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跳舞中班音乐教案
(三)感受、演绎B段音乐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螃蟹吹泡泡。
师:小螃蟹说,跟你们一起玩啊,真是太高兴了,他很谢谢你们跟他一起跳舞。为了表示感谢,他决定向你们展示一项他的本领。看,他在干嘛? 幼:??(吹泡泡)
师:真厉害,我们一起来学学看,一起来吹泡泡吧!(双手五指分开,放在嘴边,身体、头部一起从右往左,返回)再来一遍。 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螃蟹走路。
师:真好玩儿,吹泡泡的本领一下子就被你们学会了。螃蟹说:你们学得真是太快了,那你们能学我走路吗? 师: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谁愿意学一学? 幼:??(横着走)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双手侧平举,肘关节略弯,五指分开,抖动,脚做碎步向右、向左动)【多试几次】
3.播放B段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听音乐做吹泡泡、螃蟹走路动作。 师:螃蟹的两个本领都被你们学会了,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边吹泡泡一边学螃蟹走路,试试看。【音乐,ppt3】我们吹一吹,走一走,吹一吹,走一走。
师:让我们再来一遍好不好?
真是难不倒你们,我们把小螃蟹在芦苇丛里,和我们玩耍的音
乐加上,一起来一遍好不好?【放音乐, ppt4,音乐有两遍-前奏ABAB段】
(四)感受、演绎C段音乐 1.引导幼儿创编“挠痒痒”的动作
师:小螃蟹玩着玩着,突然有点痒痒了,想要挠一下。 师:你知道小螃蟹是怎么挠痒痒的吗?你们做给我看看。 2.引导幼儿从不同方位创编多种螃蟹挠痒痒的动作
师:xxx,你挠了哪里,是怎么挠的?我们一起挠一挠。(提问多个幼儿)
师:有这么多地方都可以挠痒痒,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把这些有趣的动作做整齐些吧! 幼:„„.
师:我觉得拍手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们可以先拍两下再挠痒痒,你们同意吗? 幼:??
师:那我们就听着音乐来挠痒痒(前四节动作同A段—动动手、动动脚;A’段挠痒痒)【ppt5】 (五)听音乐,完整演绎
1.播放音乐,完整地做模仿螃蟹的动作。
师:我们今天向这位好朋友学习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跳个螃蟹舞向好朋友表示感谢吧!【ppt6前奏—尾声前】
师:小朋友们,跳得都非常好。小螃蟹可高兴了,想和我们一起再跳一遍。你们愿不愿意呀?
不过老师想请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比比赛,看一看哪边跳得比较好。先请女小朋友跳一遍。【再次播放音乐,完整表演螃蟹舞。】 (六)倾听并感受尾声音乐 1.引导幼儿倾听尾声音乐
师:螃蟹朋友说,今天和你们这些小螃蟹玩得可真高兴,可是,我现在要回家了。因为这里来了一位捉螃蟹的人,他要把我们这些小螃蟹都抓走。你听捉蟹的人来了。【音乐,ppt7,引导幼儿倾听音乐】
捉蟹人这么坏,害得我们不能和小螃蟹一起玩了。你们敢不敢来捉弄一下这位捉蟹人。 幼:??
师:好,那老师就来当这位捉蟹人,小朋友们是小螃蟹,你们一个一个跟在老师的身后,记住要悄悄的跟着,等到我回头你们就不能动,知道吗?谁被我看见动了,谁就要被我这个捉蟹人捉回家了。等到我来捉你们的时候,你们这些小螃蟹们就要躲起来,不被我抓到好不好?我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示范一下。【叫两三个幼儿】(前四边领着幼儿走,后四边回头,再次重音开始抓) 师:现在我们所有小朋友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小朋友们在躲的时候能不能碰到别的小螃蟹?(不能)那我们开始吧。【音乐,ppt7】 师:我们一起跟随音乐完整地表演一下。【放整首音乐】 一起跳舞中班音乐教案篇二:音乐教案 第一周
艺术活动:好朋友 目标:
1、 幼儿会念歌词,并且会唱歌曲。
2、 在歌曲间奏处能根据歌词内容按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准备:
1、 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经常互相帮助做好事的经验,并会用语言表达事情的经过。
2、 幼儿用书画面“好朋友”。 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先观察“好朋友”的画面内容,再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好朋友。 “小朋友,你们看,在这幅画中你们看到了一些什么?”
二、教师请一名幼儿和他的好朋友分别说说在一起时怎么样互相帮助的。
1、“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3、“那你们有没有一起解决呢?” 三、学唱新歌。
1、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新歌。
2、根据歌词内容提问幼儿,请幼儿谈谈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事? 3、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词。
4、幼儿轻声学唱歌曲,注意提醒幼儿间奏处应停顿不发出声音。
5、鼓励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又表情地演唱。 四、引导幼儿在间奏处做梳头、扣纽扣的动作。
1、带幼儿倾听间奏,启发幼儿说出间奏处应做什么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地听音乐按节奏在间奏处做动作。 五、幼儿唱歌曲。
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第二周
艺术活动:哇哈哈(一) 目标:
学唱歌曲,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准备: 歌曲录音。 过程:
一、感受理解。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两遍。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一起来听一听。” “这首歌曲听起来与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请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3、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随着乐曲打节奏,帮助幼儿理解“欢快、节奏感强”的含义。 “这首歌曲的节奏很欢快,节奏感强,表示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要唱得很轻快。“
二、学习歌词。
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幼儿说一说歌词的大致内容。 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对歌词中的部分词语予以解释,如“笑开颜”、“和暖的阳光” 等等。 1、 幼儿跟教师学念歌词的第一段。
2、 教师弹唱歌曲的第一段,请幼儿分句跟唱。 3、 幼儿跟教师学念歌词的第二段。
4、 教师弹唱歌曲的第二段,请幼儿分句跟唱。 三、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艺术活动:哇哈哈(二) 目标: 1、会唱歌曲。
2、感受维吾尔族乐曲的风格。 准备: 歌曲录音。 过程:
一、教师播放歌曲。
1、朋友们,听,这首歌叫什么名字的?” 2、好听吗?”
3、曲里都唱了一些什么呢?” 幼儿说歌词。 二、幼儿唱歌曲。
1、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2教师放慢弹琴的速度,请幼儿跟着自己的示范完整演唱歌曲。 3教师分别用按小组或按男孩、女孩等不同分类方式,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唱。
4请幼儿说一说两段歌词有什么不同,引起幼儿唱歌曲的兴趣。 三、完成演唱歌曲。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唱歌边做动作。 第三周 马蹄声声(一)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马蹄声声》的明朗、欢快,用身体节奏以及小乐器来表现马蹄声。
2、练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尝试进行简单的合奏。 准备:
1、 CD《马蹄声声》、双响筒、小铃。
2、 自备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的图片和带有山坡的广阔大草坪的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曲《马蹄声声》。 1、倾听音乐,猜猜什么动物来了。 2、边听边看马儿奔跑的课件(配音乐)。 3、模仿小马的动作,感受音乐的欢快。
二、模仿马蹄声:
1、教师用手掌击腿,模仿马的脚步声,引导幼儿做做学学。 2、幼儿探索身体节奏,模仿马蹄声。
——“除了用手来拍腿,发出马走路的声音,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可以发出像马蹄声一样的声音?(孩子们用舌音、跺脚、拍身体其他部分等模仿马蹄声)
3、 教师敲击双响筒,让幼儿分辨以上的节奏。 4、 幼儿人手一只双响筒练习敲奏节奏。 三、幼儿合奏表现音乐。
——今天,妈妈带着你们一起去运粮食好吗?(出示节奏谱) 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和幼儿一起在故事情景中演奏。(按节奏图谱演奏) 马蹄声声(二)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拍打节奏。 2.能看图谱演奏乐曲,并进行简单的合奏。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启发式谈话,导入活动。
1.演唱歌曲《在农场里》引入。“秋天到了,农场里可忙碌了,有很多小动物都去帮忙,我们也去看看吧。现在我们就用好听的
歌声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引出课件:马。“农场里的动物可真多,今天还有一位动物也来农场里做客了,我们听是谁?”
3.练习用手拍打马蹄的声音。“小马正朝我们走来了,听马蹄声真好听:一匹小马走来了,两匹小马走来了,许许多多小马走来了(教师手拍腿念儿歌)。” 二. 用身体部位练习节奏。
1. 幼儿模仿马蹄声。老师刚才的声音像不像马蹄声音啊?那你们也拍拍腿,让我们一起听听你们的马蹄声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拍。
2.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马蹄声的种类:∣×× ××∣,∣ ××∣ 。并集体练习。
预设一:“老师发现啊,我们小朋友都拍的不一样,有的是这样拍的——”请个别小朋 友演示,集体练习。
预设二:“小朋友都是这样拍的,我们一起来试试,(拍主要节奏,),老师还听到过小马这样慢慢地去走路的,拍另一种节奏,我们一块儿来学一学。拍节奏。
3.启发幼儿运用各种身体感官来模仿马蹄声。“还有哪些身体部位可以发出马蹄的声音来?”(手、脚、嘴)教师带幼儿分别用不同的部位练习节奏:∣×× ××∣ ××∣ 。
4.游戏:小马儿歌 。附儿歌:小马摇着尾巴,哒哒哒哒去玩耍,
东边跑跑,西边跑跑,哒哒哒哒,真快乐。
“老师发现你们可真像一群小马,现在啊,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马宝宝,老师呢就是你们的马妈妈好不好,现在跟着妈妈一块儿来玩个游戏。”带幼儿念儿歌,做动作。 三.小马去运粮。
1.情景引入:刚才我们去农场玩了,发现农民伯伯种了很多粮食,太忙碌了,那我们去帮他把粮食给运回去,好不好啊?(好) 2.出示路途及路标课件。“我们运粮食是时候要经过很多地方,我们一块儿看大屏幕。(山坡、森林、小路)经过这么多地方,很容易迷路的,那我们应该怎么走才不迷路?(地图,路标 )森林里给我们准备好了音乐路标。
3.练习图谱(路标)节奏。∣×× ××∣(手) ,∣ ××∣ (手)。
4.去运粮。让幼儿跟音乐看图谱打节奏。前两遍用手,最后一遍让幼儿用脚走(小马跟着妈妈去散步)。 四.分角色进行演奏。
1.出示脚印图谱,引导幼儿认知。“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地方,妈妈发现一路留下了很多脚印,我们一块儿来看大屏幕。” 2.幼儿、妈妈分别看图谱练习节奏。并比较妈妈和宝宝的脚印走起来有什么不同。“两遍的脚印一样吗?脚印是谁走的?” 3.幼儿尝试合奏。 “现在老师跟你们玩一个切西瓜的游戏——玩游戏。这一半宝宝你们来做马妈妈好不好,这一半宝宝你们继
续是马宝宝。那我们跟着音乐一块儿出发吧。”让两拨孩子分别站在自己图谱前随音乐拍节奏。 五.结束。
1.引出乐器:“我们身体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发出好听的马蹄声,有好多的乐器也可以发出马蹄的声音,下次来我们就拿着乐器区运粮
2.随乐曲《赛马》出活动室。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粮食送到更远的地方去。 第四周
艺术活动:快乐碰碰船(一) 目标:
1、去欣赏和感受歌曲的基础上,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 2、喜欢表演唱,能主动地边唱歌曲边表演。 准备: 歌曲录音。 过程:
一、欣赏、感受歌曲。
一起跳舞中班音乐教案篇三:幼儿园优秀教案、论文汇编:中班音乐活动《啤酒桶波尔卡》 音乐欣赏: 啤酒桶波尔卡 幼儿园中班 执教者:新老师
时间:2011年12月8日 指导老师:陈老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乐曲AB(ab)A的结构,感受音乐连贯流畅的旋律。 2、借助故事和图片感知乐曲结构,并尝试用身体部位的转动表现小老鼠的活泼灵巧。
3、游戏前能调整自己站的位置,愉快地和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啤酒桶波尔卡》 2、童易软件:《啤酒桶波尔卡》。 活动过程:
1、教师完整地讲述《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2、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
教师和幼儿一起倾听音乐《啤酒桶波尔卡》,体验故事和音乐的有机结合。
师:这里有段音乐,说的也是同样的故事。
教师手指教学挂图《啤酒桶波尔卡》,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引导幼儿分辨啤酒桶生长四肢(A段音乐)、小老鼠跳舞Ba段音乐、啤酒桶开盖倒酒Bb段音乐。感受A段的平稳有力、Ba段(第一部分)的滚动轻巧和Bb段(第二部分)的连贯流畅。
3、分段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旋律,并创编相应的动作。
A段:按四个乐句分别生长四肢,引导幼儿创编啤酒桶生长的动作,要求幼儿上肢向各方位伸出。
教师:啤酒桶的手除了可以向两边伸直,还可以向什么方向伸直?
Ba段:听音乐创编小老鼠灵巧活泼的动作。 启发幼儿用身体各部分的旋转动作加以表现。 Bb段:创编啤酒桶猛烈打开、酒流畅倒下的动作。 引导幼儿用身体和手臂动作加以表现。
教师:我们的身体是啤酒桶,手放在什么位置可以表示倒酒的动作呢?
再现A段:按乐句缩回四肢,恢复啤酒桶原样。 4、幼儿坐在座位上完整地跟随教师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扮演仙女,在“引子”的最后4拍,做用“魔杖”指点酒桶的动作。
5、幼儿分角色表演《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讨论角色分配。
教师引导幼儿结伴表演。由一半幼儿扮演“小老鼠”,另一半幼儿扮演“啤酒桶”。
“啤酒桶”先找个空地方摆好造型,“小老鼠”找一个“啤酒桶”,并和它一起跳舞相互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检验自己的游戏空间有没有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刚才你们游戏时,有没有人觉得拥挤?你是怎么调整位置的?
6.幼儿分角色听音乐完整地表演。再次感受乐曲的情绪和结
构。
教师引导幼儿站合适的位置,以免游戏中出现拥挤现象。 教师: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个游戏,这次“啤酒桶”之间空的距离要注意了,想想怎么样才是舒服的位置,怎么样小老鼠来了就不会拥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