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1、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

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师:昨天我创作了一首打油诗,请大家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青藤绿叶瓜架,春笋绿竹繁花。雄鸡悠然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傍晚餐景如画,纺织姑娘轻唱,最美乡下人家。)

师:我还没有给这首诗取名字,谁能帮我取个好听的名字呢?(乡下人家)这首诗是我根据著名作家陈醉云所写的《乡下人家》改写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

2、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巧妙地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成一首打油诗,由学生自由朗读诗到给诗取名字导入新课。这样做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也就有了良好的阅读开始。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用铅笔将它们圈出来。

2、开火车形式认读词语。

(出示课件:棚架、装饰、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归巢、和谐、辛苦、场地、结出、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3、学生交流自己对于字词的理解,把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提出来向别人请教。(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难字词可以全班交流。)

4、指导生字的书写。

“率”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书写为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巢”字的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设计意图:中段的字词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是主要的方式,教师只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学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师:你喜欢它吗?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样吗?他是怎样写的? 出示课件: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作者认为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中心词是“独特”、“迷人”。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到底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呢?谁能说一说。

3、你能给这一处处优美的风景再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同桌交流一下,试一试。

4、学生说,师板书。(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屋后花笋忙、院里鸡觅食、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中吃晚饭、瓜架传歌声)

5、你们的名字取得很好,这一幅幅画面就是这首打油诗的内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课件:青藤绿叶瓜架,春笋绿竹繁花。雄鸡悠然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傍晚餐景如画,纺织姑娘轻唱,最美乡下人家。

6、师小结:读过课文,这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浮现眼前,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示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这正如作者所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幅幅画面,分享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惬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给每一幅场景取名字既可以促使学生仔细阅读

课文,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当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乡村生活,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播放乡村画面课件插播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交流,回顾复习。

老师引读第一句,课件出示: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生: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独特、迷人)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给每个自然段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你能说说吗?(板书:屋前搭瓜架、门前屋后花笋忙、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院中吃晚饭、瓜架传歌声)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环节,通过欣赏乡村优美风景和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一方面起到检验旧知学习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整理其脑海里的相关认知储备,对新课学习——研究和品味本课内容形成一个经验背景,可以让新课学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三、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00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把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段落中独特迷人的地方,用

“﹏”画出来,喜欢的词用“·”标出来,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课件出示朗读要求:把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段落中独特、迷人的地方,用“﹏”画出来,喜欢的词用“·”标出来,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他们身上迸发。正如巴士卡里雅所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

(二)预设情境: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门前屋后花笋忙”部分。 1、过渡:同学们,你喜欢哪个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它哪里独特迷人?

生:我喜欢第二自然段……

2、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的描写花和笋的部分。

A学习描写花的部分。

出示课件: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学生质疑。

师引导学生理解花的“朴素、华丽”(板书:朴素、华丽) ③过渡:当你来到这农家小院中,你左边一片芍药、凤仙开得正旺,右边的鸡冠花亭亭玉立,往前看是一片大丽菊,走在这样的花丛中,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带着愉快的心情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听吗?(个别读,女生读)

B过渡: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景色?

出示课件: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

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①说说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这个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嫩笋生长迅速,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天勃勃的生机。)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作者使用“探”这个字的妙处。

②过渡:多可爱的小笋芽呀!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多好奇,多调皮的小笋芽呀!请男同学边做动作边用这种语气读读这句话吧。

③过渡:多么华丽的花,多么可爱的笋!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朗读这段优美的文字!再次感受这独特迷人的风光吧!

④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学习方法:①朗读课文。②找出自然段中“独特”、“迷人”的景色?用“﹏”画出来。③用着重号“·”标出文中你喜欢的字词。④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师:对!那就请用这种方法,分小组合作讨论你喜欢的段落吧!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重点,教师通过由扶到放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1、找出自然段中“独特”“迷人”的景色。2、标出自己喜欢的字词3、说出为什么喜欢它等3方面把文段读通学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文段的方法,为接下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其它文段打下了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其它自然段。 2、汇报交流。(学生说到哪,就读到哪。) ⑴屋前搭瓜架

课件出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学生汇报。

文中为什么用“石狮子”、“大旗杆”和“瓜藤架”作比较,这样有什么好处?(板书:别有风趣)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⑵院里鸡觅食

课件出示: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学生汇报。

师小结:是啊!作者又一次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对大公鸡的喜爱,请你用喜爱的语气读出大公鸡的神气吧!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⑶河中鸭嬉戏 学生汇报。

师小结:是啊!人和鸭子关系多么融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请你也无拘无束地读读这句吧!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⑷院中吃晚饭 学生汇报。

理解“天高地阔”和“自然和谐”(板书:自然和谐)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理解“自然和谐”)边看图边讲述。 师小结:是啊!农家人在院中吃晚饭——天高地阔,鸡在院中——悠闲觅食,鸭在河中——自由嬉戏,人和动物关系是那么融洽,那

么自然,毫无拘束。这是一幅多么自然和谐的画面,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啊!同学们,我们国家现在正提倡和谐社会,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啊?那好,请全班站起来和谐相处地读读这段吧!

⑸瓜架传歌声 学生汇报。

师过渡:纺织娘的歌声多好听呀!同学们随着纺织娘一起唱起来吧!老师引一句,学生齐接读(织、织、织、织呀——)

师小结:你们的歌声真好听。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随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了甜甜蜜蜜的梦乡。(板书:甜甜蜜蜜)

设计意图:本文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重点探究中采用了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展开交流,给了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空间和感悟空间,使学生形成多元的独特感受。在交流中体会作者抓住与乡村人家关系密切的普通事物,仔细观察,挖掘美感的表达方法。

四、回顾整体,探究深意

1、师过渡:多么迷人的风光,多么独特的风景!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这篇课文独特迷人的地方都被你们找到了。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看看整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按空间顺序中交叉着春、夏、秋和白天、傍晚、黑夜的时间顺序来写的。)那整篇课文的结构作者又是怎样安排的?(分——总)

2、是啊,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

3、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再次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意在由此回到课文整

体,回味乡村诗意的美,重温写作的顺序,感悟写作的方法。教师的小结将这些学习目标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提升了认识。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除了作者所描绘的乡村景色,你们还知道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景色呢?

2、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

⑴指两名同学配乐朗读。(课件出示:《在天晴了的时候》并配乐。) ⑵听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寻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体现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大语文观,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

六、自助餐:

1、这篇课文有你喜欢的段落吗?有的话那就请你赶快背下来吧。 2、你看见过的乡下人家是什么样的呢?请用你手中的笔写一写或画一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