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指导
一、北京真题部分
1. 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 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是℃。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结果为,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答案:(1)口
(2)①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ml 对照
②37
③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少于1号试管 2. 砂生槐是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为初步筛选适合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B. 砂生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 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D. 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 答案:D
3.下列关于“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 B. 淀粉液与清水或唾液应充分混合 C. 两试管置于37℃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 D. 充分反应后滴加碘液,乙试管中液体变蓝 答案:D
4. 月季是北京市市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可以连续开花(花期较
长)的月季新品种,生物小组进行了系列实验。
(1)同学们以单季花月季(花期较短)为亲代进行杂交,获得子代种子若干。月季种子存在休眠现象,自然萌发率很低。为探究打破种子休眠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比较第1、2组实验结果,说明打破种子休眠的温度为________。 ②比较________两组实验结果,说明湿沙也是打破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③为进一步探究仅有湿沙条件是否可以打破种子休眠,需要增设第4组实验。第4组实验的预处理是________。
④若第4组实验种子几乎不萌发,综合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a. 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且湿度条件更为重要 b. 在低温条件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打破种子休眠 c. 低温可以打破休眠,湿度可以促进该效果,但仅有湿度不能打破休眠 答案:(1)①4 ℃②2、3 ③与湿沙混合,常温预处理60天 ④C 二、其他例题
1.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用打孔器在某绿色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圆片,再用气泵抽出叶圆片内气体,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碳酸氢钠的溶液中(碳酸氢钠可以提供二氧化碳),叶圆片沉入水底。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器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得到
的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2.猕猴桃富含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研究硒对猕猴桃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者开展了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猕猴桃果实中硒元素主要通过植物根尖的________区吸收,通过_____(选填“导管”或“筛管”)运输至叶片和果实。
(2)研究人员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猕猴桃植株,一段时间后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结果如图1、图2。
图1图2
①该实验应控制各组的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等条件保持相同。(2分) ②综合上述实验结果,0. 5 mg/kg组的光合速率最大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强光合作用。
(3)研究者进一步测定各组猕猴桃果实的鲜重、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硒等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3。
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亚硒酸钠浓度越高,猕猴桃单果硒含量越高。但农业生产中常施加0. 3 mg/kg的亚硒酸钠,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成熟(根毛)导管
(2)①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温度、植株大小等(每空1分)
②浓度为0. 5mg/kg亚硒酸钠时气孔导度最大,气孔导度的增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3)0. 3 mg/kg浓度下,单果鲜重、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
或,亚硒酸钠浓度过高,对单果鲜重、维生素C含量等促进作用减弱(1分)
三、练习题:
1.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进行如下实验,将生长状况接近的天竺葵枝条,分别放入盛有100mL清水的量筒中。一天后,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组别编号 初始(ml) 1天后(ml) 甲 100 60 乙 100 94 丙 100 99.5
A.甲装置中减少的水分全部由叶散失到空气中 B.该实验最好在阴天进行
C.由表格可知,经由叶片散失掉水分为40mL D.可推测出叶有水分进出的结构 答案:D
2.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的玉米苗置于25°C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约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
B.D点比B点CO2吸收量高是因为光照强度大 C.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40%-60%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更明显
D.本实验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只有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 答案:D
3.为研究光照强度与气孔状态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课外小组的同学们选择绿萝叶片作为实
验材料,利用图示装置开展了相关实验。
第一步:取绿萝叶片制作成直径1cm的小圆片60片,并用注射器抽出叶片内气体,黑暗下分别沉入清水(A组)和能使气孔闭合的30%蔗糖溶液(B组)中待用;
第二步:取6只烧杯并编号,每只放150毫升1%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1、3、5号烧杯各放入10片A组叶片,2、4、6号烧杯各放入10片B组叶片,将烧杯分别放置在距
离光源不同位置的地方(如下图)。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各烧杯中的上浮叶片数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时间不同条件下上浮叶片数(片) 3号 0 1 2 8 10 10 10 10 10 10 10 4号 0 0 0 0 0 1 2 2 5 7 10 5号 6号 1 2 6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0 0 0 0 0 2 2 3 9 9 10 (分) 1号 2号 5 10 15 20 25 30 35 40 实验装置图
45 50 55 0 1 2 4 8 10 10 10 10 10 10 0 0 0 0 0 1 1 1 3 6 10 (1)植物叶片中含有空气,所以在清水中会上浮,在抽气后则会下沉。当光合作用产生 充满细胞间隙,会使叶片上浮,故叶片上浮情况可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观察指标。 (2)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加,绿萝叶片光合作用增强”的结论,你认为最能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是。 A.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 B.2号和3号的实验结果 C.1、3、5号的实验结果 D.2、3、6号的实验结果
(3)从表中实验结果看,2、4、6号烧杯中所有小圆叶片全部上浮的时间比1、3、5号的时间。这表明气孔闭合会造成植物吸收的的量降低,使光合作用明显减弱。 (4)综合上述实验,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
A.在气孔张开的前提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相同时间内上浮的小圆叶片数量增加 B.光照强度和气孔状态都影响绿萝的光合作用,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气孔闭合会降低光合作用
C.比较各组结果,在光照强度最强和气孔张开的情况下,全部叶片上浮所用的时间最短 答案:(1)氧气(2)C(3)长 二氧化碳(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