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

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

来源:九壹网
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

1引言

自从索绪尔本世纪初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后,关于语言本质的研究几乎是任意说的一统天下,它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足够重视。尽管几乎就在同时符号相似性学说(iconicity)已经提出,但由于当时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结构主义语言学统治者语言界,,相似性理论没有受到学界重视。但随着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认知科学的发展及他与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科学领域_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任意性的统治地位产生怀疑。常常有人从语言结构相似性的角度来否认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把相似性看成是任意性的对立面,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任意性与相似性关系究竟如何?笔者通过对任意性与相似性及其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及具体内容的阐释,来分析两者的辩证关系。

2.符号的任意性

2.1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反对唯名论的观点。在索绪尔看,不仅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且概念本身是由语言所创造的,因而不可能有先于语言或先于符号的客观存在。而要真正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上。这表明索绪尔承认语言符号对现实世界有建构作用。

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这一理解对于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可以说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的语言相对论思想正是对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发展,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不同的语言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切割所指连续体的。在共同的思维机制前提下,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范畴和

概念,反映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分析。更为有力的佐证来自于符号学的翻译观。其理论基础是把翻译看作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活动的对象是社会文化信息,而社会信息是有各种各样的符号体系所承载的。语言符号是最重要的符号,它使得其他其他各种符号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得以展现。

2.2索绪尔的符号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高度强调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明确地把这项原则上升到支配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地位。但他同时又指出,任意性并不意味着使用语言的人可以随心所欲的用任何能指来表达任何所指。这是因为语言符号还具有规约性。这就是说,尽管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种任意的关系并不是任何个人能随心所欲自行决定的,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他同其他任何社会表达方式一样,原则上都是以集体行为或规约为基础的,它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得到巩固。因此语言符号是社会因素和时间因素的共同产物,个人不能完全任意的选择能指和所指。

索绪尔曾明确地把任意性原则分为绝对任意性与相对任意性两种(索绪尔,2002:181)。,所谓绝对任意,是指符号的创造与使用没有任何理据。所谓相对任意,是指符号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理据。从他所举的例子来看,由单个次素构成的词根明显是任意的,而遵守一定的构词法构成的复合词或派生词则带有一定的理据。由此可见,理据性主要发生在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层面而不是单个符号层面。索绪尔认为,不可论证行达到最高点的语言是比较注重词汇的,降到最低点的语言是比较注重与法德(索绪尔,2002:184)。由此看来后来的一些功能主义语言学家,包括Haiman(1985)对句法相似性的研究,Halliday(Halliday,1978,1999)的社会语义语法主要对语义与词汇与法之间的自然关系的探讨,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说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二者的关系是并存的,互动的。

3.符号的象似性理论

3.1皮尔士的象似性理论

在对索绪尔结构语言观进行评价和审视的过程中,认知语言学家试图从皮尔士符号三分法理论中找到有悖于符号任意性原则的依据。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考察皮尔士理

论中有关图像的符号学特征的论述,论证并发展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原理,以此来论证语言符号具有可规约性和可论证性,进而因正所谓语言结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的观念。

皮尔士(Clarke,1991:63)根据符号和指称对象之间的不同关系对符号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个种类的特征作了深刻地分析。根据他的理论,符号可分为类象符号(icon).指示符号(inde某)和抽象符号(ymbol)三类。指示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或相关性,比如人的一些反映内心情感的面部表情。抽象符号与所指对象本无关系,两者的关系是靠习俗约定建立起来的,符号具有明显的代码性(ymbolization),如语言符号。

皮尔士的分类表明,符号与该符号所指的事物之间是一种指称关系,之所以具有这种关系就在于符号与该符号所指的事物或具有约定性(ymbol),或具有相似性(icon),或具有相关性(inde某)。同时他看到了句法的象似性。

3.2Haiman的象似说

Haiman(1980)认为,自然语言的图像符号主要是意象和图表,他将皮尔士的象似性简化为意象象似(imagiciconicity)和图表象似(diagrammaticiconicity)。Haiman对相似性的研究集中在句法层面,他又将图表象似分为两种:成分象似(iomorphim)和关系象似

(motivation)。典型的意象象似是拟声词和感叹词。但索绪尔认为拟声词和感叹词对于他指出的任意性原则并不构成威胁。他认为拟声词和感叹词不是语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使可以看成语言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数量也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得多。如今语言学界对图表象似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关系象似性的探究。语言学家们总结了三条主要的关系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principleofditance),顺序象似性原则(principleofequentialorder),数量象似性原则(iconicpricipleofquantity).

4.1从索绪尔与皮尔士的论述看两者的关系

索绪尔所说的任意性原则是针对语言系统内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言的,而皮尔士和Haiman的象似性时只作为整体的符号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对于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索绪尔并未阐述,从他的整体语言观来看,这也可能正是他要避免的。

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不能否认单个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4.2从语言结构看两者的关系

我们承认语言的确在某些层面.某种程度上是可论证的。然而这种可论证性同不可论证性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属于同一个范畴。表面看来,任意性与象似性有点矛盾,但实际上这两者可融合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两种性质可存在于这个统一体的不同层面上。因此,正如Bolinger和Sear(1983:9)所说: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

总之,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原则。语言在音义层面存在较多的任意性,在复合词和派生词及句法层面上的确存在象似性。任意性与象似性是两个层次的东西。二者不能否定彼此。象似性原则应被看作任意性原则的补充,而不是其替代物。语言符号有其象

似性的一面,也有其任意性的一面,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任意性是对符号内部的两个要素所指与能指关系的描述,象似两者可以兼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象似性理论可以作为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补充,我们不能以一方的存在而去否定另一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