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初,随着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的发表,实现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史学研究的目的、内容变化 C.中国社会的变革转型
B.史学研究的服务对象变化 D.史学家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
2.南京国民成立后,先后进行了四次进口关税的修订,其中先进机械设备的关税从1928年的5.5%提升至1934年的15.7%,远低于各类轻工业制成品的进口税率提升。这一变化 A.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C.极大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B.阻止了西方列强经济掠夺 D.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竞争力
3.古代希腊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工商业发达,平民反贵族斗争胜利 C.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D.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4.15世纪的意大利,很多城市的宗教活动都有介入或主持,还承担了原本由教会负责的引导和整肃公共道德的职责,帕奇家族、美第奇家族等望族还修建了自己的私属教堂。这些现象反映出 A.意大利是欧洲的宗教中心 C.文艺复兴瓦解了教会势力
B.宗教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D.意大利地区宗教改革的兴起
5.明朝以后,尤其是清代,铜仁地区民间出现了大量“地契”,地契清晰注明土地所有者、地界、面积等。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西南地区人地矛盾日益凸显 C.传统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巩固
B.传统农业强调精耕细作 D.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
6.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 年画名称 《女子自强》 主题 妇人携带两名幼子向教书先生请教,年画上文字大意为:女性只有自强,才能与男子共同生存下去 《庄稼稼穑难》 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妻打男挨》 妻子是一副“悍妇”形象,丈夫则被打得跪地求饶 B.女性自主意识日益凸显 D.封建礼教内容与时俱进
A.底层女性地位上升 C.女性维权意识强烈
7.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画《新分黄牛牵到家》。这作品
A.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C.再现了农村经济调整的效果
B.反映了农村生产力的 D.体现了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8.有学者对欧洲的一场思想运动评论道:“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场运动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9.在西方因素的影响下,清发生诸多变化。在机构上体现为出现了 A.礼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外务部
10.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宣言》中提出“国民”,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1924年,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民主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广大民众的觉悟显著提高
11.如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业危机的爆发 C.美洲被发现开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 D.商业的发生
12.1913年,熊希龄在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时宣布:“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这一举措 A.有助于民间资本的发展 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打破了官僚资本的垄断 D.确保了的经济收入
13.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物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宋代文人画的兴盛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学技术的进步
B.科举制度的完善 D.儒家思想的发展
14.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
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 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 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
15.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外交 A.注重推广儒家思想扩大文化影响 B.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 C.旨在加强海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D.范围狭窄局限于周边临近国家
16.东汉光武帝时规定,对被察举的茂才和孝廉,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这一规定
A.打破了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
C.增加了全国学子出仕的途径 D.扩大了地方选官权力
17.1920年11月,在上海主义小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工会组织一上海机器工会成立。该工会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形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表明当时 A.工农联盟已经形成 C.强调无产阶级团结斗争
B.工会直接受中国党领导 D.国民大进人发展新阶段
18.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遂将儒家伦理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使人人可行,以此纠正宋明以来程朱理学烦琐、僵化的流弊。该思想家是 A.陆九渊
B.王守仁
C.黄梨洲
D.顾亭林
19.学者张天周指出,1942年,由史迪威和郑洞国指挥,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同日军进行了几次大规模作战,参战官兵将近20万人,日军被迫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中国远征军的这些举措 A.支援了美军中途岛战役的作战行动 B.标志着中国战场对日战略的开始 C.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 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20.如图是十几年上海永和实业“月里嫦娥”品牌化妆品商标注册证,它可以用来佐证
A.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民族工业迎来“春天”
B.市场经济法制化进程 D.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1.战国产生了丝织品和竹简、木简,西汉有了纸张,文字的存在形式直接以手写形式出现,汉字书写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把文字的书写工作从文物形式制作工艺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中了出来,成为的书法行为。在书写时可以追求简捷和随意,并融入书者的思想感情或个性化的东西及艺术审美的要求。材料说明了 A.文字载体的变革促进了书法发展 B.中国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 C.字体简化推动了文化教育的传播
D.科技进步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
22.以下最能反映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探究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是 A.《礼记》
B.《诗经》
C.《封神演义》
D.甲骨卜辞
23.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答问》中亦明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刑)。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 ) A.利于实现土地私有 B.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 C.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D.利于了解秦朝经济生活
24.一位艺术家曾说:米开朗琪罗的出现,像飓风一般把意大利的那种沉静和优美的艺术风格吹走了,带来的则是豪壮的罗马风格艺术。下列项中,与此相吻合的是
①在《创世纪》中创作了一系列体魄强健、筋肉突起的英雄 ②《最后的审判》画面雄伟壮烈,充满了严肃和恐怖的气氛 ③设计并建造完成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圆顶,彰显公民精神 ④拥护佛罗伦萨共和政体,对抗美第奇家族并出任城防总监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后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26.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汉藏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颐和园有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之称,其中与布达拉宫有相似风格的建筑是 A.智慧海
B.乐寿堂
C.佛香阁
D.四大部洲
27.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战争的影响 B.经济的影响
C.“左”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28.荀子提出“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的主张,其强调的是 A.性恶论
B.礼法并用
C.严刑峻法
D.制天命而用之
29.“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这一演变于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达到最为深刻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演变时期产生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宣扬相对主义和怀疑论
B.主张提倡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D.肯定人的价值,反对教会神学的束缚
30.欧阳修认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 A.赋税征收更公平合理 C.土地兼并已不受
B.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 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 材料:在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过程中,为确保地方稳定,鄂尔泰提出:“若不视有无过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既无以善后。”对改土归流之土司,“虑其住居本地,有党羽相助为非,故远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时必定会兼顾尚未改流地区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区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归流之后,都会辅之以“减免赋役,选用循良,善加抚恤,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等善后措施。清重视善后,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体化。
——摘编自李世愉《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的意义。
32.中产阶级指的是那些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他们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二 恩格斯在谈到商人时指出:“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的要素”。春秋战国时期,“自由商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应当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 ——《资本论》第三卷,第1019页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内容。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三次商业:第一次是宋代商业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的表现。
材料四 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体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
——摘编自纪录片《徽商》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请指出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
材料五 至鸦片战争,这个古老的国度不情愿地敞开了大门,中国地域人才分布,也有了新的坐标系。……国学大师胡朴安评价说,“粤人好大喜新……有能以新学说、新主义相号召者,倡者一而和者千,数日之内,全省为之相应。”
——中国新闻网《聚焦科学桂冠“江浙现象”学者称仍能释放百年热量》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学大师胡朴安所说的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用至少两个史实论证他所说的历史现象。
33.古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汇的重要通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之时胡风盛行,有一种被称为胡瓶的银带把壶沿丝路传入中原,这便是唐三彩凤首壶的原型,银带把壶有\"萨珊(波斯王朝)式\"和\"粟特(西域古国)式\"之分。唐三彩凤首壶在继承\"粟特式胡瓶\"长颈、扁腹、圈足、单柄特征的基础上,将凤鸟的头部雕塑成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立体造型,使得凤首壶多了几分传统意韵,更重要的是,这从整体上改变了壶的形制结构,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器形,凤首壶腹部两面堆贴纹饰、有弯弓骑射的人物,有翩斑起舞的凤凰,所饰纹样明显汲取了本土化的艺术元素.隋唐以来,风乌纹摆脱了原始迷信和宗教思想的,在各种工艺品上展翅鸣舞,是这一时代审美特征的显现。
考古发现的宋代凤首壶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安徽、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发现。广州是宋代最早设立市舶司的对外贸易港口。为满足陶瓷外销的市场需求,广州西村窑应运而生,生产的凤首壶数量较多,多远销海外,西村窑是北宋时期一个以生产外销瓷为主的大规模的民间窑场,被称为\"仿造各地名窑产品的工场\"。
——摘自罗佳《唐宋陶瓷风首壶所见丝绸之路艺术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吐鲁番、楼兰、尼雅、焉者、库车、和田、穆格山等地都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前人已经利用其中的资料来研究丝绸之路的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尤其以姜伯勤《软煌吐鲁番文书与丝拥之路》为集大成之作。但丝绸之路沿线仍然在不断出土新的文书,而国内学人关注不够的西域各种胡语资料中,也有很多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材料。出土文献提供了有关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直接记录,如隋代裴矩的《西城图记》,唐朝贾耽的《皇华四达记》等。如果我们把出土文缺整理一下、可以勾勒出一条详细而贯通的\"丝绸之路\"。
―—摘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
(1)根据材料一关于凤首壶的论述,概括指出唐朝的时代风格。说明宋代凤首壶产销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作为一个古丝绸之路的研究者,应该具有哪些技能和素质。
参(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答案解析】
传统史学注重政治史,被近代称为帝王将相家谱,新史学关注社会、民众,从这种变化来看,史学的社会功能强化,政治功能减弱,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随着近代化推动,史学研究必然发生转向,C正确;A、B是新史学变化内容,而非原因,排除;史学家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是主观因素,受到社会转型影响,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排除D。 2、D 【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先进机械设备的关税远低于各类轻工业制成品的进口税率提升,表明轻工业制成品税率大幅提升,有利于保护轻工业,提升民族工业竞争力,故D项正确;题干涉及机械设备的关税高速,不能反映对整体对外贸易的影响,排除A项;关税调整不能阻止西方经济掠夺,排除B项;机械设备关税调整与农业经济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 3、B 【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是希腊经济、政治历史及文化传统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应是生产力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发达,平民反贵族斗争胜利,故B项正确;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雅典商品经济、海外贸易极为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使公民有机会直接参政。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为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城邦出现在公元前8到前6世纪。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特点是小国寡民和自主。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4、B 【答案解析】
材料提到意大利的部分宗教活动不再受到教会的控制,而是由和私人主导,这体现出教会神权的影响在减弱,宗教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明显。B正确;意大利是欧洲的宗教中心与材料无关,A错误;文艺复兴宣传了人文主义,但没有瓦解教会势力,C错误;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B。 5、C 【答案解析】
铜仁地区民间出现了大量“地契”,地契清晰注明土地所有者、地界、面积等,地契保护土地所有者 对土地的所有权,本质上说明传统经济模式即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精耕细作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水稻的信息,排除D。 6、B 【答案解析】
材料中的“女子自强”“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妻打男挨”等信息凸显了当时女性的自主意识,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底层妇女地位和女性维权意识,故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封建礼教内容的变化,故排除D项。 7、B 【答案解析】
作品描绘了农民喜得黄牛的情景,再结合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可推知,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得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故选B项;1956年,农业实现集体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农民不会分得黄牛,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排除C项;年画体现了写实主义的风格,并非“浪漫主义”,排除D项。 【答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史实分析解答。 8、D 【答案解析】
根据“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 民约论及法律观念也替代了君权”等信息可知这场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崇
尚理性,反对君主,构建资产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与材料“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ABC三项的运动中并没有涉及到反对君主,“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这些主张,一信息主旨也是相符的,故D正确;故排除。 9、D 【答案解析】
《辛丑条约》中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适应了当时列强和清处理外交的需要,D正确;礼部在隋朝时期确立,A排除;枢密院在宋朝设立,主管军事,B排除;内阁设置于明成祖时期,是皇权的产物,C排除。故选D。 10、C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派国民的内涵由英雄转向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意识到工农大众的力量,选项C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时间为1924年,选项A排除;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三民主义),只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转变,选项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大民众无关,选项D排除。 11、D 【答案解析】
图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贸易的衰落,这是由于欧亚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业的发生,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正确;商业危机的爆发和传统商路被断绝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前,而图表所示的16世纪初已经开通了欧亚新航路,排除A、B;美洲的发现和开发导致了欧洲的价格,而不是商业,与图表现象无关,排除C。故选D。 12、A 【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并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来看,这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正确;官僚资本产生于统治时期,B排除;该措施与抵制外国资本无关,C排除;材料主要表明对经济发展的放手,而不是收入问题,D排除。故选A。 13、D 【答案解析】
据材料“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主张‘以画为心画’,‘不求形似’,鄙弃对事务的如实描摹,不囿于传统的画理、技法,以意趣为宗,只凭才情性致信笔挥洒”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文人画追求意境,突出自身修养、才情、性致,这是受宋明理学影响的结果,D正确;风俗画是深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体现的是文人画,A错误;B、C与材料无关。
14、B 【答案解析】
纵情、享乐、狂欢体现了人们冲破教会禁欲观念,把握关注短暂的现实生活,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故B正确;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在文艺复兴、尤其宗教改革后。排除A;“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不符合材料中变化的主旨,排除C;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是新航路的结果,排除D。故选B。 15、B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外交注重思想文化影响,但并不是说中国古代外交的主旨和目的就是推广儒家思想,而是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故答案为B项,A项排除。C项,“加强海外交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的目的是严格对外贸易,排除;D项,根据材料“临西海而望大秦”,大秦远在欧洲,说明中国古代外交并不只局限于周边临近国家,排除。 16、B 【答案解析】
东汉光武帝要求,被察举的人员只有经地方试用合格后才能被推荐到,这实际上为了选拔有能力的,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故选B项;士族垄断选官指的是九品中正制,此时尚未出现,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增加对荐举人员的考察,并非增加了途径,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扩大地方选官权力的信息,故D项错误。 17、C 【答案解析】
据材料“该工会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形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体现了通过工会团结的现象,C项正确;工农联盟于1927年后逐渐形成,A项错误;中国党建立于1921年7月,B项错误;国民大于1924年开始,D项错误。 18、B 【答案解析】
王守仁即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大儒,强调的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突出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宋明理学求理繁琐弊端的纠正,B正确;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与材料时间不符合,A排除;黄梨洲即黄宗羲抨击君主制度,强调的是工商皆本,不符合题意,C排除;顾亭林即顾炎武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不符合题意,D排除。 【答案点睛】
本题关键信息是“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遂将儒家伦理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结合王阳明的思想分析即可。 19、C
【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由于日军的扫荡,华北地区的抗战十分艰苦。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地区的作战,迫使日军从东南亚和中国战场调集兵力进行支援,这就缓解了中国华北战场的抗战压力,故C项正确;中途岛战役发生于太平洋战场,两者的关联度不大,排除A项;中国战场对日战略开始于1944年,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于1942年1月,而中国远征军开始作战是在1942年3月,故D项错误。 20、B 【答案解析】
商标注册证的出现以及注册商标的法律依据说明当时对于商业活动的管理更加制度化法制化,B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是二十年,题干是十几年,当时抗日救亡运动尚未兴起,排除A;初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题干时间是十几年,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已过,排除C;商标注册是实业发展环境的优化,不能直接体现社会生活的变化,排除D。 21、A 【答案解析】
从丝织品和竹简、木简,到纸张,这体现的是汉字书写载体的变化,这是书法的条件,由此使得汉字的书写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书写载体的变化促进的书法的发展,因此书法开始成为有意识的创作行为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汉字简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书法艺术的发展普及,故D项错误。 22、D 【答案解析】
甲骨卜辞是指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研究商朝的第一手史料,故D正确;《礼记》、《诗经》和《封神演义》均属于文学作品,史料价值需要严格考证,排除B、C和D。故选D。 23、C 【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等信息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都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通过这些律令使土地私有合法化,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已经建立了土地私有制,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通过材料中的律令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使土地私有合法化的问题,没有体现秦朝严刑峻法,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朝通过材料中的律令使土地私有合法化,仅仅通过这些律令了解秦朝的整个经济生活,故D选项错误。 24、A 【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②均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体现了豪壮的罗马风格艺术,故①②正确,故选A;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承载了欧洲典型哥特式建筑风格,排除③,故排除BD;④与罗马风格艺术无关,排除④,故排除C。 25、B 【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选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B项正确;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完善的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排除D项。故选B。 26、D 【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颐和园的四大部洲象征着佛教世界,是典型的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符合题意。D正确;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不符合题意,A错误;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不符合题意,B错误;佛香阁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 27、B 【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949年到1952年中国粮食产量上升,主要和土地改革有关,从1953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苏俄从1921年到1925年粮食产量回升,主要和新经济的推行有关,因此二者体现的是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正确;苏俄在1921年后国内处于和平状态,A排除;中国在1958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和左倾思想有关,不适合苏俄,C排除;苏俄农业集体化道路是在1928年后推行的,D排除,故选B。 28、B 【答案解析】
荀子主张“明礼仪”、“重刑罚”,体现了他礼法并用的主张,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治国主张,不是对人性和社会规律的探讨,排除AD项;严刑峻法只是荀子主张的一部分,排除C项。故选B。 29、A 【答案解析】
“对雅典城邦传统诸神的信仰,此时正逐渐受到损害,而一种更具批判性的、更为世俗的精神正在强有力地上升” “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可知是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对神的怀疑和否定,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是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典型表现,故A正确;B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思想,排除;C与材料无关;D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排除。
30、B 【答案解析】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赋税制度在不断调整变化,故B正确;赋税制度征收是否合理题干不能体现,排除A;C项“不受”说法不合史实,排除;D不合题干
主旨,排除。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1)特点:切合当地实际改流具有灵活性;革除土司异地安插具有强制性;改流地区的与内地一体化具有统一性;流土并治具有不彻底性;重视善后具有渐进性。
(2)意义:加强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确保了地方的稳定;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雍正朝改土归流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若不视有无过犯一概勒令改流,不论不足以服人,兼恐既无以善后”“虑其住居本地,有党羽相助为非,故远徒以杜其后患”“在改流之地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也仿内地一并推行”“在改流的同时必定会兼顾尚未改流地区的治理,保留土司的地区采取流土并治的措施”“改土归流之后,都会辅之以‘减免赋役,选用循良,善加抚恤,疏浚江河,挑筑沟坝,垦辟荒芜’等善后措施”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雍正朝改土归流措施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清重视善后,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司地区的控制,从而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一体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加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等方面来回答。
32、(1)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士阶层崛起;井田制瓦解,私有制发展;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 (3)突破时间和地域;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4)科举制。认识: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 (5)原因:列强入侵,门户开放;沿海地区商业超过农业,现代多于传统,喜尚新奇;办报纸、创学会,传播西方新思想。
史实: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一呼百应,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呼吁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五权等共和思想,全国追随者众,成为辛亥的领袖,后又提出三大,领导了国民大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和所学从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雅奠定典民主政治了基础以及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回答。
(2)依据材料二的信息和所学围绕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士阶层崛起、井田制瓦解以及百家争鸣
出现回答。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地域以及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回答。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状元”可知与古代的科举制有关。认识:依据材料四“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可知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依据材料四“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可知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
(5)原因:依据材料五“这个古老的国度不情愿地敞开了大门”可知列强入侵与门户开放;依据材料五“粤人好大喜新……有能以新学说、新主义相号召者”以及所学可知沿海地区商业超过农业,现代多于传统以及喜尚新奇;结合所学可知办报纸、创学会以及传播西方新思想也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史实:依据所学从近代历史上发生在广州的事件从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以及辛亥和国民大等回答。
33、(1)特点:开放包容;富于创新;豪放大气。变化:主要分布于南方,海上出口活跃。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的推动;陶瓷工艺的发展等。
(2)熟悉考古学,熟悉各族语言文字;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前大有关研究成果及文献史料;善于研究等。 【答案解析】
(1)时代风格:据“在继承\"粟特式胡瓶\"长颈、扁腹、圈足、单柄特征的基础上,将凤鸟的头部雕塑成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立体造型,使得凤首壶多了几分传统意韵”得出开放包容,富于创新;据“凤首壶腹部两面堆贴纹饰、有弯弓骑射的人物,有翩斑起舞的凤凰”得出豪放大气。变化:据“宋代凤首壶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安徽、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发现”得出主要分布于南方;据“生产的凤首壶数量较多,多远销海外”得出海上出口活跃。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凤首壶产销的变化主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动和陶瓷工业的发展等因素有关。
(2)素质:据“发现过不少各种语言文字书写的文书材料”得出熟悉考古学和各族语言文字;据“丝绸之路沿线仍然在不断出土新的文书,而国内学人关注不够的西域各种胡语资料中,也有很多是研究丝绸之路的重要材料。出土文献提供了有关丝绸之路交通路线的直接记录”得出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等。同时还要善于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