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头发的经典散⽂佳作
⾝体发肤受之⽗母,头发是中国⼈很重视的东西。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有关头发的经典散⽂佳作,供⼤家欣赏。
有关头发的经典散⽂佳作:头发
每个⼈的头发都有⾃⼰的特点,就如世上没有两⽚相同的叶⼦⼀样。从他的头发,你可以看出这个⼈⽬前的状态,他的追求,他的态度...除了这些,还有⼀样就是时间。
学⽣时代倒没多⼤注意。只是最近突然想到⾃⼰像是要剪⼀剪头发了。便意识到⾃⼰从葱郁的南⽅回来已有数⽉了。⾯对新的⼯作也似乎稍有⼀点眉⽬了。同事的新发型也再次提醒了⾃⼰。是啊,⾯对新⼜熟悉环境已经历过⼀次剪次头发的时间了。它不长不短,犹如⽣命⾥⼀个⼩⼩的阶段,⼩到你想忽略,就可以消失在记忆中的那种。
⽽敏感的我,却想把它们⼀个个记起来。虽不可为,但它却惊了⾃⼰⼀下!⼜过⼀段时间了,⾃⼰的状态如何?有什么新的想法?该做如何的打算?...令⾃⼰那种苦恼的缺陷⼜深深刺伤了⾃⼰。似乎在学校的那种不良仍在继续,只是⼯作了,只是⼯作了,只是⼯作了,⾃⼰没有太多合理的时间去放纵⾃⼰,⽽⾃⼰似乎仍保持着学校时的那种不积极!想摆脱,却⼀次⼜⼀次的被它打败!我不敢想象那种惰性会伴随⾃⼰多久。
还好有句话叫做,怀揣昨⽇的种种,去追寻美好的明天。过去的不管好与不好都是⼀种财富,好的继续保持,坏的可以作为警戒。然后⽤⾃⼰以往的经验加上坚定的决⼼向美好的明天奋⽃!
这也似乎更像是⼀种安慰,我可以⽤他们来激励⾃⼰,让⾃⼰努⼒!但在我内⼼深处,⼜深知这仅仅是⼀条看似很有道理的⼀段话。⾃⼰到底会怎样去做,我都不敢给⾃⼰保证!⼀次次⼩⼩的⽬标,⼩⼩的⽴志,似乎都已⿇⽊。剩余的只是那最后⼀点坚持!⾃⼰⼼中压抑的那股⼒量还没有爆发,或者我⼀直在寻求那股⼒量!⼜或者我⼀直在积蓄那股⼒量。直到它蓄势⽽发!头发,长了剪,剪了长...并不时还有新的模样,甚⾄还会让⼈眼前⼀亮,⼼情也会更舒畅⼀些。这也便是我⼀次次的积攒能量的过程。不敢保证有如何先进,但⾄少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少加把劲可以变得靠前⼀些,也算对得起打这⼏个字了。
有关头发的经典散⽂佳作:关于头发
在中国传统⽂化中,头发代表⼀种礼仪,是礼貌、⽂明的象征。在刑法刚刚成⽴的时候,髡刑是最严厉的刑罚之⼀:就是剃光犯⼈的头发。中国⾃古就是这样⼀个社会,⼀切的宗教、世俗、政治和⽂化上的统治者,都是“头发管理者”,他们武装到⽛齿,管理到头发。他们见微知著,⼀旦强迫症似地癔想⼈们头发的改变即是思想出轨的兆头,便要整肃⼈们的头发,顺便修理⼈们的头颅,⽅式上或儒雅含蓄,或残暴⾚裸。
很多⽐较情绪化的⼈在⾃我惩罚的时候,都喜欢剃头。越往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就采取了剃光头发和⽂⾝等⼀系列极端的⾏为来惩罚⾃⼰。
清朝⼈的发型,是把四周的头发都剃光,只留中间⼀点点,然后梳⼀根⼤辫⼦。这其实就代表着清朝⼈的⼀种志向,叫做“削平四夷,定⿍中原”。
现代西⽅曾出现过⼀批所谓“现代派”的⼈,专门把两边的头发剃光,中间留⼀绺,招摇过市。其实这样的发型⾃古就有,中国原来“萨满”的发型、⼤巫师的发型、浪荡⼦弟的发型都这样,因为这个发型的外在表现最张扬。孔⼦有个⾮常有名的弟⼦叫⼦路,在拜孔⼦为师前也是这种发型。后来孔⼦降伏了⼦路,才使其改邪归正。
中国⼈管原配夫妻叫“结发夫妻”,这缘起于古代男⼥结婚时,双⽅在喝交杯酒之前要各剪⼀绺头发,挽在⼀起,表⽰“永结同⼼”。头发是肾之精华,⼼之⾎余,所以把双⽅剪下的头发挽在⼀起就象征着⾎脉相通。头发是⼈体当中永不腐烂的东西,是⼀种关于爱情永恒、⽩头到⽼的美好期望。
当你须长发乱,路过理发店门前,看见这么⼀副对联:“不孝⽩发催⼈⽼;更喜春风满⾯⽣。”你⼀定乐意⼊此店修容整⾯。
这些理发店对联与时代的政治特⾊密切相关。相传太平天国南王冯云⼭为理发店写过联语:“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试,世间妙⼿等闲看。”有些⽂诌诌的味道。后来翼王⽯达开作了如下修改:“磨砺以须,问天下夫⼿段如何!”更加富含挑战⾊彩。⾟亥⾰命时,某剃头铺挂出反清对联:“握⼀双拳,打尽天下英雄,谁敢还⼿?持三⼨铁,削平⼤清世界,⽆不低头!”⼀语双关,含义深奥。抗⽇战争时,重庆某理发店贴出爱国对联:“倭寇不除,有何颜⾯?国仇未报,负此头颅!”读之令⼈扼腕长啸,催⼈抗⽇救国。
1949年新中国成⽴,理发店对联展⽰新内容;“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由⼿推平。”意谓政治上、经济
上、⽣活上各⽅⾯破旧⽴新,“⽽今迈步从头越”,理发也“从头做起”,更多有意思。进⼊改⾰开放新时代,有理发店对联如春风拂⾯:“巧⼿创发型,区分男⼥⽼幼;笑脸迎顾客,不论远近亲疏。”如此和⽓待⼈,顾客⼊门皆觉暖,你能不感到温馨⼊怀吗?另有⼀副理发店对联也是颇具特⾊:“⼏代佳技发型美,染技美,吹技美,烫技美,美中有美;多年深功⼿艺精、⼑功精,剪⼯精,洗⼯精,精益求精。”
直到今天,中国⼈对于头发还是⼗分看重。要抬举⼈,便给他戴上象征荣誉和⾝份的“假发套”。抓住⼈的短处和缺点,叫做抓⼩辫⼦。政客的头发往往油光铮亮,纹丝有致,像是被⽜犊⼦舔过⼀样。电视上卖药、辟谣、开讲坛的专家往往以满头银丝出镜,暗⽰丰富的阅历和知识。⼩混混往往纹⾝剃光头或留板⼨,⼤明星的发型往往引领潮流。男⼈要表⽰⾃⼰是艺术家,最好也留⼀头长发,讲究⼀些的再编上⼏绺⼩辫⼦。囚犯⼊狱要剃头,学⽣上学,且不论其出⾝、户⼝和家境,⾸先要头发、发型符合要求,否则还真的⿇烦透顶。
有关头发的经典散⽂佳作:头发
每天经过理发店,看到不少⼈在做头发,或烫或染,精⼼打造着⾃⼰的顶上风情。想想⾃⼰的头发,真是望尘莫及。
从⼩,我特别特别羡慕别⼈⼀头乌⿊的头发,不管是短发,还是辫⼦,或者马尾,它们怎么那么⿊,⿊得发亮,亮得仿佛要滴出汁⽔来,那光亮有时让我不敢正眼去看,像正午的太阳刺痛⼈的眼睛⼀样,我怕那乌⿊的光亮刺伤我的⼼。
从⼩,我不喜欢照镜⼦,我怕看到⾃⼰的头发,稀疏、⼲涩、焦黄,像收获⽟⽶后还⽴在地上的秸秆,了⽆⽣机,那些枯枝败叶在秋风中摇来晃去的样⼦,有时让我伤⼼,有时让我⽣⽓,这些情愫其实还是我把它们当成了⾃⼰的头发。
有时候我常常想,⼈的头怎么跟⼟地似的,有的⽥块,庄稼长得很茂盛,不管是那齐刷刷的、绿得逼眼的幼苗,还是弯着腰、喘着粗⽓的硕⼤的穗头,总是招来农⼈欣喜的⽬光,还有⽬光⾥荡漾的⾃豪。⽽我的这⼀⽅⼟地,却是贫瘠的、荒芜的,它没有令⼈艳羡的庄稼,长出的,是⼀丛荒草,枯黄的叶⼦稀稀疏疏,间隙⾥明显地裸露着⼟地。后来,枯黄的草丛⾥,⼀些草叶在悄然地变换着颜⾊,黄中泛⽩,或由黄⽽⽩。
从⼩,我的⽿边常常萦绕着周围⼈包括⼀些陌⽣⼈对我头发评头论⾜的声⾳,那声⾳⾥有惊诧,有鄙夷,有嘲笑,它们像⼀把吧利剑直刺我的内⼼,让我疼痛,让我伤⼼,更让我⾃卑。校园⾥,同学们最喜欢谈论的还是有关头发的话题,她们的头发像丝绸⼀样光滑,散开来像瀑布⼀样飘逸,我像⼀只孤独的丑⼩鸭,在她们鸟雀⼀样叽叽喳喳的声⾳⾥静默着,除了羡慕,还有⼼底⾥那⼀声轻轻的叹息。
后来,爱美之⼼像⼀只⽆形的⼿,牵着我⼀次⼜⼀次地出⼊于理发店,对那荒草似的头发进⾏治理,给它灌溉,给它施肥,让它接受⼀番彻头彻尾的洗礼。在那⾥,我的贫瘠的⼟地似乎也变得不再贫瘠,那丛荒草也开始充满了蓬勃的⽣机,我⾃豪,我欢喜,尽管这丛荒草在经受⼀次⼜⼀次疼痛的煎熬,尽管它的⼟地也在发出⼀次⼜⼀次痛苦的呻吟,但是我还是对那痛苦之后的美丽热衷不已。
煎熬还在继续,呻吟也并没有停息,为了我⼟地上的荒草能持久地焕发出旺盛的⽣命⼒,我逐渐地开始缩短了治理的周期。我慢慢地发现,煎熬还是煎熬,只是⼀些荒草开始离弃了⼟地,呻吟还是呻吟,只是⼀些红褐⾊的斑点开始在⼟地上隆起,我⽆视,我⽆睹,依然在热望中精⼼打理着⾃⼰的⿊⾊植被。煎熬已不仅仅是煎熬,留在⼟地上的草叶已经失去了承受被摧残的能⼒,它们没有了韧性,没有了耐⼼,从此变得脆弱⽽易碎,呻吟已不仅仅是呻吟,这⼀⽅⼟地已经没有了呻吟的⼒⽓,那些红褐⾊的斑点已经在⼟地上被根植,被载移,上⾯已经开始渗出了带⾎的泪滴。我恐惧,我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糟践这⼀⽅可怜的⼟地?
那带⾎的泪滴是这⽅⼟地被撕裂的伤⼝,我在痛苦中找寻着疗伤的药⽅,伤痕累累的⼟地慢慢开始复苏,带⾎的泪滴也在时光中销声匿迹。⼟地已不再是过去的⼟地,任何的伤害它再也经受不起,⿊⾊植被也退还到了它初始的模样,只是内⼼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太在意,因为健康才是⼈们真正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