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届北京初三生物复习 实验专题习题课学案和答案

2020届北京初三生物复习 实验专题习题课学案和答案

来源:九壹网
实验专题习题课学案

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想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则可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

A.①和④ B. ②和⑥ C. ③和④ D. ①和⑥

2.沙棘果实很小,小明选取部分材料制作了临时装片(图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3甲视野,若想进一步观察指针所示部位的细胞,需要将装片向方移动,同时换成高倍物镜,调节转动显微镜的(填结构名称),可清晰看到乙视野。乙视野中的细胞排列紧密,推测其可能构成沙棘果实的组织。

3.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迎春叶横切永久装片,看到如下图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装片时在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便于材料展开 B. 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颜色接近透明 C. 与叶肉②处相比,①处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 D. 据图可推测迎春叶片背面的颜色比正面深

4.生物小组同学对草履虫进行观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来吸取制片观察 B. 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草履虫的内部结构 C. 放置少许棉花纤维可以草履虫运动 D. 染色酵母菌饲喂草履虫利于观察食物泡

5.某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③中的试管1与2组成对照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水 B. 水浴温度选择37℃是为了接近人的体温

C. 此实验说明了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D. 在步骤④时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

6.黎小豆是一种杂粮作物, 为了研究播种深度对黎小豆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 选大小均匀、饱满无损的黎小豆种子,分别按4cm、 6cm、 8cm、 10cm播种深度, 等间距播种到四个相同容器箱中, 每箱各播种 150粒。 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

Ⅱ. 以幼苗出土2cm 左右为出苗标准, 每隔24小时测定各箱中的出苗率,数据处理后如图2所示。 Ⅲ. 播种第10天,取出幼苗烘干,称取整株干重(主要是有机物),取平均值后绘制成图3

根据实验描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除了“等间距播种同样数量的种子到相同容器箱 中”,实验中还有哪些操作遵循了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_______。 (2)黎小豆种子萌发时,图1中的[ ]_______最先突破种皮。

(3)结合图2和图3,如果请你帮助农民播种黎小豆, 你会选择_______厘米深度播种, 原因是_______。 ( 从以下描述中选择,答案不止一个,2分)

①种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

②胚轴无需伸长太多即可出土, 消耗有机物最少 ③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水分, 有机物含量增多 ④幼苗出土早, 利于根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有机物 ⑤幼苗叶片展开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7.下图为研究皱叶醉鱼草种子萌发条件得到的实验数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20℃10025℃30℃35℃发芽率(%)806040200567101112131415时间(天)温度对皱叶醉鱼草种子萌发的影响A.该实验探究了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B.皱叶醉鱼草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30℃ C.各组应挑选粒大饱满的2粒种子较适宜 D.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应保持适宜并相同

8.番茄口感酸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大众喜爱的蔬菜,为了得到产量高,品质好的番茄,科研人员用塑料薄膜将同一温室隔出 C1、C2、C3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为 400μmol/mol( 近似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800μmol/mol、1000μmol/mol,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的三个区域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 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区域中番茄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1。可以看出,在实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 ,原因是 。

(2)番茄果实成熟后,测量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如表1。测量所用的番茄,除成熟度相同外,等其它条件也应该尽量相同,这样做遵循了探究实验中的原则。

测量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浓度为μmol/mol 时番茄维生素 C 的含量。

(3)果实采摘后,为了寻找最适宜的保鲜包装方法,研究者探究了不同包装方式对番茄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番茄在储存过程中有一个呼吸高峰, 包装情况下,呼吸 高峰到来的最早。如果在优先考虑推迟呼吸高峰的基础上,再降低呼吸强度,则包装最有利于番茄保鲜。

9.下表是探究菜豆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现象 甲 乙 丙 丁

A.选择一定数量、完整有活力的种子进行实验

B.该实验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甲组与丁组对照,说明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光照和潮湿 D.该实验说明种子萌发与温度无关

10.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光和叶绿体,选取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将银边天竺葵经过黑暗处理一昼夜,再取其一个叶片用两个圆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侧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然后在光下照射几小时。接着要用酒精隔水加热的方法脱去叶绿素,滴上碘酒,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乙

B.甲与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的有无 C.根据甲不变蓝这一实验结果,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光 D.根据甲不变蓝这一实验结果,得出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叶绿体

11.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

光照 光照 黑暗 黑暗 23℃ 23℃ 23℃ 23℃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1)甲小组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实验中还要注意控制外界环境的保持一致。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A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逐渐增大至320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是。

当B植物在灯泡功率为200W、CO2浓度为0.03%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3)上表中测得的氧气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 (4)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填A或B)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两种植物的产量,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

12.在下列实验中会用到碘液,其中与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加碘液目的相同的是( )

A.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验证玉米的胚乳储存淀粉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3.回忆一下初中学习中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名称(观察类) 部分操作 用解剖针挑取少许果肉,涂抹在载玻片上,直接用显微镜观察 A 番茄果肉细胞 B 酵母菌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C 人口腔上皮细胞 将牙签刮取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D 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用高倍物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14.下列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中描述正确的是 ( )

15. 人体胃肠道中栖息着数百万亿的微生物菌群,它们形成的微生态与机体健康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进入胃里后,胃不停地蠕动,胃壁上的胃腺同时分泌大量的______,其中含有消化酶,可以使食糜中的______在胃中被初步分解。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幽门螺杆菌主要“定居”在胃粘膜表面,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

(2)为研究乳酸菌Z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实验小鼠均分为四组,按下表所示进行处理,几个月后检测四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的量(炎症反应的一个检测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处理 灌胃乳酸菌Z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 - - - + + + + - 1组 2组 3组 4组 注:“+”表示进行,“-”表示未进行。

① 第_____(填组号)组结果对比说明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 综合第3组与其他组结果,说明乳酸菌Z不仅不会引起炎症反应,还能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起到______作用。

(3)研究者还发现,第3组小鼠胃内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也显著高于第2组,推测可能是由于乳酸菌Z灌胃后,有利于维持胃内各种菌群的微生态的___________,降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

(4)有些人爱吃生冷食物,有些人常常暴饮暴食,这些也会引起胃肠道内____________生存环境的改变,从而改变各种菌群的微生态,引发胃肠道疾病。爱护身体,就要从减少类似的不良生活习惯做起。

实验专题习题课学案答案

1.D

2.②④③① 右上 细准焦螺旋 保护 3.D 4.B 5.A

6.(1)播种深度 选大小均匀、饱满无损的黎小豆种子,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

条件保持一致(两个要点,缺失不给分) (2)[③]胚根

(3)4 ①②⑤(答案完全正确得2分,漏选1项得1分,单选、错选不得分) 7.D

8.(1)C1 光合速率增强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随着CO2的浓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强 (2)大小、形状、生长状况等(写出一个即可) 控制单一变量 800 (3)纸箱 气调箱 9.A 10.D

11.(1)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温度 (2)保持相对稳定 光照强度

(3)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一部分 (4)B蘑菇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

浓度 A

12.A 13.C 14.D 15.(1)胃液 蛋白质 (2)①1、2 ② 预防(抑制) (3)平衡(稳定) (4)微生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