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第六届 HR 沙龙
受邀做主讲嘉宾
零星记录的一些观点,有的是我的,有的是其他人的,记不确切了。
Thomas International 框架的最初的理论基础是1928年 哈佛的威廉·马斯顿博士的心理学著作《正常人的情绪》,其中提出行为(主动与否)与环境(友好与否)之间的关系。1944年,托马斯·罕德尔森博士发展了马斯顿学说,创建DISC理论以及测评工具PPA/HJA。D(dominance支配力;主动+不友好环境), I(influence影响力;主动+友好), S(steadiness稳定性;被动+友好) 和C(compliance服从性;被动+不友好)。通常PPA(Personal Profile Analysis)与HJA(Human Job Analysis)配合使用。
过度激励的举例:小孩在窗外玩儿,老人花钱把他们卖走,孩子们忘了初始的目的。
满意来自四项:薪酬,个人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理想情况下,薪酬只占7%;但是其它三项很容易被联系到薪酬,尤其是在官本位的中国公共和企业组织。只好靠薪酬刺激;但刺激多了,不仅其它重要的因素丢了,效果也越来越差 —— 等同于恣情纵欲。
相关的,如果展延 Skinner 的强化理论,无论学习、遵守规范和合乎礼义,都需要正反强化刺激。
黄埔文化:乐死
西点文化:荣誉、责任、国家 —— 霸王
文化:为人民服务
人性善,用激励;人性恶,用约束。
领导力:明道,取势,树人,优术。
选人先问标准、任务和权重,然后才看素质需求。讨论例子:唐僧选2人第二次北天取经。
TPM全面绩效管理:输出看绩效指标,输入看核心能力,过程看学习改善。
对HR的宏观要求:在内外核心业务流程上配备适当的人力资源要素,包括管理者、员工、组织、绩效、文化和价值观体系。
当前,协调成本是运营的最大成本,流失是HR最大的成本。这里的流失,包括人员的流失,也包括心的流失。心的流失难以测量,更难管理。
一定要清楚认识 HR 自己的定位。老总才是HR老大,运营主管和其他业务主管是HR老二,HR本身是服务,通过服务体现价值。最好如水,上善若水。
HR是企业里最高端的服务,因为HR直指人心;根本目标是改变从老总到员工的心态。最杰出的HR总监可以调动资源、巧妙隐性地帮助老总本人改变心态。老总提升了,运营提升了,HR才可能提升。
HR的主要关注不要放在矫正行为和奖惩结果,而是要通过制度和文化,自然地影响行为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