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来源:九壹网
2011年第12期 西部探矿工程 21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赵锡山 ,赵 晋 (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灌注桩后注浆是指钻孔灌注桩在成桩后,通过预先安装于桩底或桩侧的注浆管路,用高压注 浆泵将一定压力的水泥浆液压入桩端和桩侧土层,增强了桩端土和桩侧土的强度,从而消除传统灌注 桩施工工艺的固有缺陷,达到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一项技术措施。从注浆理论、作用机理、施工 工艺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其优越性进行描述。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后注浆;作用机理;工艺流程 中图分类号:U443.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O04—5716(2Ol1)12一OO21—0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物、大型 施工工艺均无法达到100 9/6彻底清孔,桩端沉渣层的存 厂房和大型桥梁等大量出现,这无疑对地基承载力提出 在使桩端相当于支撑在软弱层上,不但无法充分发挥桩 了更高的要求。钻孑L灌注桩以其承载力大、沉降量小、 端承载力,还可能使得桩顶沉降量大大增加。大量的施 稳定性好、桩长和桩径可变等特点在基础工程中应用普 工经验证明在静载压桩实验中,有相当一部分桩在加载 遍。但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的存在,使其桩端承载力和 到某一荷载时,桩顶突然急速下沉,此时继续加载则桩 桩侧摩阻力难以充分发挥,对承载力影响较大,为了克 的沉降速率明显减缓,再继续加载则桩体恢复稳定,这 服这些工艺缺陷提高桩体承载力,我国广大岩土设计和 说明随着桩底沉渣的逐渐压实,桩端承载力在逐渐增 施工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一整套钻孔灌注 加。如图1所示。 荷载Q(kN) 桩后注浆施工方法,提高了工程质量,缩短了工期,节约 0 2 4 6 8 10 12×1000 了工程造价。 1传统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固有缺陷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基础形式,它适合于 各类地层,包括软土、黄土、淤泥质土等不良土质及各类 鲁8o 妄 岩石层。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采用钻机成孔,泥浆护壁,下 钢筋笼后灌注混凝土成桩,具有桩长和桩径可以灵活选 潋 蜉 择,施工不受季节,无挤土,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 160 但在实际施工及应用中发现钻孔灌注桩也存在一些自身 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桩侧泥皮较厚导致侧摩阻力大幅下降 图1桩顶荷载与桩底沉降关系图 钻孔灌注桩在成孔过程中为了稳定孔壁防止缩孔 和塌孔,一般均采用泥浆(或膨润土)护壁工艺,这样就 1.3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在桩身周围形成了一层厚度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的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难免存在桩身混凝土离析、夹 泥皮。泥皮的存在改变了桩土相互作用性状,使得灌注 泥和缩扩径问题,虽然通过施工技术人员的努力这些问 桩的侧摩阻力大幅下降,从而严重削弱了钻孔灌注桩的 题可以降低限度并满足规范要求,但灌注桩在浇筑混凝 承载能力。 土成桩时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还是会产生与桩侧土间的 1.2桩底沉渣厚导致桩端承载力无法充分发挥 收缩缝现象,不利于承载力的充分发挥。 钻孑L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渣不可避免,目前的 1.4同一施工场地内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离散问 *收稿日期:2011-02-23 修回日期:2011—02—25 第一作者简介". ̄jIh(1979一),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从事岩土工程、桩基础、岩芯钻探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22 题 西部探矿工程 具有相同桩型和持力层的钻孔灌注桩,在大范围施 工中由于施工技术水平的差别,沉渣厚度不同,地质条 件的局部差异及其他因素影响,会导致同一场地内的灌 注桩竖向承载力离散性较大的问题,严重时更可造成群 桩的不均匀沉降,直接危及上部建筑物。 阻力和侧摩阻力显著提高。按照规范要求.加旧效果 时间为双曲线关系,一般20d后提高趋势大大减缓.所 以桩基承载力检测应在注浆完成20d后进行(掺有 强 剂的可于15d后进行)。 (2)压密注浆的充填胶结效应。压密注浆是通过提 高注浆压力使浆液对砂土和粘土中孔隙等软弱部位起 2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的优势与作用机理 到压密作用,周围土体发生塑性变形,远区士体发生弹 为了克服钻孔灌注桩上述的这些缺陷,人们开发了 性变形。浆液通过挤压填充了桩侧与桩周土的缝隙,相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所谓灌注桩后注浆是指钻孔灌注 桩在成桩后,通过预先安装于桩底或桩侧的注浆管路, 待桩身达到~定强度后,用高压注浆泵将一定压力的水 泥浆液压人桩端和桩侧土层,以填充、渗透、压密、劈裂、 固结等作用对桩端土和桩侧土进行固化,把原来松散土 粒和裂隙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结石体,增强了桩端土 和桩侧土的强度,从而消除传统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固有 缺陷,达到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2.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优势 (1)固化了桩侧泥皮和周围土体提高了侧摩阻力; (2)固化了桩端沉渣并加固了持力层提高了端承 力; (3)群桩注浆后浆液扩散连通固化,相当于在桩端 形成了一块坚硬的持力层,减少了群桩的不均匀沉降; (4)通过桩端和桩侧注浆对周围土体进行了填充、 渗透、压密、劈裂和固结,从而大大提高了桩基础抗各种 动荷载(如列车荷载、桥墩摇动荷载、大型机械设备震动 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能力; (5)后注浆工艺还可以对工程桩的事故处理和原有 桩的加固处理起到很好的作用。 2.2钻孔灌注桩的岩土注浆理论和作用机理 岩土注浆理论是应用力学原理,对浆液在岩土介质 中的单一流动形式进行分析,建立压力、流量、扩散半 径、注浆时间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浆液在岩土介质中 往往以多种形式共同运动,而且随着地层的变化,浆液 的性质和压力变化而相互转化或共存。压力注浆根据 地质条件、注浆压力、浆液对土体的作用机理和运动方 式,可分为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三种注浆方 式可以是单独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三种方式相互作 用。尽管浆液在地层中运动形式很复杂,但其在一定条 件下总是以某种流动形式为主,如砾石层以渗透注浆为 主;密实粉砂及加固沉渣以压密注浆为主;粉质粘土则 主要表现为劈裂注浆。 (1)渗透注浆的固化效应。渗透注浆是在不破坏土 体结构的压力下,把浆液注入粒状土的孑L隙中,从而取 代并排除其中的空气和水。在此过程中浆液与周围土 体发生化学反应凝结固化形成稳定整体,从而使单位端 当于加大了桩径,侧摩阻力显著提高。 (3)劈裂注浆的加筋效应。劈裂注浆是通过较高的 压力使土体内产生水力劈裂,就是在浆液达到某・压力 时土体内突然出现裂缝,注浆量突然增加,在钻孔附近 形成网状浆脉,周围土体成为网状结合,分割加筋成复 合土体,大大提高了桩基承载力。 3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的参数设定 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的参数主要包括注浆量、水灰比 和注浆压力,由于地质条件不同,注浆参数亦不相同。 在工程施工前应充分研究地质勘察报告,结合以往施工 经验预先设定参数进行试桩施工,最终通过试桩的高应 变和静载检测试验确定正式参数。 3.1注浆量 单桩注浆量的设计应根据桩径、桩长、桩端桩侧土 层性质、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是否复式注浆等因素确定。 可按下式估算: ( 一 p +口 7z 式中:a 、 ——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a 一1。5~ 1.8, --0.5~O.7;对于卵石、砾石、中粗砂取较高值; -_—桩侧注浆断面数; ——基桩设计直径,m; Gc——注浆量,以水泥质量计,t。 对单桩、桩距大于6 的群桩和群桩初始注浆 的数根基桩的注浆量应按上述估算值乘以1.2的系数 3.2水灰比 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土的饱和度、渗透性确定,对 于饱和土,水灰比宜为0.45~0.65;对于非饱和土,水 灰比宜为0.7~0.9(松散碎石土、砂砾宜为0.5~()。6) 低水灰比浆液宜掺入减水剂;有地下水流动时还应掺人 速凝剂。 3.3注浆压力 桩端注浆终止注浆压力应根据土层性质及注浆点 深度确定,对于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及粉土,注浆压力 宜为3~IOMPa;对于饱和土层注浆压力宜为1。2~ 4MPa,软土宜取低值,密实粘性土宜取高值;注浆流量 不宜超过75L/min。 4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 2011年第12期 西部探矿工程 23 4.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 注浆方案设计及参数设定 钻孔灌注桩成孔 钢筋笼制作及注浆管安装 F钢筋笼及浇筑混凝土 注浆管清水开塞 配置注浆液 后注浆施工 图2施工工艺流程图 4.2施工要点 4.2.1注浆管制作与安装 注浆管材料一般选择镀锌钢管或无缝焊管,直径一 般采用 25mm或 30mm(对于桩长超过50m的桩, 考虑管内摩阻力对注浆压力的影响,可采用 38mm ̄ 50ram)。注浆管需要连接的采用现场加工丝扣,套 管连接,出浆部位用钻头打出4排每排4~6个 5mm 左右的小孔,每个d,FL放上图钉,外部套上自行车内胎 并用胶带缠绕绑扎封严,这样注浆喷头就起到了一个简 易的单向阀功能:注浆时产生压力将车胎进裂、图钉弹 出,水泥浆通过注浆孔喷出,而在桩身混凝土灌注时该 套装置又保证混凝土浆液不会将注浆管堵塞。 每根桩一般对称布置2根注浆管(桩径大于 1500mm的宣布置3根),注浆管应与钢筋笼有效连接 亦可作为一根主筋。下钢筋笼时应注意对注浆管的保 护,不得撞笼、墩笼、扭笼,以免注浆管丝扣松动或车胎 破裂造成堵塞。 4.2.2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通常在灌注桩浇筑后5d内进行,以检查 管路与单向阀的畅通状况,同时清除单向阀周围混凝土 中沉渣和泥浆。如果在桩侧或桩端出现扩孔、塌孔或充 盈系数较大的现象时,需特别注意提前进行压水试验, 以确保能冲开较厚的砼覆盖层。试验时应该由技术人 员记录冲破压力值及管路的疏通情况。 4.2.3注浆顺序与时间 (1)注浆作业宜于成桩2d后开始;不宜迟于成桩 30d后; (2)注浆作业与成孔作业点的距离不宜小于8~ 10m; (3)对于饱和土中的复式注浆顺序宜先桩侧后桩 端;对于非饱和土宜先桩端后桩侧;多断面桩侧注浆应 先上后下;桩侧桩端注浆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h; (4)桩端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 等量注浆; (5)对于桩群注浆宜先外围、后内部。 4.2.4注浆参数及终注条件 后注浆技术终止压浆的总的控制原则是以压浆量 为主,压力控制为辅。压浆参数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 择,如桩端为密实的砾石、卵石层时,可考虑采取大压浆 量和较大的压浆压力,以压浆量为主要控制指标;如桩 侧为密实的砂土层,则可以压浆压力为主要指标,压浆 量为参考指标。 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注浆: (1)注浆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 (2)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 ,且注浆压力超 过设计值。 4.3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3.1 注浆喷头堵塞无法打开 此种情况是施工中最常出现且比较严重的问题,当 压力达到10MPa以上仍无法打开时,可以确定注浆管 路或喷头损坏,不得再强行增加注浆压力,此时应在另 一根注浆管中补足注浆数量;若注浆管都堵塞.,是群桩 基础的可以加大对邻近两根桩的注浆量加以弥补,单桩 基础的应用小钻机补打注浆孑L注浆。 4.3.2出现冒浆 压力注浆时常会出现水泥浆沿桩侧或在其他部位 冒出地面的现象。若在本桩侧壁冒浆,一般采用间歇注 浆的方法,即冒浆后先停止注浆并用清水将管路冲洗干 净,等过8 ̄24h后再复注,如此循环以达到设计确定的 注浆量为止。若在其他桩位或远处地面冒出,说明桩底 浆液已经饱和,可以停止注浆。 4.3.3浆液流失 若在注浆过程中压力一直较低,注入很容易且是在 注浆量较大的时候,则地下可能存在土体断层、溶洞孔 洞等通道使浆液流失。出现此种情况应先查明原因,同 时采用加人速凝剂、控制水灰比、增加水泥用量的方法 多次间隔注浆。 5工程实例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某大型水泥厂桩基工 程项目,设计桩径分别为j2『800mm、 1000mm后注浆 钻孔灌注桩,设计要求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分别 为5500kN、8500kN,桩端持力层为卵石层且该层厚度 24 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第l2期 很大,难以贯穿,若采用增加桩长或增大桩径的方式来 ①② ③ ④⑤ ⑥⑦ 法,桩径不变,桩长大于24m且要求桩端进入持力层大 提高单桩承载力,必然会造成施工难度增加,工期延长 及总费用的提高。故而设计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方 于lm,这样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同时又缩短了』 程工 期,节约了造价,达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表1地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 内 地层 地层土 角 G极 力极 代号 名称 杂填土 粉质粘土 慧 (kN/m 3) 可塑 18.3 Es(MPa)6.5 粉土 粉细砂 细中砂 粉细砂 中粗砂 粉质粘土 中粗砂 松散一稍密 松散一稍密 稍密一中密 18.0 19.2 20.0 18.0 8.0 l1.0 15.0 5.0 800 65O 700 粉质粘土 软塑一可塑 16.0 稍密一中密 5 3 4 9 2 0 O 6 2 19.5 O O M0 均 O O ∞O ∞ O O O 2O.0 中密一密实 20.3 可塑 中密一密实 18.5 20.5 7.5 22.O 1750 在该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地质、地 层情况,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为了取得良好的注浆效果, 先进的基础施工技术。它不仅具有布桩灵活,对桩端持 力层选择余地大,缩减工程量,节约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决定采用间隔注浆的方法,于桩体混凝土灌注后48h开 等优点,还具有注浆设备操作简便,注浆压力、注浆量双 ∞ 驼 骼 始初次注浆,间隔8h后再次注浆。注浆液采用42.5普 向控制质量易保证,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所以,在具备 通硅酸盐水泥,经现场测定的水灰比为0.7,终止注浆 条件的工程中大力推广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有 压力为4MPa,212根桩平均注浆量为2.23t。注浆完成 着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后23d经呼和浩特市质监站检测,低应变检测结果显示 7 O O∞O O 0 桩体质量全部达到I类桩标准,高应变检测极限承载力 800ram桩平均为11660kN, 1000mm桩平均为 12444kN,均大大超过设计的极限承载力要求,静载压 桩试验也全部合格。由此可见,在该工程中通过采用桩 参考文献: Eli jOJ94—2。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E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8. [2] GBSO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中国建筑_i 业出版社,2002. 端、桩侧复试注浆的施工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桩体质 量还使桩基极限承载力大幅度提高,群桩不均匀沉降减 小,完全能够适应水泥生产线上大型设备的荷载和在生 产中产生的震动。 6结束语 [3]张忠苗.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及工程应用[M].中国建筑二I 业出版社,2009. 附 ∞ ∽蹦 E4]绳钦柱,刘序鹏,王李果.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法桩端地基加 固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4(1). [5]张立钢,申金生,赵国兴.泥浆护壁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及应 用[J].河南建材,2001(4).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是一项较为 (上接第2O页) [2] john Krahn.Stability Modeling with Slope/W An Engi neering MethologyEM].GEO-Slope/W Intemation Itd。Ca mada,2004. 已经出现破坏的电塔边坡应及时进行加固,可以选择放 缓边坡、坡脚填方反压、预应力锚索、混凝土框架、土钉 等加固方案。 参考文献: [3]姜燕波.送电线路塔位滑坡的分类及边坡处理方法l_J . 南电力技术,2008(3). [4]金莹,明锋,祝文件.风荷载对输电线塔一高边坡体系的动 力影响r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1]赵行立.土钉在中华电力电塔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及思考EJ].岩土工程界,2004(9). Es]姜燕波.抗滑桩在送电线路塔位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J 。蠢 南电力技术,200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