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2024学年湖南沙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三)+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湖南沙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三)+答案解析(附后)

来源:九壹网
2023-2024学年湖南沙一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上古时期,负责保存天子祭祀颂词、祷文、誓书并兼掌占星气候、布历农时者称为“祝史”。周朝时期,祝史或随分封远赴列国,或因王室衰微流散列国。这表明,周朝“祝史”(  )A. 巩固了分封制度

B. 导致了王室衰微C. 有助于文化传播D. 推动了经济发展

2.春秋时期出现了农贷。《管子•巨乘马》载,对耕田百亩的农夫,在春耕时,国“资(贷)子之币”,等到大秋“子谷大登(熟)”,谷价大减之时,让农民以谷还币,国家把谷又储存起来,以待谷价上涨。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 土地兼并较为严重C. 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B. 国家借高利贷盘剥农民D. 货币经济比较发达

3.北魏宣武帝时期(公元499-515年),彭城王元勰“撰自古帝王贤达至于魏世子孙……名曰《要略》”。孝明帝时期(公元515-528年),宗室元晖“招集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上起伏羲,迄于晋,凡十四代”。由此可见,当时(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 史书编撰体例不断创新4.

B. 华夏历史认同得到了发展D. 游牧民族封建化不断加强

5.

第1页,共13页

6.

7.1884年清在建省,1885年在建省。1907年,清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巡抚,东北三省正式建立。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提升边疆地区的行政地位B. 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C. 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

D. 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

8.下表为1871-1911年中国与英、美、俄、日四国的进口贸易占比情况(单位:%),其中乙是(  )甲

丙丁

1871-1873年34.73.70.50.21881-1883年23.84.93.70.211-13年20.44.74.50.61901-1903年15.912.58.50.81909-1911年16.515.57.13.5

A. B. 日本C. 美国D. 英国

9.

10.

第2页,共13页

11.

12.

13.

14.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时期美国先后通过了《工厂检抽查法》《童工法》《纯净食物和药品法》《肉食检查法》《赫伯恩法》(禁止铁路公司擅自定价,授权州际商务委员会确定铁路最髙运费)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的制定颁布(  )A. 旨在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C. 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趋势15.

B. 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的破坏D. 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16.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A. 表明英国殖民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C. 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B. 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D. 促使亚非民族运动进入新阶段

第3页,共13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之《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休宁县矿税票》,是晚明征收矿税的历史见证。 矿税票

休宁县为征收矿税银两事,本府帖文照奉院道案验,详议本府包采银两缘由,奉此尊经照则,派数示谕上约去后,今据本县五都四图郑英上纳三十年分矿税银玖两捌钱陆分陆厘六毫六丝零忽四微,合行给票渺付照,其银眼同验兑足色,包封投柜。如有低假短少查出,一并究治不恕。须至票者。矿字五十八号

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日给都图里长等经收银匠

——周向华《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徽州文书》

材料二:此战令参战各国都元气大伤,到18年10月才达成停战协议,终结战争。由于战争频仍,欧洲各国对于货币的需求大增。据统计,1550年,西属美洲白银产量300万银元,运到欧洲为300万银元,从欧洲运到东方的是 200-300 万银元;而1600年美洲产银1100-1400万元,运到欧洲1000万元,运到东方的只有440万元。……10年,马六甲被荷兰人夺取,意味着葡萄牙人经营的里斯本一果阿一澳门航线的断裂,这无疑直接影响了澳门葡萄牙人经营的全球白银贸易网络,特别是从欧洲到亚洲的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全球视野下的明朝覆没——基于白银货币化的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万历三十年七月初三休宁县矿税票》蕴含的历史信息。(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灭亡的财政原因和与之相关的世界背景。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对于中国上下不通与遭受外侮之间的关系,梁启超曾总而论之曰:“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至于如何去塞求通,梁启超认为办报馆、伸民权、设议院、合群、办会、设学校等,都是“去塞求通”的途径。论及设议院的功能,梁启超认为议院不仅可以“通下情”,而且是诸多途径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他将代表参与决策的议院制度理解为“混天下一心”,这显然是对西方议院制度的误解,但却是梁启超及其弟子们希望达到的政治目标。另一位时务学堂学生戴修礼的札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称:“中

第4页,共13页

国君无权也,臣无权也,民无权也。权何在?在故例也,在胥吏也,故成今日之烈祸……日本谓我十八省为十八国,不亦宜乎?”可见,君无权、民无权几乎是时务学堂师生的共识,而伸民权、开议院正是“通下情”“收君权”的绝佳途径。

——摘编自贾小叶《戊戌时期梁启超民权话语的思想逻辑》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有何不同。(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9.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立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吞下苦果》(191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以“《吞下苦果》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第5页,共13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祝史流散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分封制度无关,排除A项;B.周王室衰微是导致祝史流散的一个原因,排除B项;

C.根据材料可知,周朝“祝史”负责保存天子祭祀颂词、祷文、誓书并兼掌占星气候、布历农时等事务,对周朝的文化、典籍等非常熟悉,所以祝史的流散会将周文化带入迁入地,有助于文化的传播,C项正确;D.祝史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

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题关键信息是“周朝时期,祝史或随分封远赴列国,或因王室衰微流散列国”。

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春耕时,国“资(贷)子之币”,等到大秋“子谷大登(熟)”,谷价大减之时,让农民以谷还币,可知借贷有利于劳动者正常生产的进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

国家在春耕时“资子之币”,是借贷关系,而非土地兼并,排除A项;材料提供借贷,但借贷不一定是高利贷,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材料涉及“资(贷)子之币”,但“货币经济比较发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古帝王贤达”“儒士崔鸿等撰录百家要事”“上起伏羲,迄于晋,凡十四代”可知,二者对古代华夏帝王和历史持认可态度,B项正确;

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此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史书编撰体例,排除C项;

材料强调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对华夏历史文化的认同,没有体现学习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制度文明,所以无法得出封建化这一结论,排除D项。

第6页,共13页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答案】

【解析】

5.【答案】

【解析】

6.【答案】

第7页,共13页

【解析】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面对19世纪60年代以来严重的边疆危机,清在边疆建省,使边疆主权得到确认,有利于抵御外国入侵、巩固边防、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升边疆地区的行政地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在边疆建省无法促进整个地区社会的转型,该项说法夸大了“边疆建省”的作用,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疆建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明确边疆的主权,而非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

本题考查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71-1911年中国与英、美、俄、日四国的进口贸易占比情况(单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乙国在13年后对华出口比重迅速增加,1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便利了日本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所以可判断其为日本,B项正确;

工业化水平较低,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始终有限,可以推断出丁为,排除A项;

美国对华的经济侵略开始较晚,20世纪20年代前,在对华贸易中不占主导地位,丙为美国,排除C项;19世纪,英国凭借经济实力成为对华最大的贸易出口国,20世纪时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渐下降,其占比不断下降,甲是英国,排除D项。故选:B。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8页,共13页

9.【答案】

【解析】

10.【答案】

【解析】

11.【答案】

第9页,共13页

【解析】

12.【答案】

【解析】

13.【答案】

【解析】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完成后,美国总统在经济领域通过一些法律,以此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这些法律的颁布适应了生产社会化发展趋势,C项正确;《童工法》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了资本家的剥削,排除A项;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没有出现经济危机,排除B项;

第10页,共13页

富兰克林•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排除D项。故选:C。

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答案】

【解析】

16.【答案】C

【解析】从材料“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和所学知识可知,大英帝国很多的殖民地都获得了,英国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C正确;ABD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

17.【答案】【小题1】信息一:晚明货币财政出现,以白银作为征收实态。

阐释:新航路开辟以来,通过中外贸易,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实施“一条鞭法”,“赋役折银”。 信息二:矿税是杂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赋税负担沉重。 阐释:明朝中后期财政紧张,皇室财政大规模扩张。

信息三:赋税征收依赖基层治理(休宁当时征收矿税银两是按照府级帖文,由县级负责,由基层里长经收)。

阐释:明代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承担教化乡亲、征发赋役和维护治安等任务。

【小题2】财政原因:统治者横征暴敛,掠夺社会财富;海外白银供应链断裂(输入量大减);经济衰退与民生维艰(答阶级矛盾激化或自然灾害加剧财政危机也可)。

第11页,共13页

世界历史背景:欧洲三十年战争(战争频仍);殖民争霸战争加剧;西、葡霸权受到冲击(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赋税制度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问,依据材料一,围绕明朝白银货币化、赋税制度以及基层治理等方面分析;第二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从阶级矛盾、政治以及国际等角度分析;背景: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战争、殖民扩张以及荷兰崛起等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明朝的赋税制度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不同:梁启超认为中国君民无权,主张用民权、议院来沟通君民关系,而西方的民权、议院则是君主、保护资产阶级贵族利益的;梁启超所提倡的民权、议院与拯救民族危机紧密结合,而西方则主要强调选民(有产阶级)的意志。

【小题2】评价:推动了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唤醒国人民族意识;传播了维新思想;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深刻揭示了官僚政治的弊端;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认识局限性。

【解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梁启超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不同,解题关键信息是“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认为办报馆、伸民权、设议院、合群、办会、设学校等”、“去塞求通”、“中国君无权也,臣无权也,民无权也”。

(2)本题侧重于考查对梁启超民主思想的评价,学生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本题侧重于考查维新变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9.【答案】本题可从漫画的背景、内容和寓意三个方面作答。背景:根据材料可知,该漫画出版于1919年,名为《吞下苦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英、法、美等国控制了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制裁,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包括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并承担巨额的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等。寓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和约》的药丸,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国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 故答案为: 《吞下苦果》赏析:

背景角度: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取得胜利,德国战败,巴黎和会召开。内容角度:英、法、美等国控制了

第12页,共13页

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寓意:图中四个人物和旁白表明,四巨头正合力让德国吞下象征《凡尔赛和约》的药丸,凳子上的数字代表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德国,手指代表英、法、美、意、日五国战胜国,紧握的大手和德国夸张的表情表明对战败国德国的严厉制裁。

【解析】本题考查了巴黎和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巴黎和会,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3页,共1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