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统编版高中语文大单元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单元要求

本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 这一任务群的主要学习目标与内容是:精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能根据不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 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名篇,内容上以写景抒情为主,兼及叙事和议论。其中既有现当 代散文,也有古代散文。这五篇散文有几个共同点: 一是景物描写精彩,情味浓厚,情与景 完美融合,尽管各篇课文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含着,有的直率,但大都具有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的特点。二是意蕴深厚。这些课文不仅展现了景物之美,而且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 想,可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三是语言优美。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 语言美,但写景抒情散文对语言美的要求更高。这几篇散文的语言美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学习时要注意品味。

这些篇目中,《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赤壁赋》是精讲课文,《荷塘月色》《登泰山记》 是自读课文。本单元学习任务的写作要求是“学写散文”。

学习本单元,可从“自然情怀”角度,去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感悟力,激发对自然的珍爱 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 美心理。要整体感知文学作品,涵泳品味,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审 美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感悟 和思考,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捕捉创作灵感,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尝试写作散文。 教材学习任务

本单元以“自然情怀”为人文主题设计教学方案。整体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按照板块 创设情境化的学习任务,分步完成单元教学;也可以创设一个整体学习情境,再以若干学习 任务承载完成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引导学生体验“大地有大美”,同时还能领 略这些散文名篇中呈现的深厚的人文内涵,两相兼顾而不作割裂。

任务一: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些景物曾经激起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 对生命的感悟?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都表现了作者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 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完成下列任务。

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 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

2.这几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赤 壁赋》,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如有兴趣,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 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小视频。

任务二: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折射出 民族的审美传统。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讨。

1.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阅读《故 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2.游览胜迹,登临高山,常常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思,从而催生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赤壁 是古代战场,当年的“触胪千里,旌旗蔽空”,引发无数人的怀古之情;泰山为五岳之尊,是 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登临赋诗者众多。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感兴趣的同 学,可以再搜集一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 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任务三: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 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提出修改建议。 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以下题 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

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 一小块天地; 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 过 》为题,写一篇散文。

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 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高中这个单元是在更高层次上的螺旋式上升。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同时兼有叙述和议论,但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写景抒情上。这些文章写景技法高妙,情感和意 蕴丰富,同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示范意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 过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仔细分析和感受文中的景物之美和描写手法之高妙,把握 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写景抒情散文,感受文人笔下的美景,关注作品中的景物描写 和人生思考,激发对自然的珍爱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还要进一步体会民族审美心理, 增人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2.分析和把握文章观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现景物的艺术手法。学习散文作品,要重点关注作者 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点,表现景物的独特之美的。好的写景散文往往都融入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特点。

3.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的语言之美。本单元文章文辞优美,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要引导学生多加诵读,品味散文独特的语言美。可以从用词、句式等方面入手,对一些精彩 语段加以分析、品味。

4.在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写法基础上,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 的景物,借鉴本单元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散文,力争做到情景交融。 学习任务路径设计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由《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 坛》《赤壁赋》《登泰山记》五篇散文组成,涉及古今,编写教材时已经注意到篇目之间的整 合,分成了两个类别:《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描写的景色都是北京的景物, 呈现出北京多种多姿的美;而《赤壁赋》《登泰山记》是游览胜迹、登临高山之作。这些文章 相同的是,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都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学习写景抒情散 文,提升鉴赏品味,分析写作手法,关注作者独特的人生思考。

本单元的大单元任务为制作散文集,设计的整体构思主题是“风景中的情味”,分为四个 课段,分别为:课段一,品出散文的情味;课段二,经典景致解说;课段三,名作中的“情 与理”导读;课段四,寻找自我的自然山水。通过分析本单元的散文,进行散文创作,并制 作散文集,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 赏能力。

本单元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新教材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并行,在 学习实践中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本,以学习任务为路径,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从而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而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立德树人”和“提升语 文核心素养”的根本教学目标。本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一个专门的散文单元,所以本单元 要能根据不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度 欣赏作品,同时立足于本单元的“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其核心任务设计为围绕“自

然情怀”完成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并以“制作散文集”打通单元教学。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核心任务,将单元教学流程设计为四个专题: ① 单元起始,掌握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学习方法;

② 赏析文本,同文学体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和情感等多个角 度欣赏作品;

③ 写作散文,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完成语言能力的训练;

④ 制作散文集,通过收集班级学生创作的散文并装订成册,完成对自然美景的收集和情感 体悟的积淀。

本单元以开展“制作散文集”的学习任务为教学重点,围绕主任务安排四个课段,贯彻“学 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采用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及小组评价选优分享等方式, 层层推进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探讨人文价值的同时,落实 对不同文体阅读方法的建构,进而完成体会自然情怀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学习任务。 单元学习方法

情景创设、精读、自主阅读、批注阅读、比较阅读、读书提要、小组合作探究与展示、 写作交流、云端分享、朗诵等

单元学习的评价方式 1. 传统作业:散文鉴赏类文章的撰写与群文阅读,散文鉴赏试题练习。 2.文学作业:评点散文美句、书写散文、编纂班级散文集。

3. 活动作业:拍摄剪辑美景视频、制作美句书签,进行美文诵读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