接、扫扫二维码、摇一摇有奖阅读等)(2)诚信教育主题内容的丰富。新媒体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应新变化实现诚信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自身追求的价值观和内在的行为准则。这需要我们在诚信伦理与道德内容体系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诚信道德示范教育、大学生诚信案例教育、传统诚信文化熏陶等方面多做文章。
(3)“三合一”诚信教育队伍的建立。即建立一支由老师、辅导员、学生组成的教育运行团队,并利用合力优势及专业资源(技术、设备、人员)为诚信教育服务。
(4)诚信教育指导理念的创新。新时期必须根据新媒体带来的变化,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而诚信教育指导理念的创新是创新诚信教育的根本,欲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首先创新其指导理念。即:树立整体育人融合教育的理念、树立一元
主导包容多样、树立新媒体传播规律与诚信教育相统一理念。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研究 新媒体的发展使诚信教育方法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化变为立体化。应运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形式,创新运用课堂教育与课下教育相结合模式;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的O2O运作模式;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立体教育模式;理论抽象教育与现实形象教育相结合模式,突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新之处
1、课题研究角度与时俱进。从新媒体环境入手来研究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将一个传统问题与时代大背景融合研究,角度创新、符合时代潮流。 2、课题研究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诚信道德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实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渠道的不断创新,打造健康的诚信教育工作环境和氛围。
3、创新诚信教育指导理念。在文献阅读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呈现的新特点。结合新环境对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形成符合实际且具有较好指导作用的理念观点,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4、课题研究效果性强。将传统教育的精髓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及优势功能融合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开辟一条传承与创新、与网俱进之路,较好地解决当前诚信教育手段单一、效果不突出等问题。
5、课题研究可行性强。在学院现有成熟的专业技术资源背景基础上,打造学校诚信教育活动O2O操作模式。新法学院“五个一工程”即一刊一网一
台一报一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资源丰富,提供了线上线下教育运行平台(O2O模式)、人员、技术手段等支撑,且“五个一工程”已在我院思政教育中已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首先,提出问题,对诚信内涵及发展进行充分的考察,然后就诚信在新媒体时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意义进行具体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就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从新媒体的概念、特点界定入手,阐述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厘清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最后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方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收集国内外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文献、专著、文件等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论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个别访问、发问卷等方式来调查,比较充分掌握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并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 3、教学实践法法。本项目拟与融媒体中心开展试点研究,检验o2o模式的可行性,探索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径。此外,还有比较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等。
(三)实施步骤2015年9月—— 2015年12月,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2016年1月—— 2016年3月,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2016年4月—— 2016年12月,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
的新媒体平台构建及活动操作模式构建。2016年12月—— 2017年4月,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媒体平台运行。2017年5月—— 2017年9月,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后续研究。 课题编号: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