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来源:九壹网
语言文字运用Ⅱ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20.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B.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1.第二段画横线处大量使用了数量词,它们在描写围观人群的表现上语简而意丰,试简要分析。(3分) 22.第三段的两个分号起着视角转换的提示作用,试分析这种提示作用展现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和主题。(4分)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 ① _,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进行了一项特别的实验,测试对象是一条以擅长“计算”而著称的达克斯猎犬,这是条“身 经百战”的猎犬,在此前的测试中每次拿到算式卡片后,它总是会仔细观察主人,然后顺利从几个 答案卡片中挑选出正确的。 但这次实验的方法很“奸诈”:不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而 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动物学家做了一套卡片,在卡片的背面写着一道简单的算式。可有 一点是主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卡片用几层透明纸制成,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 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卡片的正面对着狗。毫无疑心的主人看到 ② _,以为就是狗要“计 算”的算式,就不自觉地把这个算式的答案传递给了狗,殊不知这个答案和卡片正面的问题完全对 不上,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

因此,动物学家的结论是:狗, ③ ,但它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人惊叹。

21.下列句子中的“奸诈”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奸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他手腕很多,做事极奸诈,如果放了他,恐怕会生出很多恶念。 B.戏剧舞台上的曹操,往往被刻画出奸诈的反面角色。

C. 敌人这么阴险,我们要比他们还“奸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吴起可以说是生得伟大,死得奸诈,虽死,却一个也没饶恕。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

字。(6分)

浙江省丽水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

“夸父一号”全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是由中国太阳物理学家自主提出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这颗卫星的科学目标就是4个字,即“一磁两暴”。“磁”是磁场,“两暴”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日冕物质抛射。 ① ,即磁场与耀斑、磁场与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与耀斑的关系;还要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为空间天气预警提供支持。

美国主导的“帕克号”卫星是飞到太阳附近进行观测的卫星,其轨道是一个大的椭圈,最近的近日点可以达到10个太阳半径左右。这意味着它受到的太阳热非常强,它只能探测到太阳附近粒子、磁场这些环境, ②。而“夸父一号”卫星是直接看太阳,用遥测遥感的手段观测太阳,对太阳进行成像。所以说它们是互补关系。“帕克号”当然是非常先进的,但二者的科学目标不一样。

“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左右,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兔费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社研工作者实时开放。数据共享是基于国际惯例。中国太阳物理学家一直以来都在享受国际开放的数据红利,我国综合性太阳观测卫星成功在轨运行之后, ③ 。

20.下列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坚强,纯洁,律己,公正——所有这一切优秀的品质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B.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可慌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D.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了——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免费开放。

B.“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左右,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免费开放。

C.“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免费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开放。

D.“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左右,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免费及时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开放。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小题。

门前 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 触了触阳光

21.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波浪线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C.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D.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22.请根据诗中画横线部分,寻找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意象,仿写三句话,使整节诗意境和谐、诗意完整。(6分)

草在结它的种子 ①____________ 风在摇它的叶子 ②____________ 我们站着,不说话

③____________

就十分美好 就十分美好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学科试题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2小题。

老孙头眯起左眼,朝前边张望,看见前面没有泥洼子,他才放了心,让车马慢慢地走着,自己跟萧队长闲唠,他说,“康德”八年,他撂下鞭子去开荒,开了五峋地。到老秋,收五十多石苞米,两个苞米楼子盛不下。他想,这下财神爷真到家了。谁知道刚打完场,他害起伤寒病来。一个冬天,花得溜干二净,一颗也不剩。开的荒地,给日本团圈去,他只得又拿起鞭子,干旧业了。他对萧队长说:

“队长同志,发财得靠命的呀,五十多石苞米,黄灿灿的,一个冬天哗啦啦地像水似地花个光。你说能不认命吗?往后,我泄劲了。今年元茂闹胡子,家里吃的、穿的、铺的、盖的,都抢个溜光,正下不来炕,揭不开锅盖,就来了八路军三五九旅第三营,稀里哗啦把胡子打垮,打开元茂屯的积谷仓,叫把谷子苞米,通通分给老百姓,咱家也分到一石苞米。队长同志,真是常言说得好:( ),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咱如今是吃不大饱,也饿不大着,这不就得了吧?吁吁,看你走到哪去呀?”他吆喝着牲口。

在平道上,他把牲口赶得飞也似的跑,牲口听着他的调度,叫左就左,叫右就右,他操纵车子,就像松花江上的船夫操纵小船一样地轻巧。

20.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的,她才不管呢!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她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六才走。

D.他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懂得只有斗争,只有坚定,才有出路。 2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车到山前必有路 B.靠人不如靠自己 C.办法总比困难多 D.咸吃萝卜淡操心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五十多石黄灿灿的苞米,一个冬天就花个光。”二者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课内文言基础(本题共4小题,8分) 22. 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不齿 齿:并列。 ②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 ..③虽有槁暴 暴:暴发。 ④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⑥而绝江河 绝:横渡。 ..⑦木直中绳 中:合乎。 ⑧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了解。 ..A. ②③④

B. ①③⑦

C. ③④⑧

D. ①④⑥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善假于物也 于其身也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 ..2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25. 下列各选项中,对课内文化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中国第一位山水派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 《登高》作者杜甫,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学宗师”“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沉郁顿挫”是其诗歌的主要风格特点。

C.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法家的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 《师说》作者韩愈,字退之,又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家”之首,与苏轼等人一同倡导“古文运动”。

语言文字运用Ⅱ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20.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B.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1.第二段画横线处大量使用了数量词,它们在描写围观人群的表现上语简而意丰,试简要分析。(3分) 22.第三段的两个分号起着视角转换的提示作用,试分析这种提示作用展现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和主题。(4分)

20.D【解析】“硬硬的”用其特点来代指洋钱,所用修辞为借代。A项为对偶修辞,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C项为反问修辞,D项“樯橹”以桅杆和船桨代指曹操的战船,为借代修辞。故选D。

21.①作者用白描手法勾画了一群看客的形象。②“一阵”“一眨眼”写出了时间之短,人群行动之快。③人群由“三三两两”变为“一大簇”“一堆”,进而自动围成“一个半圆”,写出了人群的急迫心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答:①第一个分号之前的内容通过全知视角写出个体看客老栓的无知和冷漠;之后的内容通过老栓的视角写了群体看客的滑稽无聊可笑。(2分)②第二个分号之前的内容依然用老栓的视角写者被杀时群体看客的麻木愚昧,之后的内容则是用全知视角写一直游离在外围的老栓的胆小、懦弱。作者既写了看客,又写了看客眼中的看客,表现了对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讽刺和对无聊愚昧看客们的批判。(2分) (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从题干中的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和“主题”切入,从内容上看分号前后分别在描写两种人,一种是老栓,一种是周围的人群,而且对周围人群的描写是通过老栓的眼睛完成的,老栓不敢走上前,对周围的一切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也无动于衷,足见他的“胆小,懦弱,无知,冷漠”,其他人群则是轰然而上地伸长了脑袋围观,可见他们的“麻木愚昧,无聊可笑”,也就突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主题——对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的痛心和对无聊愚昧的看客们的揭露讽刺批判)

浙江省丽水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 ① _,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进行了一项特别的实验,测试对象是一条以擅长“计算”而著称的达克斯猎犬,这是条“身 经百战”的猎犬,在此前的测试中每次拿到算式卡片后,它总是会仔细观察主人,然后顺利从几个 答案卡片中挑选出正确的。 但这次实验的方法很“奸诈”:不是向“算数”的狗传达错误答案,而 是让狗的主人得出错误的答案。动物学家做了一套卡片,在卡片的背面写着一道简单的算式。可有 一点是主人不知道的,那就是卡片用几层透明纸制成,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 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卡片的正面对着狗。毫无疑心的主人看到 ② _,以为就是狗要“计 算”的算式,就不自觉地把这个算式的答案传递给了狗,殊不知这个答案和卡片正面的问题完全对 不上,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

因此,动物学家的结论是:狗, ③ ,但它们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人惊叹。

21.下列句子中的“奸诈”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奸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他手腕很多,做事极奸诈,如果放了他,恐怕会生出很多恶念。 B.戏剧舞台上的曹操,往往被刻画出奸诈的反面角色。

C. 敌人这么阴险,我们要比他们还“奸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D.吴起可以说是生得伟大,死得奸诈,虽死,却一个也没饶恕。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

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评分标准和参考详解

21.C(原句中的“奸诈”指动物学家的测试方式,说明这次的实验测试和之前的测试不同。此处“奸诈”属于贬词褒用。C项的“奸诈”指“我们”对付敌人的计策,是贬词褒用。ABC三项的“奸诈”均是贬义词。) 22.①很多人认为有②卡片背面透出的算式③并不具有计算能力

【参考详解】根据“狗真的有计算能力吗?”和“但动物学家并不这么认为”可推知①应填写的内容是一般人的看法。根据“最后一层上印了另外一个算式,从背面是能看见的,卡片的背面对着主人”可推知②应填写的内容是主人看到背面的内容。根据“于是狗接二连三地答错”和“动物学家的结论是”可推知③应填写的内容是动物学家根据实验做出的结论。(评分标准:一处2分,三处6分。)

浙江省丽水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小题。

“夸父一号”全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是由中国太阳物理学家自主提出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这颗卫星的科学目标就是4个字,即“一磁两暴”。“磁”是磁场,“两暴”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日冕物质抛射。 ① ,即磁场与耀斑、磁场与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与耀斑的关系;还要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为空间天气预警提供支持。

美国主导的“帕克号”卫星是飞到太阳附近进行观测的卫星,其轨道是一个大的椭圈,最近的近日点可以达到10个太阳半径左右。这意味着它受到的太阳热非常强,它只能探测到太阳附近粒子、磁场这些环

境, ②。而“夸父一号”卫星是直接看太阳,用遥测遥感的手段观测太阳,对太阳进行成像。所以说它们是互补关系。“帕克号”当然是非常先进的,但二者的科学目标不一样。

“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左右,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兔费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社研工作者实时开放。数据共享是基于国际惯例。中国太阳物理学家一直以来都在享受国际开放的数据红利,我国综合性太阳观测卫星成功在轨运行之后, ③ 。

20.下列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坚强,纯洁,律己,公正——所有这一切优秀的品质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B.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可慌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 D.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了——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免费开放。

B.“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左右,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免费开放。

C.“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及时免费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开放。

D.“夸父一号”卫星载荷每天可观测到的数据量大约为500GB左右,数据正常生成后会免费及时对全世界太阳物理、空间环境、空间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实时开放。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3 分)D【析】A.总结上文;B.语意转折;C.说话中断或停顿;D.解释说明。 21.(3 分)A【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二 是“免费”应修饰“开放”更恰当。

22.(6 分)①我们要研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②不能直接看太阳;③也会对世界作出回馈。 (一空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小题。

门前 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 触了触阳光

21.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波浪线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B.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C.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D.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22.请根据诗中画横线部分,寻找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意象,仿写三句话,使整节诗意境和谐、诗意完整。(6分)

草在结它的种子 ①____________ 风在摇它的叶子 ②____________ 我们站着,不说话

③____________

就十分美好 就十分美好

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诗句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赋予草以人的动作。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为对偶、拟物。B.为比喻。

把乐音比作银色星光的利箭。C.为拟人。“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把太平洋当做人来写。D.为呼告。故选C。

22.示例:花儿在散播它的清香,蜜蜂在采摘它的花粉,我们凝视着,不说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从内容上看,我们需要从生活中选取意象,写出它的生命状态,突现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一诗意。就此,我们应从点滴的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且注意选取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个意象要对第一个意象产生着影响,展现的是风景的美好。如:这个美好瞬间可以是捕捉到的花开时,蜜蜂在采摘花粉的一瞬。从句式上看,体现出“……在它的……,……在它的……,我们……,……”的特点,使整节诗意境和谐、诗意完整。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学科试题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2小题。

老孙头眯起左眼,朝前边张望,看见前面没有泥洼子,他才放了心,让车马慢慢地走着,自己跟萧队长闲唠,他说,“康德”八年,他撂下鞭子去开荒,开了五峋地。到老秋,收五十多石苞米,两个苞米楼子盛不下。他想,这下财神爷真到家了。谁知道刚打完场,他害起伤寒病来。一个冬天,花得溜干二净,一颗也不剩。开的荒地,给日本团圈去,他只得又拿起鞭子,干旧业了。他对萧队长说:

“队长同志,发财得靠命的呀,五十多石苞米,黄灿灿的,一个冬天哗啦啦地像水似地花个光。你说能不认命吗?往后,我泄劲了。今年元茂闹胡子,家里吃的、穿的、铺的、盖的,都抢个溜光,正下不来炕,揭不开锅盖,就来了八路军三五九旅第三营,稀里哗啦把胡子打垮,打开元茂屯的积谷仓,叫把谷子苞米,通通分给老百姓,咱家也分到一石苞米。队长同志,真是常言说得好:( ),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咱如今是吃不大饱,也饿不大着,这不就得了吧?吁吁,看你走到哪去呀?”他吆喝着牲口。

在平道上,他把牲口赶得飞也似的跑,牲口听着他的调度,叫左就左,叫右就右,他操纵车子,就像松花江上的船夫操纵小船一样地轻巧。

20.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的,她才不管呢!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她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六才走。

D.他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懂得只有斗争,只有坚定,才有出路。 2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车到山前必有路 B.靠人不如靠自己 C.办法总比困难多 D.咸吃萝卜淡操心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五十多石黄灿灿的苞米,一个冬天就花个光。”二者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0.【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析】文中加点的“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A项“才”,副词,表示强调确定的语气;B项,“才”,副词,“仅仅”;C项,“才”,副词,表示事情或状态发生、出现得晚;D项,“才”,副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故选D。 21.【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俗语的能力。

【解析】A项,“车到山前必有路”,意思是事到临头,总会有解决的办法;B项,“靠人不如靠自己”,意思是依靠别人往往靠不住,只有依靠自己才最实在;C项,“办法总比困难多”,意思是只要不放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D项,“咸吃萝卜淡操心”,意思是某些人闲来无事瞎操心。原文说“揭不开锅盖”时“咱家也分到一石苞米”,在老百姓遇到困难时,八路军帮助大家解决了,据此可知,A项最恰当。 22.【答案】①原句使用倒装句,凸显了苞米的珍贵,体现了说话人对苞米的珍惜。②原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费苞米比作流水,形象地描绘了苞米很快花个精光的情景。③原句使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特点,表现出对花费苞米的痛惜之情。

【评分标准】答对两点即可,一点2分,两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原句与改句之间表达效果方面的差异,首先就要找出原句与改句形式上的差异,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原句使用了倒装句、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拟声词,考生可以据此分析其独到的表达效果即可得出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课内文言基础(本题共4小题,8分) 22. 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不齿 齿:并列。 ②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 ..③虽有槁暴 暴:暴发。 ④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⑥而绝江河 绝:横渡。 ..⑦木直中绳 中:合乎。 ⑧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了解。 ..A.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③“暴”:通“曝”,晒。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 ④“常”:固定的。句意: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⑧“通”:普遍。句意:六经的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 故选C。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B. ①③⑦

C. ③④⑧

D. ①④⑥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尝终日而思矣 ..C. 善假于物也 于其身也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皆出于此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两句中皆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无实义。句意: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没有留传下来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

B.“而”,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却。/表修饰的连词,可不译。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

C.“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介词,对于。句意: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对于他们自身。

D.“其”,代词,他。/表揣测语气,大概。句意: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大概都出于这个原因吧。 故选A。

24.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句意: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B.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句意: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C.从而: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今义,连词,表结果、目的等。句意:他知道道理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D.先后:古今相同,都指先和后、早和晚。句意: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故选D

25. 下列各选项中,对课内文化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中国第一位山水派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 《登高》作者杜甫,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学宗师”“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沉郁顿挫”是其诗歌的主要风格特点。

C.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法家的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D. 《师说》作者韩愈,字退之,又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家”之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首,与苏轼等人一同倡导“古文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第一位山水派诗人”错,应是田园诗派; B.“浪漫主义诗人”错,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D.“与苏轼等人一同倡导‘古文运动’”错,应是和柳宗元,苏轼是宋朝人。 故选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