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猫》表格式教案

《猫》表格式教案

来源:九壹网


课 题 《猫》(第一课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平时自己的细致观察家里的猫,采用直抒胸臆或间接体现的手法,抓住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处处留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课标要求/教材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分析 1、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心理和生理的孤独往往让他们对小动物情有独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另外,经过几年的学情分析 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知识目标 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三 维 目 标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朗读课文,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1、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情感目标 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教学难点 的运用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学生联想思考 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 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二、资料交流 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郑振铎(18-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1958),福建长乐县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现代作家、文学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家,我国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新中教师补充明确作者其他信息。 国成立后,曾担任中二、整体感知。 国科学院考古研究1、检查字词的读音。 所所长、全国作协理相称(chn)郁(y)闷 一缕(lǚ) 娱事等职。1958年10月(y)乐 污涩(s) 怂恿(sǒngyǒng)婢女率中国文化代表团(b) 蜷(qun ) 伏惩戒(chng)怅然前往阿富汗等国进(chng) 行友好访问时,因飞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思想感情。朗读课文,完成下表。见课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后板书。 历史参考图谱》《中三、研读课文 国俗文学史》《欧行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日记》《海燕》《山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中杂记》等。 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教师明确A: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学生积累字词 态和情态。 学生朗读课文勾画教师明确B: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相关内容 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填表 的样子。 师生互动 C: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 笑! 学生找出下列句子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 并分析交流: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 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 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跳读第 17-29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段,思考交流下列问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题: 是什么? 3、“我”根据什么教师明确2: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判定芙蓉鸟是这只蓉鸟。 猫咬死的? 教师明确3: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 4、“凝望”是何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意?(目不转睛地对鸟笼凝望着。 看)。猫究竟为什么教师明确4: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要“凝望”鸟笼呢? 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5、我的判断是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它常常否准确?是谁咬死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了芙蓉鸟?根据是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什么? 仃的生活…… 7、为什么“我”教师明确5: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失更“难过得多”?作教师明确7: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者想借此告诉我们追打,漠视,造成猫的死亡。猫死责任在什么样的人生哲我。 理?大白后,从 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我的忏悔中,可以看有偏见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 出我是一个怎样的知错就改 同情弱者 严于自省 勇人? 于自责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 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教师明确8: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 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齐读第30、31段,回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答交流。 的严重过失。 四、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 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 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 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师生互动 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

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作 业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2、摘抄好句子并学会运用。 板 书 设 计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 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课 题 《猫》(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 维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步骤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知识目标 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朗读课文,体能力目标 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1、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情感目标 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师生回忆上教师明确: 节课学习内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 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跳读课文,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想一想,本文最——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显著的写作特点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是什么?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 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师生互动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 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 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 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学生批注理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解内化 三、感悟。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 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 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 情弱小者。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交流,按句式说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话:“对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于 ,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四、延伸迁我想 移。 说: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 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 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学生充分回五、课堂总结。 答交流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师生互动 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 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学生批注理解内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化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学生畅谈交流 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 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 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师生互动 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学生批注理解内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化 星…… 。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步骤 二次备课 作 业 1、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2、摘抄好句子并学会运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板 书 设 计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 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亡失 亡失 死亡 亮点 教 学 反 思 不足 再教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