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分层作业设计案例02《乡下人家》02.乡下人家一、本课目标:
1.认识“构、冠”等10个会认字,正确书写“构、饰”等15个会写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4个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景致。3.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二、课标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5、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乡下人家》自主型分层作业: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及数量。
A类基础性必做题:
1、读拼音,写汉字。pāndēnɡ(
)
zhuānɡshì(
)
shùnxù(
pǔsù
tàntóu)(
)
)花开的
)(
早上,奶奶养大的鸡zhàolì(地方mìshí(可以gòuchéng(
一()小河一()风景
),傍晚便jìsù(
)会到门口fèngxiān(
)在屋后的鸭棚里,单单这些就
)一道迷人的风景。
一()浓阴一(
)农家风光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石狮子一()春雨
3.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类提升性选做题(3选2)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我也会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写句子:风儿_________。
(2)句子中的“成群”一词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字用得好,让人感到嫩笋的长势和春天的勃勃生机。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场春雨过后,嫩嫩的小草长了出来。(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A.虫儿低吟图B.瓜藤攀檐图C.花儿轮绽图D.鸡鸭觅食图E.雨后春笋图
(1)当花儿落了的时候,滕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______)
(2)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______)
(3)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______)
C类拓展性挑战题(2选1)7.课内阅读。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融洽——_____辛劳——_____(2)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中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8.课外阅读。乡村的景色乡村的景色美不胜收。早晨,乡村格外宁静,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像丝带一样飘在空中,使人感觉像是到了仙境。村子东西两边,各有一条小溪,要是站在高处望去,小溪就像是两条白色绸带。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常常会看见成群结队的鸭子在戏水,它们还时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中去觅食。小溪两边全都是竹子。走进竹林,迎面送来的是一阵凉气,使人一下子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脑后。偶尔还会听见几声鸟叫,使竹林显得更加幽静。在小溪的远处,有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简直像一块大地毯。
傍晚,村庄的上空飘起袅袅炊烟,好像一个个身穿白纱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婀娜多姿。
夜晚,家家户户亮起朦胧的灯光就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啊,乡村的景色真是太美了!(1)请用波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乡村________(什么时间)的景色,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3)从画“____”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篇短文的结构是()A.总—分B.分—总C.总—分—总三、设计意图:
A类基础性必做题:生字新词的认读、书写、默写、新词理解运用等,重在巩固夯实字词基础,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看拼音写词语和比一比再组词巩固了课上所学生字新词,加字成词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掌握了文言文的释词方法。
B类提升性选做题: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语段文章的归纳概括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及概括的能力。
C类拓展性挑战题:课外阅读延伸、迁移类小练笔等。目的在于拓展课外延伸,增加积累,增广见闻。在说说写写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题通过拓展改编故事,在巩固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四、激励措施:
用多种形式反馈,考查各层次学生情况,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于肯
定。要创造机会让每层次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好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这样,通过评价,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实际效果:
A类基础性必做题,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较规范、认真。
B类题难度比A类稍有提高,偏重于理解。选做的孩子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做到正确翻译。部分学生能从文章领悟道理,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C类题目难点最大,更具挑战性。选做第2题的学生较少,选做第1题的学生稍多。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手写成文。六、调整设计:
1、布置预习学习内容的作业。小学中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学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尽其所能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以便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
2、布置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根据课时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
3布置口头识记的作业。如: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二会字的识记等。4布置观察、收集类作业。这类作业往往能为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为学生写作准备第一手资料。【参】
1、攀登装饰顺序朴素探头
照例凤仙觅食寄宿构成2、一(条)小河一(片)浓阴
一(对)石狮子一(场)春雨一(道)风景一(派)农家风光
3.烈烈火例例子倘倘若淌流淌倚倚靠寄寄信4.
(1)拟人唱着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2)笋的数量多探5.
(1)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2)几场春雨过后,嫩嫩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6.(1)B(2)C(3)A7.
(1)和谐辛苦
(2)①傍晚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②月夜听催眠曲。
(3)中心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8.
(1)乡村的景色美不胜收。(2)早晨雾小溪鸭子竹林稻田
(3)我体会到了走进竹林让人心情很放松,很愉悦,让人觉得很惬意。(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