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作者:刘桂英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第20期
摘 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否存在,以及它与象似性的矛盾关系如何界定,本文从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两个方面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二者都是可以论证的,同时存在,互相补充,而并非非此即彼的。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象似性;相互关系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1 语言符号的绝对任意性及其评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是索绪尔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是全面理解索绪尔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索绪尔本人把任意性原则看作是语言符号的两个头等重要的特征之一。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任意性最正面肯定的论述就是他提出的“任意性第一个原则”即语言符号的“绝对任意性”原则,他是这样描述任意性的:“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它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1:p104] :索绪尔的任意性是指一个符号内部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的。他举证说,法语中的s-o-r 与他所指的对象 “sister” 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不同的语言又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指代同一个人或物,如法语用b-o-f 指代“ox”,而汉语却有 “牛”来指代。一种嗅觉很灵敏的哺乳动物为什么在汉语中叫狗,在英语中叫做dog,在法语中叫做chine,在德语中叫做hund,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那样:“玫瑰即使叫别的名字也是一样的香”。这些都是无从解释的,即任意的。 1.2 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及其评价
此外,索绪尔还提出了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原则,他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基本原则并不妨碍我们在每种语言中把根本任意的,即不能论证的,同相对任意的區别开来。只有一部分符号是绝对任意的;别的符号中却有一种现象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虽不能取消,却有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索绪尔提出符号的相对任意性之后举例说:“例如法语的vingt(二十)是不能论证的,而dix-neuf(十九)却不是在同等程度上不能论证,因为它会使人想起它赖以构成的要素和其他跟它有关的要素,例如dix(十)+ neuf(九),dix-neuf(十九),vingt-neuf(二十九),dix-huit(十八),soixante-dix(七十)等等。分开来看,dix (十)和neuf(九)跟vingt一样,但是dix-neuf(十九)却有相对的论证性”索绪尔关于符号相对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意性的观点使他的整个任意性理论显得极为窘迫。根据其相对任意性理论,那些根据语言系统的某种生成模式而得到的符号是相对可以论证的,即具有相对非任意性。根据这一原则来考察语言,我们就会发现,语言中有大量的符号是以某种方式可以论证的,即相对非任意的。在语言中,自由词根从数目上说是无穷的。近年来,尤其是在皮尔斯的象似性理论提出来之后,语言学界关于语言符号到底是任意性的还是象似性的又一次掀起来了争论的热潮。下面首先来看一下相关的象似性理论。
2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2.1 皮尔斯的象似性观点
皮尔斯根据符号和它们对象之间的关系,把符号分为三类:象似符(icon), 标志符(index)和象征符(symbol)。象似符主要通过表征物和对象的相似之处来代表一个事物,比如在纸上用铅笔画一条线来代表一条几何直线;标志符是通过表征物与对象之间的存在关系来代表事物,其中表征物要受到对象的某种影响,比如土块上有一个弹孔,这是开过的标志,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是他腿脚有缺陷的标志;象征符是通过一个法则或者规约的作用表示对象的符号,比如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红灯代表停止,绿灯代表通行。 2.2 海曼的象似观
海曼(Haiman)提出语言中存在两种象似性,即同构(isomorphism)和理据
(motivation)。同构原则是指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这意味着形式相同表示意义相同,形式不同表示意义不同。博林格指出,语言的自然状态是一个意义对应一个形式,形式不同总伴随着意义不同。 2.3 国内主要相关学者的象似观
沈家煊指出,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一种自然关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有据的!语言结构的象似性就是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而不是仅仅一般地体现概念结构!王寅给出的定义是:语言符号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形式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2:P40]
3 任意性与象似性之间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 象似性对任意性的挑战 3.1.1 范畴与句法德象似性
索绪尔所谓的理据性,简单地说就是在选择这一语言符号时“是否有根据”。如,在讨论声词和感叹词是否具有任意性时,所谓的理据性指的是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之间有无内在的自然联系。而当他在论述复合符号的可证性时,理据性指的又是语言的内部规则。理据性的范围如此扩展后,恐怕威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论断就很多了。法国保尔·罗瓦雅尔(Port Royal)理性主义学派认为语言范畴与概念范畴一致,如名词指物质,动词指行为、动作,形容词指方式等;句子结构与思维结构一致。 3.1.2 象形字
象形文字正好是和象声词相对,前者诉诸视觉符号,后者诉诸听觉符号来建立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可论证性正是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挑战。汉字是世界公认的象形文字,大多都是建立在与外部世界有自然联系的理据上的。如会意字休和坐等,都能看出汉字的意义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来。 3.1.3 新词的象似性
从我们对所知的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看,语言中的词汇是有理据的。首先,从命名说起。在中国,起名字多是有根据的。例如,有个叫李川的人,他说,由于他已经有两个哥哥,于是,父亲说,他排行第三,把“三”竖起来,就叫“李川”吧。可见,起名字时是有所根据的,只是他人不容易看出。再看语言中新增加的词汇。如现在流行的“硅谷”一词。美国的科学家们将高科技转化为产品,使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周边地带成为高科技中心,为美国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科技产品是使用了一种硅片(silicon)。 3.2 象似性的相对性
目前,学者们对于汉语中的可论证性主要是从词源学的角度展开的,有人称之为理据性。它主要表现在人们给事物命名时,总是根据这种事物本身多种属性中的某一种,在该民族的语言系统中找寻所能表达的符号。比如,“ 桌,卓也”。桌子就是比较高的那种东西,“卓”就是这种事物的特征和人们命名的根据。“电冰箱”就是以电为能源、有冷冻作用、形状长长方方的像个箱子的东西。“电”、“冰”“箱”就是特性和命名根据。或者,人们命名时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采取与它属性相似的名称如,“分”本来是一分为二,所以有“ 半”义;平,就是“正”,不偏不倚给以评论,就是“ 评”。这些语言现象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是大量存在的。但是这种理据性解释的只是二者之间的一种可能联系而非必然联系。就是说,这只是解释“ 电冰箱”的命名可能与“电”、“冰”、“箱”有关,而为什么不选“ 冰”的近义词“冷”、“冻”,为什么不用外形更接近的“ 柜”,则不能解释。可见,在可选择的范围内,理据性也带有相当大的任意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论:我们认为无论是在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还是在符号之间的相互结合中,都存在一定的可论证性和任意性,并且,这种可论证性和任意性都是相对的,既受到某些,又在这个之内相对任意。这两个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的。他们在某些层面上既相互排斥,又彼此共存。我们不能因为任意性的比例高而否定可论证性的存在,也不能因为可论证性的比例高而得出任意性原则已经过时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丁尔苏. 《语言的符号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4]鲁苓.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山东外语教学》2001,(2). [5]王德春.论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外国语》 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