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称呼语的区别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地位非常显著,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等差异,中外称呼语的区别非常大。下文就中外称呼语的不同进行讨论,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称呼语,促进中外文化的更好交流。
中国社会的称呼方式极为复杂,因为它既受传统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封建社会的宗法血亲关系,以及差序格局的社会现象合为其服务的伦理道德的影响,又受血亲关系(长幼尊卑及疏密程度)、社会地位、职位高低、职业、性别、年龄乃至场合等因素制约。而在西方,称呼语则与中国有很大差异,西方人际交往相互\"称呼\"时,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地位及交际双方是\"权势\"关系还是\"平等\"关系。
中外称呼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第一,中外对亲人的称呼。在中国,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孩子一定会叫自己的父母“爸爸” “妈妈”或者更加尊敬的称呼“父亲” “母亲”。当然,中国古代对父母的称呼也不同于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就有“爹”“娘”、“阿玛”“额娘”。然而,在国外,孩子对父母的称呼却大不一样,他们通常就直接叫父母的名字,或者是“Dad” “Mom”。如果我们问中国的小孩:你们敢当着你爸妈的面直呼他们的名字吗?我估计百分之九十甚至更多的小孩的回答是不敢。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样对他们是大不敬,如果他们做了,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对于比自己年长的或者是辈分较高的家人,中国人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直呼其名的。但是在国外,他们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叫名字听起来会更加亲切一些。例如,在美国,会听到他们叫自己的姐姐Jane,叫自己的爸爸Dan,叫自己的
叔叔Edward,叫自己的奶奶Rose等。有时我们也会听到他们会把称呼和名字一起使用,比如uncle Joe。
还有就是在现代汉语中,中国人向来崇尚长幼有序、长尊幼卑的法则,亲属称谓大都能把身份表明得一览无余,如辈分,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年龄的大小及血亲或姻亲。如在中国,我们对亲人的称呼种类非常多,“舅舅”“舅妈”“姑父”“姑妈”“姨爹”“姨妈”“表姑”“表舅”“堂姐”“表姐”“三哥”“四嫂”“表兄”“姨姐”等等,中国对亲戚的尊称非常繁琐。而在英语里的这些称谓则比较笼统、模糊,一词多义,覆盖面广。他们的称呼很简单,“sister”“brother”“uncle”“aunt”等。如sister同为姐妹一词,但是年龄大小却不易区分;grandmother既指奶奶又指外婆;uncle可指叔伯、舅、姑父;cousin则有着更加广泛的含义,可指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西方对亲人的称呼不像中国一样严格按照长幼尊卑来区分。
第二,社交上的称呼的差异。尽管,生活中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对于一些和我们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我们常常会直呼其名,但是在重要场合,作为中国人,我们往往不会直呼其名。在汉语中,我们大多以“姓+头衔/职位//学位/职业”这样的模式来称呼别人。比如:孔校长,,林辅导员,李少尉,张博士,王医生等等。而在西方,我们采用“Mr.+姓”来称呼男性,用“Miss.+姓”来称呼未婚妇女,用“Mrs.+丈夫的姓”来称呼已婚妇女。对于职称的称呼也有一定的区别,“职称+姓”用于对法律界军界、上层、皇室成员的称呼,如:President Clinton, Prince Charles, Judge Jackson.对于一般的称呼,常见的是 “Dr./Professor+姓”的方式,如:Dr. White,Professor Lee. 等等。在西方往往可以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如我们的外教就让我们直接称呼他为“Sarah”“Alex”。他们认为,学生和老师之间这样直呼其名更亲近。
在社交中,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我们常常会用到很多敬语。如我们用“您”,而西
方只能用“you”,无法区分是您还是你。在中国,我们经常会听到“叔叔”“叔叔”类的称呼,小孩子的这种尊称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的尊敬,体现了他们的礼貌教养,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和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亲密,而在西方,我们不会听到“uncle policeman”的称呼,因为在西方,和与人民的关系不那么亲密。在中国,我们也常听到人们称呼陌生人“大姨”“大爷”“大叔”“大婶”“大哥”“大姐”这体现了中国人的礼貌,亲切。而在西方没有一个笼统的称呼用来称谓陌生人,这时,西方人常常会说“excuse me”“pardon me”。
第三,朋友间的称呼。无论中外,我们对自己非常亲近的人都会有更加亲昵的称呼,但是它们也有所差异。在汉语中,朋友之间的昵称通常会是“小+姓”,如小李、小王,还有常见的“小/阿+名”,如小东、阿亮。我们也会用叠词来称呼朋友,如乐乐,丽丽等。当我们对待恋人或至亲时,我们会用单字称呼,如:晨,亮等。称呼语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熟悉程度。在英语中,有时会用到first name中的一部分作为小名,如他们会把Robin称作Rob。还有我们最常见到的有baby、honey、sweetheart、darling、dear、beloved等。
世界文化就像是一瓶白酒,存放的时间越长就越富有韵味,其中称呼语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我们在承认礼貌原则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礼貌原则在内涵、方略以及侧重点因文化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不同社会对不同准则的侧重,是不同社会间的文化取向、价值观之差异所造成的。我们在研究文化交际时,应以辨证关系考虑问题:既要看到文化之间的差异,又要承认文化之间的共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结果,才能充分解释某一文化中的某种话语现象。正确理解和掌握称呼语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把握世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