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来源:九壹网


- 1 -

摘要

为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我院于2017年9月3日带领学科地理和地理科学、城乡规划的同学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庐山实习,围绕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气候、规划等方面,观测庐山地质地貌的断裂作用和构造运动的产物及证据,学习操作植物样方的测定和土壤剖面的挖取,观察庐山垂直地带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规律,了解庐山的规划发展历史和目前文化建设现状,初步掌握了从事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习,我们对庐山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了整体的把握,个体野外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关键词:庐山实习 自然地理 人文规划 实践能力

Abstract

In order to combin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e,the students who major in Geography Scienc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bei University have had a seven-day field practice which contain geology, geomorphology, vegetation, soil, climate and planning in Mount Lu .In the practice,we observed the product and evidence of the fault action and tectonic movement of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Mount Lu,we also learn to operate the determination of plant samples excavation of soil profile, and surveied the vegetation and soil in the vertical zone of Mount Lu.Also acknowledged the history of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unt Lu and the curr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refor we preliminary mastered the basic method of field practice .Through practice,we have had a whole grasp about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in Mount Lu.Individual’s field practice ability also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 2 -

一、实习目的

1.总体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在学习了解庐山自然、人文知识过程中,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拓宽视野,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考察的方法,如地貌的观察、土壤剖面的获取以及植物样方的调查等。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增加老师与同学间的联系。

(4)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和掌握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加强对本专业的了解。 2.专业目的

地貌:了解庐山地貌现象的形成过程。分别了解风化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以及重力地貌的形成过程,表现形式以及对庐山地区的对应的地貌形态。 地质:解庐山地质概况,认识相关地层特征、分布特点,岩石特性、出入地点,主要地质构造的特征、空间展布状况以及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方法。

土壤:掌握土壤的分类命名、土壤的形成过程、成土因素及其作用分析,了解土壤的分类利用及改良,以及庐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植物:通过庐山植物地理的野外实习,了解亚热带区域常见植物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掌握固定样方调查方法,熟悉植物群落的识别方法。

规划:了解山区的开发过程与开发历史,以及牯岭镇在历史发展中的变迁。掌握庐山的整体规划框架。

二、庐山简介

1.自然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滨、鄱阳湖西岸,辖东经115°30′~116°20′,北纬29°20′~29°50′之间302平方公里的范围,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侯区域的庐山,具有该气候的一般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由于山体海拔高,又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气温比基带低5-7℃;受鄱阳湖的影响,云雾天气较多,空气中水汽含量比较多,由于山地的地形抬升作用,有利于水汽凝结,降雨比较频繁。庐山地处亚热带,受地形抬升的影响,所以植被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植被以森林为主,且大多数为次生针叶林,灌丛、草丛面积也比较大,基带为常绿阔叶林,随着山体海拔的不断上升,植被类型依次为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另外,独特的气候特征还使得庐山区的土壤具有山地土壤垂直地带谱分布的特征,基带为

- 3 -

亚热带地带性土壤—红壤,随着海拔的增家,水热状况也随着变化,土壤的垂直分异很明显,由庐山基带到庐山山顶,土壤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依次为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庐山多雾的原因:

①春夏北方冷空气南下时,遇到庐山山体阻挡,向庐山两侧绕过去,与鄱阳湖上升的水汽相遇,凝结成雾。

②鄱阳湖上升的水汽团沿着石门涧、剪刀峡、王家坡等开口谷地上升,气温下降冷凝成雾。 庐山多雨的原因:

庐山的雨属于地形雨。每到下午,庐山东南的鄱阳湖蒸发的大量水汽在庐山山前形成积状云,抬升后形成积雨云,与东南向的季风汇合,逐渐上升,达到对流层中层后,受到高空盛行西风的影响而改变方向,在东南季风和盛行西风的双重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推移,在牯岭一带形成雷阵雨。 2.人文概况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这里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登临庐山,为其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晋代高僧慧远在山中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佛教中的“净土宗”,使庐山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宗教胜地。遗存至今的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理学的中心学府。千年国宝---“观音桥”创造了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庐山上还荟萃了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包括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厚灿烂的文化内涵,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

三、实习地点及简介

牯岭镇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的山腰上,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是庐山旅游接待的中心,世界上少有如此繁荣的高山岭镇。海拔11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是拥有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优秀生态旅游景区三块金字招牌的庐山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 月照松林 在牯牛岭脊背间,倚靠东西两谷高处,由街心公园延绵到林间小道,便达此处。这里盘岩悬露,纵横叠置,嶙峋怪特,上下左右全是松树,夺空

- 4 -

拔起,宛如一支浩瀚天兵集结,翠影婆娑,石壁上有陈三立题的“虎守松门”和“松涛虎啸”等石刻,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里是观赏皓月的胜地。每当月中十五左右,晴空夜晚循松林路至此,望着那空玉轮般的月亮,就象一盏天灯,悬挂在银灰的松林间,显得分外优美宁静。

大校场 上游冲沟是由庐山北部最高山峰大月山和与其平行排列的女儿城(山脊)二者所夹持形成的陡壁宽底平直沟谷,下游剥蚀盆地现已修建为人工水库芦林湖。其沟谷两侧山脉顶部狭窄汇流面积十分有限,根本不具备集水成片的洪流状态,如用流水侵蚀及泥石流等作用解释其成因,缺少了最基本孕育条件和发育物质来源;反之,其典型的地貌形态就非常值得进行冰川作用的探究。 植物园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含鄱口山谷中,是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二十三年(1934年),由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人创建。庐山植物园以引种可驯化植物为主,开发利用亚热带山地野生植物资源,培育品种,是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植物科学研究的植物园。是以植物联系农、林、园艺、药物和环保等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园地,面积30平方公里。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

含鄱口 庐山观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佳地点。清晨,只见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 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霎时湖天尽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 雄伟、瑰丽、云浓雾密,莽莽苍苍,状如鱼脊的含鄱岭,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庐山的东南方。 如琴湖 建于1961年,面积约110000平方米,蓄水量约1000000立方米。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湖坐落西谷,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环境幽雅。湖心立岛,岛内有许多人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名为孔雀岛,曲桥连接,上缀水榭,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临立岛上纵览四周妙处横生。

仙人洞 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

大天池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光灵如玉;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龙首崖之险、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光,堪称大天池“三绝”。

- 5 -

龙首崖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大天池西南侧,循石阶下行数百米,便可见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龙首崖。 三宝树 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 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树,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

五老峰 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在《周易》成书之前,五老峰是河洛文化早期的传播地和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七鉴道书》称之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民间有“晋北拜佛五台山,晋南问道五老峰”“北有五台观庙宇,南在五老看风光”及“东华山”之说。

四、实习路线 日期 天数 实习路线 9月3日 第一天 牯岭镇—月照松林—庐山气象台—牯岭镇 9月4日 第二天 牯岭镇—飞来石—花径—如琴湖—白居易草堂—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牯岭镇 9月5日 第三天 牯岭镇—汉口峡—大月山水库—七里冲-大校场谷地—庐山博物馆—牯岭镇 9月6日 第四天 牯岭镇—芦林湖—三宝树—黄龙潭—望江亭—小天池—牯岭镇 9月7日 第五天 牯岭镇—雅庐别墅—庐山植物园—含鄱口—牯岭镇 9月8日 第六天 牯岭镇—五老峰—三叠泉—牯岭镇

五、实习内容

1.地貌部分 第一天

月照松林(115º58′33.5″E,29º34′05.3″N,海拔1108m)

①庐山地貌构造:典型的断裂地貌(断块山)。构造地貌有板块运动、断裂地貌和火山地貌等部分,此地由于板块碰撞断裂,庐山为上升盘,山脚是下降盘,是典型的断裂地貌。证据:例如五老峰断层崖地貌。

②庐山风化地貌:风化地貌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月照

- 6 -

松林地区主要实习生物风化的根劈作用,是指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

石破坏。

③庐山广泛发育夷平面。戴维斯的“地理循环”学说认为,外营力作用下的地貌分为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在庐山可以观察到,在海拔1000m以上山顶发育夷平面,为中老年期,山体比较缓和,1000m

以下山体则变化较大。 图1植物根劈

作用示意图

第二天

飞来石(重叠石、冰桌):片麻状含砾石英砂岩

①认为是冰川地貌:依据与下层基岩相比,基层为第四纪网纹的棕红色堆积物,所以李四光先生认为此石为冰漂砾。冰川搬运的特点:大(作用力大)、远(搬运距离远)、高(可把岩石从低搬到高)。

②认为无冰川:a、搬运石块大,相应冰川规模也该大,实际距离冰川源地 太近,没有那么大的搬运力;

b、基岩网纹棕红色堆积物发育完整,无明显被冰川作用推蚀的现象(西谷河流小,非流水地貌);

c、可能是重力地貌冻融作用,不会对基岩造成大的影响。

③个人观点结论:通过实地观测、老师讲解与搜集资料,我个人认为庐山

是有冰川作用的,目前已认知的冰川作用的证据确实存在于庐山上,虽然其中有些成因难以解释,但自然界存在巨大的偶然性和特殊性,我相信庐山冰川作用的证据在不断的研究中会得到合理的解释。

仙人洞

成因:由自然和人文双重影响形成

①岩石断裂时不同岩石强度不同,会形成凹陷;

②主要岩石有石英砂岩和长石片岩,石英砂岩抗风化能力强,而长石片岩容易风化,形成内陷洞穴;

- 7 -

③人工开凿的影响。 大天池

①特点:雨季不满、旱季不干。(形成原因:裂隙水)

不满的原因:a、水从裂隙中流走; B、集雨面积不大。 不干的原因:a、庐山多水多雾;

b、庐山植被丰富,土壤含水量高。

龙首崖(狮子崖、舍身崖):断层崖

①典型断层地貌:北部山体的强烈抬升水平岩层,陡崖高; ②断层线:上下岩石不一致; ③倒石堆;

④深切河:龙首崖下面发育石门涧山区河流,下切侵蚀严重; 第三天

汉口峡(115º59′45.5″E,29º33′38″N,海拔1240m)

流水地貌

流水作用

堆积 坡积物 冲积物 洪积物 搬运 朔源侵蚀,加长 悬移 跃移 融移 侵蚀 河流 有固定路径,经常性 下切侵蚀,加深 侧蚀,加宽 沟谷流水 有固定路径,间歇性 坡面流水 无固定路径,间歇性 - 8 -

①汉口峡河流为流水地貌。流水地貌主要分为坡面流水(无固定口径,间

接性流水)、沟谷流水(有固定流经,间接性流水)和河流(有固定流经,经常性流水),其中沟谷流水根据发育程度可分为细沟、切沟、冲沟、坳沟(或河流),沟谷流水的地貌组合主要为集水盆、沟谷主干、冲出锥(或扇形地)。

②汉口峡河流为典型山区性河流。山区性河流主要组成有河床(浅滩+深

槽)、河漫滩、阶地、岩槛、深潭、壶穴等。

河流

③汉口峡河流袭夺。主要的流水作用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阶地 长期侵蚀下降,洪水期也露出 河漫滩 枯水期露出水面 河床 四季被水淹没 其中侵蚀作用分为下切侵蚀、侧蚀、溯源侵蚀,汉口峡河流不断地溯源侵蚀,在大月山水库附近发生河流袭夺,汉口峡为袭夺河,大校场谷地内的河流为被夺河,河流九十度袭夺转弯的地方为袭夺湾,大月山水库为风口,在风口附近并发育反向河,汉口峡袭夺河流后水量增加,侵蚀力加强。大月山与女儿城原先连在一起,后被汉口峡侵蚀切开。

- 9 -

图2河流袭夺简易图

④此地大月山比女儿城高的原因:大月山为大月山砂岩,肉色,岩性坚硬,

抗侵蚀能力强;女儿城为女儿城砂岩,墨肉色,岩性相对较弱,抗侵蚀能力弱。

⑤大月山水库:庐山最重要水源点,在海拔1000m以上,地势较平缓,为

中老年期的夷平面。

大校场谷口

①流水地貌:a河流的溯源侵蚀:裂点后退;

b山区性河流:有河床、河漫滩、阶地(水位因下切与原始差

异较大);

c河流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有的有叠瓦结构)。

②冰川作用:有冰碛物,其特点为大小混杂无规律;棱角分明;携带冷型

孢粉(冷型对应冰川气候),庐山博物馆留存冰川物熨斗石、网纹石、压坑石、冰川擦痕石以及环痕石。

③河流冲击地貌:具有层次性、分选性、磨圆性。垂直方向上厚薄层不同,

雨季较厚,两边向河床越靠近中心越细,河流下游细上游粗,磨圆性越往下越好。

- 10 -

重力地貌

图3河谷冲积地貌 第四天 芦林湖

①冰川地貌:李四光先生认为此处芦林湖是一个冰窖,大校场谷地为U形

滑坡 快速,有下垫面 崩塌 快速,临空,形成倒石堆 岩体蠕动 蠕动 土屑蠕动(土爬) 谷;

②流水地貌:大校场谷地河流在芦林湖再次遭遇河流袭夺,三宝树发育的

河流为袭夺河,大校场谷地河流为被夺河,芦林大桥为裂点,湖边公路为风口,形成反向河流回芦林湖。

重力地貌之 蠕动地貌 小天池

①由于裂隙水的原因,雨天不溢,大旱不干(同大天池);

②大坳冰斗:分布在雪线附近,下雪量等于融雪量(雪线以上,下雪量>融雪量)。

土屑蠕动 原因: a.冰融交替 b.温度变化,热胀冷缩 a.重力作用 b.拖拽作用(雨水等外物增加重力) 岩体蠕动 原因: - 11 -

第五天

植物园:植物园冰窖、三逸乡冰窖

①冰川侵蚀地貌:

刃脊:两条冰川侵蚀形成(含鄱岭刃脊); 角峰:三条及以上冰川侵蚀形成(犁头尖); 羊背石:携带大量砾石的冰川形成,迎冰面缓,背冰面陡;

②冰川堆积地貌:

鼓丘:迎冰面陡,背冰面缓,搬运而来。

③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

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图4 冰窖

2.土壤部分

2.1土壤分类

①发生分类(相对于分析指标的系统分类):认为生物、母质、地形、气

候、时间为成土因素,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其中前四种为高级分类单元,后三种为低级分类单元。

②垂直分布规律分类:

从基带到山顶依次为红壤-黄壤-黄棕壤-粽壤-山地灌丛草甸土,庐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十分明显。

- 12 -

图5土壤分布

表1棕壤、黄棕壤、黄壤简介 棕壤 强腐蚀化过程; 黄棕壤 原生植被为阔叶常绿、水平上处于红黄壤-粽形成; 黄壤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脱硅富铝化过程; 黄化过程(土中氧化铁湿润状态下形成水化氧化铁); 生物循环过程(生物生长茂盛,腐殖质累积丰富)。 弱脱硅富铝化过程。 落叶混交; 壤过渡地带,既有红黄壤脱硅富铝化过程,又有粽壤粘化过程。 形成过程 粘化程度 粘化强,淋溶淀积粘化为主,少量残积粘化 腐殖质含量高; 粘土矿物2:1型多,1:1型少; 呈偏酸性(酸或微土壤较粘重 质地一般较粘重,多粘土、粘壤土 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主; CEC较高,BSP>30%; 呈酸性到强酸性; 交换酸中交换性离子占多数(Al3导致); 氧化铁以水化氧化铁为主; BSP低; 粘土矿物以蛭石为主,其次水云母,少量高岭石、三水铝石; 有机质中N含量高,K中等,P缺乏。 CEC、BSP(60%)高; 保肥性强。 特点 酸); 土壤较粘重,保肥性高。 分布 暖温湿润气候区的山地、平原。 客土法,依据粘重程低山丘陵区,是粮油棉的重要产地。 山坡丘陵地区防止水土丘陵山地为主,湿度大、多云多雾的地区为主。 利用石灰肥料中和酸; 使用碱性/生理碱性肥进行合理种植; 增施磷肥; 做好水土保持。 度掺砂土或者粘土; 流失; 改良生物改良; 利用 砂土可种植生长期短、耐涝的作物,如需多施肥; 改良粘性,施有机肥或平原腐殖层薄、养分少,料; 蔬菜、瓜果、糖料等; 掺沙等;

- 13 -

粘土可种植生长期长、耐旱的作物,如粮食作物。

2.2土壤剖面 剖面挖取要点:

①挖取要点: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暴漏出来的垂直截面。挖掘长2m宽1m的坑(挖至母岩或地下1m处),观测面向阳(有利于充分的阳光照进,帮助观察),对面挖成阶梯状,表层土分层堆两边,不能挤压践踏,回填时后挖的先填回,观察面不可堆土。

②自然剖面:例如可选取盘山公路内侧作为观测点,削掉表面10cm左右土

干旱地区要修建水利工程(黄粽壤分布区水热不均)。 壤即可;

③土层划分:土层分为枯枝落叶层(O)、腐殖质层(A)、过渡层、心土

层(B)、母质层(C)、基岩(R)。主要依据颜色、结构、质地等因素对所挖取土壤剖面进行分层。 剖面观测内容

①每层厚度;

②比较颜色:用蒙塞尔土色卡进行对照,判断土壤每层色调、彩度和亮度; ③结构:分为块状、柱状、粒状、团状; ④松紧度:使用硬度计,读取外圈走的数;

⑤酸碱性:取少量土(黄豆大小)放入调色盘,将土壤弄散,滴加指示剂,用量为刚好能浸润出来,等半分钟,轻轻摇动,看观察土壤边缘的颜色,对比比色卡的颜色,判断酸碱性指数;

⑥质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分为砂土、壤土、粘土;

表2质地干测法

质地 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 14 -

鉴别方法 无土块 土块一碰就散 土块稍微用力可捏散 基本都是土块、较硬 全是土块、有刺手感 全土块、有刺手感、锤子才可锤散

表3质地湿测法 质地 砂土 砂壤土 轻壤土 中壤土 重壤土 粘土 搓不成球 鉴别方法 搓成球不成条、成球易散 光滑成球,但不能弯曲,不能提 成球成条,条无裂缝,提起不断,成环会断 成球成条,提起、弯曲成环不断裂,压扁有裂缝 成球成条,提起、弯曲成环不断裂,压扁无裂缝 注:取少量土弄散,选出石块,加少量水和成不黏手状态

⑦水分:分为干土、润土、潮土、湿土;

表4干湿度区分表

分类 干 润 潮 湿 鉴别方法 取少量土壤置于手中,吹气尘土飞扬 吹无尘土,在手上无凉意 土壤在手上有凉意,留有湿印,挤不出水 有凉意,土壤可挤出水来

剖面数据记录

表5七里冲路土壤剖面

土壤分层 腐殖层(A) 心土层(B) 厚度 PH值 5.6 5.2 结构 团粒 块状 颜色 暗棕7.5YR3/4 黄综 10YR5/8 枯枝落叶层(O) 0-13cm 13-44cm 44-88cm 结论:厚层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

- 15 -

图6七里冲路土壤剖面

表6仙人洞阳明路土壤剖面

土壤分层 枯枝落叶层(O) 腐殖质层(A) 心土层(B) 过渡层(BC) 母质层(C) 厚度 0-5cm 5-13cm 13-32cm 32-48cm 颜色 黑综7.5YR2/2 黄综10YR5/8 淡黄综 2.5YR6/6 女儿城砂岩,残积母质 PH 4.6 4.0 4.2 质地 砂壤 中壤 结论:厚层坡积大月山砂岩山地暗红棕壤

表7土壤剖面

土壤分层 厚度 颜色 结构 硬度 PH 质地 根系 枯枝落叶层(O) 腐殖质层(A) 0-2cm 2-26cm 团粒 14 多 中 黑综 7.5YR2/2 4.2 轻壤 - 16 -

心土层(B) 26-57cm 黄综 10YR5/8 块状 25 5.6 中壤 少 过渡层(BC) 57-80cm 淡综 7.5YR5/6 块状 19 5.4 轻壤 微 母质层(C)

表8三宝树柳杉林土壤剖面 >80cm 土壤分层 厚度 颜色 PH 质地 腐殖质层(A) 0-21cm 暗棕 7.5YR3/4 4.8 中壤 心土层(B) 21-51cm 黄综 10YR5/8 4.0 轻壤 漂洗层(E) 51-72cm 综 7.5YR4/4 4.4 中壤 结论:厚层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黄壤

图7三宝树柳杉林土壤剖面

2.3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最活跃的因素、主导因素)

①生物作用形成有机物质,把太阳能引入成土过程;

- 17 -

②形成转化土壤腐殖质; ③加速岩石矿物风化; ④活化土壤养分;

⑤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热量等性质(如增强酶活性,提高CEC等); ⑥刺激作物生长(例如赤霉素);

⑦改善土壤环境,微生物科分泌抗生素,提升抗病力; ⑧植物影响土壤类型。

气候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①影响岩石矿物风化,温度高风化快,温度低风化慢; ②影响土壤物质的淋溶,湿润向下淋溶,干燥则就地累积; ③影响土壤性质; ④影响土壤有效养分; ⑤影响土壤矿物组成; ⑥影响土壤的类型。

地形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①影响土壤厚度:山顶较浅,山坡较厚,影响植物生长; ②影响土壤性质:坡度大粗粒留下,坡度小,土较细; ③影响水土流失:坡度越大越严重;

④影响土壤发育:坡地土壤易被冲走,使得土壤处在形成的初始阶段,延

缓了土壤的深度发育;

⑤地形变化产生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⑥导致一些特殊的非地带性土壤,例如山地沼泽土的形成。

时间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①随时间推移,土壤与母质的差异加大; ②随时间推移,土壤的发育程度越来越深。

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①母质性质深刻影响土壤性质:母质颗粒较细的话,成土后粘重; ②影响土壤发育程度:母质疏松的话,成土快,反之慢;

③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石灰岩形成的土壤Mg、Ca高,磷矿形成的土壤中含

P较高;

④是土壤的基础(骨骼)。

人为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①改变土壤类型:例如水稻土; ②培肥土壤;

- 18 -

③通过改变地形,从而改变土壤; ④人来防止土壤流失; ⑤改变土壤成分性质; ⑥选择植被综合利用土壤;

⑦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破坏,肥力下降; ⑧毁林开荒会加剧水土流失,开矿破坏土壤结构; ⑨城市化占用土地; ⑩人类活动污染土壤。

质地改良

客土法 砂参粘,粘参砂 施用有机肥 改善弹力结构 结构改良剂 缺点:1.造成污染 2.价格昂贵 3.植物部分

庐山植物园植物记录

表9植物园记录 中文学名 水杉 拉丁学名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W. C. Cheng 日本柳杉 ryptomeria japonica (Linn. f.) D. Don 圆头柳杉 Cryptomeria japonica (L. f.) D. Don cv. 金钱松 Pseudolarix amabilis (J. Nelson) Rehder 青荚叶 Helwingia japonica (Thunb.) Dietr. 浙江新木姜子 Neolitsea aurata (Hay.) Koidz. var. chekiangensis 樟科 新木姜子属 山茱萸科 青荚叶属 松科 金钱松属 杉科 柳杉属 杉科 柳杉属 科 杉科 属 水杉属 - 19 -

野黄桂 Cinnamomum jensenianum Hand.-Mazz 雷公藤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乌饭树 喜树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 领春木 Euptelea pleiospermum Hook. f. et Thoms. 石虎 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毛花猕猴桃 红花油茶 Actinidia eriantha Benth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 猕猴桃科 山茶科 猕猴桃属 山茶属 芸香科 吴茱萸属 昆兰树科 领春木属 杜鹃花科 蓝果树科 越橘属(乌饭树属) 喜树属 卫矛科 雷公藤属 樟科 樟属 四照花 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Fang var. chinensis (Osborn) Fang 枸桔 oncirus trifoliata Raf. 油茶 amellia oleifera Abel. 四川山矾 ymplocos setchuensis Brand 中华蜡瓣花 orylopsis sinensis Hemsl. 玉兰 麻栎 Magnoliadenudata 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山茱萸科 四照花属 芸香科 芸香科枸桔属 山茶科 山茶属 山矾科 山矾属 金缕梅科 蜡瓣花属 木兰科 壳斗科 木兰属 栎属 - 20 -

黄杉 银鹊树 杉 PseudotsugasinensisDode Tapiscia sinensis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松科 省沽油科 杉科 银鹊树属 杉属 白檀 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 山矾科 山矾属 小蜡 三叶海棠 青榨槭 映山红 Ligustrum sinense Lour Malus sieboldii Acer davidii Franch. 木犀科 蔷薇科 槭树科 杜鹃花科 女贞属 苹果属 槭属 杜鹃花属 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灯笼花 Enkianthus quinque florus 杜鹃花科 吊钟花属 天目铁木 普陀鹅耳枥 结香 三尖杉 Ostrya rehderiana Carpinusputoensischeng Edgeworthia chrysantha 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 f. 桦木科 桦木科 瑞香科 三尖杉科 铁木属 鹅耳枥属 结香属 三尖杉属 马醉木 糯米条 肉花卫矛 大果卫矛 红皮糙果树 pieris japonica Abelia chinensis R. Br. Euonymus carnosus Hemsl. Euonymus myrianthus Camellia crapnelliana Tutch 杜鹃花科 忍冬科 卫矛科 卫矛科 山茱科 马醉木属 六道木属 卫矛属 卫矛属 山茱属 红毒茴 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 具柄冬青 lex pedunculosa Miq. 木兰科 八角属 冬青科 冬青属 - 21 -

多花泡花树 Meliosma myriantha Sieb. et Zucc. 圆锥秀球 ydrangea paniculata Sieb. 落羽杉 H虎耳草科 绣球属 青风藤科 泡花树属 Taxodium Rich. distichum (L.) 杉科 落羽杉属 橉木樱 Padus buergeriana (Miq.) Yü et Ku 蔷薇科 稠李属 大青 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马鞭草科 大青属 金缕香科 枫香树属 猫儿刺 Ilex pernyi Franch. 冬青科 D交让木科 冬青属 虎皮楠属 交让木 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 云锦杜鹃 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 杜鹃花科 杜鹃属 植物群落样方调查

调查地点:天狗洞附近的路旁

''E 位置:29o33'63''N,115o18'90.8 坡度:12o 坡向:西南 海拔:1093m 群落:日本柳杉群落(树高平均20m左右)

表10调查样方记录表 层次 T层 S层 学名 柳杉 柳杉幼苗 冬青 细枝柃 盖度·多度 4·5 +·+ +·+ +·+ - 22 -

漆树苗 高粱泡 灯台树 白檀 五裂槭 隶棠花 胡颓子 山尖杉 箭竹 油茶 羊尿泡 山橿 美丽胡枝子 厚朴 革叶绣球 乌饭树 一把伞南星 层间植物 狗枣猕猴桃 荩草 日本金星蕨 大花斑叶兰 紫萁 草本层 菝葜 麦冬 狗脊蕨 地榆 矛叶荩草 庐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

1、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 23 -

+·+ +·+ +·+ +·+ +·+ +·+ +·2 +·1 1·1 +·+ +·1 1·1 +·1 +·+ +·+ +·+ +·+ +·+ 5·5 +·2 +·1 +·+ +·+ +·+ +·2 +·+ +·+

2、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于海拔600米—900米(西北坡)或700米——1000米(东南坡)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3、山地落叶阔叶林东南坡在1000米~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米~1250米左右,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发育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呈微酸性反应。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4、山地针叶林分布在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这里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植物保护方法

建立保护区(就地) 保护物种、生境 圈地保护 (动)植物园 立体保护 冷冻细胞

4.地质部分

庐山地质情况简介

庐山长25公里左右,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地垒式断块山,是断裂裂隙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

- 24 -

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下面将列举一些庐山在强烈上升的证据:

2、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如海会、秀峰寺等)高差虽然大(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 3、庐山早期形成有夷平面和宽谷中堆积的网纹红土层,其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这与庐山强烈上升有关。

4、由于庐山山体强烈上升,因而使山麓地带广泛堆积了砂、砾石层及巨砾。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1、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高峻、陡峭,未遭破坏,只有少数被沟谷切成三角面

图8庐山地貌示意图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四,庐山主要地质遗迹 庐山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

- 25 -

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庐山的地质构造运动

断层构造:①龙首崖断层:北部山体强烈抬升,崖身相对高度300多米,与 铁船峰相对,中间发育石门涧峡谷,此崖为断层崖; ②五老峰断层;

③锦绣谷:西北侧山体强烈抬升形成大断裂。 褶皱构造:①牯牛岭为单斜山;

②铁船峰、五老峰等有明显褶皱;

③大月山、女儿城为背斜,中间大校场谷地为向斜。

5.人文与规划部分 庐山山区开发过程

1886年以前,庐山还是一片少有人涉足的荒地,常住人口不过百人。这里曾是陶渊明、李白等古代山水诗人的乐园,第一次进入现代人的视野,和英国人李德立有关。

15年11月29日,英国驻九江领事与当地签订协议,根据协议,李德立以“每年十二千纹银”的低价租得长冲谷一带,共约4500亩土地,租期长达999年。长冲谷一带,李德立取名为“cooling(凉爽)”,按音译,即是现在的牯岭。随后的33年里,李德立将牯岭的土地卖个了西方各国的洋人们。李德立和他的各国住户们,开展了庞大的别墅修建工程。到了1927年的时候,山上已经有别墅560栋,满山金发碧眼的洋住户两三千人。

牯岭在洋人手里经营了40余年。1936年元旦,中国正式收回避暑胜地牯岭。这时,牯岭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东谷地区成为外国人聚集的“洋人区”,有的教堂、医院和学校。西谷也有少部分外国人别墅。两者之间衔接地带的牯岭镇,则是为外国人生活提供服务的“华人区”,也被称为“棚户区”。

1949年后,庐山管理局修缮了山顶上数以千计的别墅,庐山成了干部、工人、劳模的疗养地。非常喜欢庐山。1959、1961、1970年,三次庐山会议,每一次会议都影响了时局,并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后,牯岭镇则开始了“新一轮建房小高峰”。1980年上映的电影——《庐山恋》。带动了整个牯岭的再次变革。在旅游业的蓬勃刺激下,庐山周边愈来愈多的居民,开始从事旅游业。牯岭镇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如今庐山不堪

- 26 -

人口重负,山上房源紧张,房价上涨,庐山风景区管理局宣布了一项将大幅改写历史的计划——2010年后,牯岭镇的1.2万居民,将被迁离这个他们世代生活了100多年的名山小城,迁往山下的新城。

庐山旅游开发现状:

(1)开发历史:“匡庐奇秀甲天下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句脍炙人口诗篇,千年来,成为中国人对庐山众口皆碑的评论,这些盛赞,千年来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并已成为世界华人的习用成语。庐山的美妙难识的境界,也随着这些话,而更使人们向往,庐山是中国名山中,最早以文化群体的杰出创造,载入中国历史的。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在庐山修建别墅开启先例,庐山的别墅如雨后春笋拥挤了起来,可以说庐山的开发有相当长的历史。

(2)开发现状:经过长期的开发庐山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广告宣传到位,形象打造完美,各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接待能力强大,全区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生态观光、佛教文化、休闲娱乐、农家餐饮等特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2009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3.09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2.01万美元,同比增长22.0%;接待游客总人数191.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5392人次,同比增长21.8%。经济、社会等效益良好,在全国旅游开发中都有很好口碑。

庐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和生态旅游开发

(1)保护性开发景区生态环境资源,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

结合江西旅游区旅游资源构成和庐山风景区的特点科学设置生态旅游项目,编制庐山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和生态旅游指南。制定依据原则有: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4)预防为主,治、建、保并重的原则;5)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制化、管理科学化的原则。并根据庐山生态旅游最佳容量,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

(2)景区功能和结构分区

搞好牯岭镇建设规划,通过地区立法将周边相关林区分别划分为生态保护区或者自然保护区,进行相应的功能分区,并妥善加以保护;保护好别墅等古建筑特色,民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应在体量、色彩、风格上与现有风格一致,并与环境协调;严格控制景区内人行石板路的宽度。

对景区周边进行生态恢复和改良,搞好景区内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繁育工

- 27 -

作,保护野生动植物,把庐山建设成珍稀植物、名贵药材、观赏花卉与植物、名优土特产的观赏园。对于因道路、宾馆及游乐设施修建所砍伐、破坏的植被,开发者必须就近进行等绿量的植被来补偿。

(3)加强和完善景区旅游配套设施

在景区完善供水设施及污水预处理设施,宾馆必须有中水处理系统,景区停车场、观景台以及沿途石板路均要求设置便民垃圾箱,一线和二线各设一个垃圾中转站,垃圾日清后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

(4)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生态旅游的主体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两者的素质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庐山生态旅游环境的质量及开发效益。首先要加强旅游管理者和旅游服务人员的生态旅游培训。同时,建立完善的庐山生态旅游服务中心和生态环境监测站,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进行管理监测,并对其实施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将生态旅游者真正变成为庐山旅游文化的传播者。

(5)挖掘生态旅游项目,做好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这一点是保持庐山旅游区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庐山生态旅游的持续开发,必然使得庐山在同类旅游景区内保持有利竞争。生产无毒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并做好土特产开发、加工和土特产旅游消费。可在淡旺季分别推出有特色的山地别墅文化节、道教文化节等或歌舞节目,以丰富游客的生活及吸引客源等。

六、实习总结

虽然不是第一次游览名山。但出发前就对这次旅行充满期待。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野外实习,更是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这次庐山之行让课本中枯燥的知识都跃然于眼前。在这短短的一周之内,我们去了许多地方:有牯岭气象站、如琴湖、花径公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芦林湖水库、庐山博物馆,还有三叠泉瀑布、含鄱口、五老峰、庐山别墅群等等。无论是如琴湖的柔美婉约,锦绣谷的花团锦簇,仙人洞的奇特,还是博物馆的琳琅满目,三叠泉的气势磅礴,别墅群的迥异风格等都让我难忘。

这次庐山之行可谓是一次“深度游”,每天不同的旅游路线,偏僻的小路,加上各个专业老师们的讲解,让我们在短短几天内就对偌大的庐山有了深度的了解,游览景点之多,信息量之大, 是任何一个旅游团或者自由行无法企及的。

在庐山,吃住条件不是很好,每天吃着馒头和咸菜。走十几公里的山路,虽然有些劳累,但也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砺了我们的意志。正是这种不安逸的快乐的经历,才会是日后回忆起来最难忘的部分。

在庐山实习中,还要感谢陪伴我们的老师们。很多老师都来庐山十多次了,

- 28 -

却依然不厌其烦的和我们一步步的走完实习路线,没有半点怨言。每次翻山越岭之后大家都很累了老师们还要给我们讲课,杨老师和涂老师总是身先士卒的帮我们探路,就算眼睛不舒服也坚持陪我们走完这趟旅程……

当然,通过对庐山风景区地貌、植物、土壤、水文、气象、人文等方面的实习考察,我在了解庐山自然、人文知识过程中,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拓宽了视野。对地理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以后的专业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学好本专业有了更多的信心。这次实习,不仅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集体观念,也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和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庐山实习是一次美好的回忆,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给予我们的指导与照顾,感谢小伙伴们团结与扶持。希望多年后还能再一次聚首庐山!

实习日志

实习起止时间:2017年9月3日—9月9日

实习名称 专业综合实习 实习性质 地理综合实习 - 29 -

9月3日,早上下着小雨,我们在学院门口坐上开往庐山的大巴车,心里对未来七天的实习充满了期待。经过四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庐山的牯岭镇。吃过午饭后老师带我们取到了月照松林,学习了庐山区整体的地势起伏。然后我们去了庐山气象台,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天气是怎样进行观测的。结束后我们又回到了牯岭镇。 9月4日,早餐后领了午饭和水带在身上,准备开始一天的实习。首先我们来到了飞来石,一路走走停停经过了花径、如琴湖、白居易草堂和仙人洞。吃过午饭后又去到了大天池,老师还给我们留了一个思考题“大小天池为什么大雨不溢、大旱不干?”带着疑问离开后我们又去到了龙首崖,是一个沿着断层发育的陡崖。 9月5日,我们一路上坡到达了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在这里老师用实物演示的方法给我们详尽的讲授了河流袭夺的过程。我们又去了大校场谷地,老师介绍了很多第四纪的棕黄色混杂堆积物,还让我们再一会要去的庐山博物馆中找到相应的岩石及模型。从博物馆出来后,还集体在毛的雕像前合了影。 9月6日,今天又下起了雨,所以当我们去到芦林湖的时候只看到了望江亭,都没有看到对岸的U形谷,但景色依旧很美。雨越下越大,却没有阻止我们的脚步,我们去看了上千年的三宝树,是一棵银杏树和两棵柳杉。一路冒着小雨我们去了黄龙潭,还洗了手。最后一站是小天池,爬了不知多少层台阶,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9月7日,我们先去了雅庐别墅,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建筑的知识。之后一路走到了庐山植物园和含鄱口,在植物园里我们看到了好多种不同的植物,还在各式植物间悠闲地吃完了午饭。 9月8日,这是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乘坐巴士去到了五老峰,一路上边走边拍照,不知不觉就走完了五座峰。下午又去了三叠泉,虽然来回都坐了巴士,但这一天还是走路最多的一天,虽然累但很充实。 9月9日,吃了早饭后我们带着不舍坐上了回武汉的大巴车。 这几天通过对庐山风景区地貌、植物、土壤、水文、气象、人文等方面的实习考察,我在了解庐山自然、人文知识过程中,巩固了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拓宽了视野。对地理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实习,不仅磨砺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集体观念,也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和与老师之间的感情。 庐山实习是一次美好的回忆,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给予我们的指导与照顾,感谢同学们的团结与扶持。

- 3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