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来源:九壹网
风景园林历史

DOI:10.12233/j.gdyl.2021.01.010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Stage Research of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Suzhou

王守富 何利华*

WANG Shou-fu,HE Li-hua*

摘要:拙政园为苏州古典园林的经典遗存,在中国园林文化、园林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考据了拙政园的始建时间、初始规模、历史分期,认为拙政园始建于正德四年(1509年)至正德八年(1513年),建成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初始规模包括了现在的东、中、西三部分。按照时代变迁和园林形式变化,拙政园的历史沿革大体可分为明至清初的山林雅致时期(1509—1662年)、清代的繁复变迁时期(1662—1911年)、至新中国早期的破败毁坏时期(1911—1951年)以及新中国文管部门接管拙政园后的保护恢复时期(1951年至今)4个历史时期。关键词:拙政园;江南园林;苏州园林;园林史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1(2021)01-0042-04收稿日期:2020-08-12修回日期:2020-10-19Abstract: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is the classic remains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garden culture and garden history.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mencing time, initial scale, and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and concludes that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was built from the 4th year of Zhengde (1509) to the 8th year of Zhengde (1513) and was completed in the 12th year of Jiajing (1533), with the initial scale forming by the current east, middle, and west parts. According to the dynasties and the changes in the garden form,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4 periods: the elegant period of mountains and forests (1509—1662) from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period of complex changes of the Qing Dynasty (1662—1911), the period of ruin and destruction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early days of New China (1911—1951), the period of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fter the New China cultural administration took over the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1951—present).Key words: 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 Jiangnan Gardens; Suzhou Gardens; Garden histor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苏州拙政园由王献臣建于明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遗存,在中国古典园林史的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我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范例。

现拙政园包括中部(主体)、西部(旧“补园”)、东部(原“归田

2

园居”3个部分,占地约4.8 hm(图1),)

测。魏嘉瓒先生对前人著述中关于拙政园建设时间的论述进行了梳理:“自明末清初的徐树丕《识小录》说

是‘正嘉间’,到之后的钱泳《履园丛话》、顾公燮《消夏闲记》、顾正涛《吴门表隐》、陈去病《五石脂》

为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从始建至今有500余年历史。对于这样一座在历史、学术和技术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园林,从历史沿革进行认真考据,并进行合理分期,有利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保护与研究。

1建造时间与规模

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文件记载和可靠的考古证据,拙政园开始建设的时间仅能依靠有限的文献资料进行推

图1 拙政园平面图

42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History

以及清朝、的苏州志书等等,说是建于‘嘉靖年间’”

[1]219

未停止拙政园建设,仅未在园中饮宴等。正德九年(1514年)应为拙政园在池心,而且从前水面很大,与中部也能通连,东边的界墙,就是建在瓦砾之上。这个情况和西部差不多。因。在这些文

献书籍中,徐树丕的出现最早,草成,园中饮宴,文徵明作第一首题《识小录》最有可能接近,故可以得到拙政园是在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建设,但时间跨度太长。不过,也可能是因为古代大型园林建设周期长,拙政园从正德年间开始建设,至嘉靖年间才建成。那么依《识小录》,拙政园始建于正德年间。刘敦桢先生的著作《苏州古典园林》中拙政园部分第1页的“注3”内容为:“按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中‘君甫及强仕,即解官家处,所谓筑室种树,灌园鬻蔬,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者,二十年于此矣’,推算建园之始应在正德八年(1513年)。又依王献臣《拙政园图永跋》中‘罢官归,乃日课僮仆,除秽植楥,

饭牛酤乳,荷臿抱瓮,业种艺以供朝夕、俟伏腊,积久而园始成,其中室卢台榭,草草苟完而已,采古言即近事以为名。献臣非往湖山,赴庆吊,虽寒暑风雨,未尝一日去,屏气养拙几三十年’,推算建园之始应在正德四年(1508年)

[应为1509年]左右[2]40。”此项研究纠正了前人“拙政园始建于嘉靖年间”的说法,将拙政园始建年代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在正德四年或正德八年。魏嘉瓒先生认为王献臣在正德五年“丁忧”,三年间应不能建房,故拙政园始建时间应定为正德八年

[1]219

。这是他认

为的数条理由中最有说服力的。但也不能排除正德四年建园的可能性。如王献臣正德四年建园,正德五年丁忧,按《唐律疏仪》中“父母之丧,法合二十七月,二十五月内是正丧,若释服求仕,即当不孝,合徒三年;其二十五月外,二十七月内,是‘禫制未除,此中求仕为‘冒哀’合徒一年”,实际守孝为2年2个月,则从正德四年到正德八年,即使王献臣在服丧期间不进行施工,也可以有接近2年的时间进行园林的整理、改造。按汪菊渊先生对王献臣的考据:“他在为政期间,贪婪、享乐,司空见惯,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当时的大宏寺并不是废地,寺庙还在,庙里还有佛像与和尚”

[3]812

。按此品

行考据,实不排除王献臣在居丧期间

拙政园的诗文《饮王敬止园池》。而后此初步断定拙政园的原有规模应该包人多根据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中落括中、东、西三部”[9]99~100。

款“明嘉靖十二年”,将拙政园建成时据以上推测,拙政园草创于明代间定位在嘉靖中期。古人确有完成某些正德四年至八年,大成于明代嘉靖引以为傲之事项后勒石作记的习俗,因十二年。现东部、中部、西部原属拙此,极有可能是至嘉靖十二年(1533年),政园旧址,东部很早就被分割出去,

经不断增改,王氏认为园林已达大成,据魏嘉瓒先生考证,在1938年汪伪故邀好友游园,而文徵明亦作记。

江苏省占据拙政园时,归田园居在拙政园建成时,今东部是否和拙政园中间隔墙被打通,此后东部属于其范围,现尚有争议。按“广袤

才又重新并入拙政园[1]215~216。

二百余亩,茂树曲池,胜甲吴下”[4]的说法,原有的面积比现在苏州博物2分期依据

馆(原拙政园民居部分)和现拙政园的总面积都大,故从面积上看,现东

对于拙政园的历史沿革,刘敦桢园部分属于拙政园的可能性很大。刘先生曾依规模、布局变化分为5个时敦桢先生认为:“明中叶建园之始,……期:“ 王献臣所建之拙政园”时期、“康当时范围约包括今日拙政园的三部熙初年吴三桂婿王永宁据有今园之中、分”[2]40。汪菊渊先生认为:“崇祯四西二部”时期、“官产变民产”时期、年(1631年),拙政园东部十多亩地太平天国阶段、太平天国以后[10]。此荒废后,为侍郎王心一买去。崇祯八

种划分确实对园林规模和布局变化作

年(1635年),建成‘归田园居’”[3]814

。出了考虑,但作为历史沿革来说,其周维权先生认为:“拙政园……后来在历史的连续性上不够严谨。因此,

分为西、中、东三部分”[5]。这几位学笔者认为拙政园的历史沿革过程中有者应是支持今东部原属拙政园范围的以下两点分期依据:

观点。另有学者支持东部原非拙政园1)拙政园经历的时代变迁。拙范围的观点。陈从周先生认为:“如政园自建园经历了明代、清代、今东部新辟的园林,则又是从另一直到建立新中国,每个时代或多或少园—归田园合并过来的”[6]。童寯先对其产生了影响。

生认为:“东临故为明季王氏归田园,

2)拙政园的景观特点变化。在

已荡无一物矣”[7],“园西乃另一园林,500余年历史中,拙政园几经朝代更原系满洲园[即拙政园]一隅”[8]。魏迭,数度兴废,期间园林特点发生了嘉瓒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史》中更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发生的时期也基给出了4点推断支持此观点[1]216~217。本与历史变迁相一致。

但汪星伯先生在对拙政园进行修复重建时的考古发现,为东园归属盖棺定3历史沿革分期的变迁

论。据汪先生手稿:“1956年扩建时,

因挖池取土,发现大片瓦砾,经过清按以上依据,可将拙政园的历理,地下出现了一座假山,原先堆叠

史沿革划分成4个时期(表1~4),

表1 山林雅致时期历史变迁(1509—1662年)

园林分区

1509—约1543约1543—16311631—16531653—1662

西部中部王献臣经营拙政园

徐少泉及后人经徐少泉及后人经营拙政园陈之遴所有并修复营拙政园

东部

王心一购得建“归田园居”

2021年第1期 Vol.43/2004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风景园林历史

表2 繁复变迁时期历史变迁(1662—1911年)

园林分区

西部中部1662—16791679—1683

1683—1736

1736—18601860—18631863—1871

1871—1876

1876—1911

叶士宽所有,改名书园汪氏所有书园张履谦购得,改名补园充公后为王、严两镇将

所有,再后为王永宁所苏松常道新署可能为民居太平天国忠王府八旗奉直会馆(住宅部分)+拙政

蒋棨翻修,改名复园江苏巡抚衙门

得并大改东部

王氏归田园居逐渐破败

表3 破败毁坏时期历史变迁(1911—1951年)

园林分区

1911—1938

1938—19451945—1949

1949—1951

西部张氏补园

张氏补园

八旗奉直会馆改奉直会馆,拙政园陆续

中部做经营场所及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伪办公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苏南行政区苏

并于1937年遭受轰炸借拙政园为校舍

州专员公署

东部

王氏所有

表4 保护恢复时期历史变迁(1951年至今)

园林分区

1951—1952

1952—1961

1961年至今

西部中部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

园林管理处接手拙政园并大

东部

理并修复

修完毕

园林多有保护与修复

分别为明至清初的山林雅致时期门外下塘徐氏的徐少泉,之后徐氏在(1509—1662年),清代的繁复变迁此居住百余年。

时期(1662—1911年),至新中1631年(明崇祯四年),刑部国早期的破败毁坏时期(1911—1951侍郎王心一弃官归田后购园东部荒地年),新中国文管部门接管拙政园后建园,于1635年建成,名“归田园的保护恢复时期(1951年至今)。

居”

[1]214

(即现拙政园东区)。

3.1山林雅致时期(1509—1662年)

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兵此一时期以王献臣返乡筹建拙政入据苏州后,拙政园被占为兵营和养园为始,以清康熙年拙政园充公为止。马场

[3]814

,徐氏后人徐树启不得已将

在该时期,拙政园保持了始建风貌—园售于海宁陈之遴。陈之遴得拙政园以自然风貌为主。虽期间园主也有更后,复加整葺,烜赫一时

[1]225~226

替,但仅为王氏、徐氏、陈氏,虽有拙政园的山林雅致时期大约150修葺,然无风格之大变。大约历程如下:

年,园林的设计与实施均按文徵明、1509年(明正德四年),御史王献臣之思想而成

[11]

,后期园主虽

王献臣还乡,开始筹建拙政园。

有变动,但风格无碍。因而该时期的1513年(明正德八年),自觉拙政园在保持渐远疏朗的自然风貌的官场失意的王献臣草创拙政园,得名同时,体现出当时文人士大夫创造理于西晋潘岳隐居之典《闲居赋》中“灌想之优游天地的愿景,和以自然为师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的生活态度。

者之为政也”。

3.2繁复变迁时期(1662—1911年)1532—1543年(明嘉靖十一年此一时期,大体为清初吴三桂之至二十三年),王献臣之好友、吴门婿王永宁得到拙政园起始至清朝灭画派领袖文徵明,依园景绘成拙政园亡。王永宁得到拙政园后进行了大肆图31幅,并各题以咏景诗,作《王改建,旧貌已无法挽回。在此期间,氏拙政园记》,使当今人们得以窥王拙政园经历了反复分合,园主频繁更

氏拙政园之原貌。约1543年,王献替,公产、民居、园墅轮番更迭,臣去世后[1]225,其子将园输予阊

被大肆建设与多次改拆,其繁复历程44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园(园林部分)

简略如下:

1662年(清康熙元年),拙政园充公,被没为官产,圈封为宁海将

军府,次第为王、严两镇将所有”[12]135

此后,为吴三桂之婿王永宁所得,并大肆改建,大改形貌。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拙政园改为苏松常道新署,复四年新署

裁撤,魏嘉瓒先生认为拙政园散为民居后,为王皋闻、顾璧斗所得[1]228。园之东部(即今中部)大约最早从1736年归太守蒋棨所有[12]140。其对园进行了除秽翻新的大修,并更名为

“复园”

[3]815

。园之西部(即今西部)

归叶士宽,名“书园”[3]815。至此,拙政园呈三园格局。

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李秀成合拙政园中西两部分以建忠王府。到1863年,王府尚未完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拙政园中部入官产,改为江苏巡抚衙门,西部归汪氏所有[3]815。

1871年(清同治十年),江苏巡抚张之万将中部住宅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园林部分恢复拙政园旧称[3]815。

1876年(清光绪二年),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得西部(即书园),聘请画家顾若波等人修葺,更名为“补园”。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拙政园“加以修葺,首改园门,拓其旧制”[1]232。

此一时期前后约250年,拙政园完全从最初体现高雅文人意趣之地,改变为、富商夸耀财富和附庸风

雅之所,其园林风格从文人之雅致走向了世俗之华丽,追求人工创造、精致装饰。

3.3破败毁坏时期(1911—1951年)

该时期大体以推翻清,成立

为始,以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保护、

修复拙政园为终。这一时期国家多灾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Landscape History

多难,战争频繁,拙政园有被利用、有被毁坏,而少有被保护与修复。整个时期,建筑、园林布局遭受前所未有之毁坏。其间历程简略如下:

1911年,中华成立,八旗奉直会馆易名为奉直会馆。因会馆经济不历史文物的一贯指示,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延请专家名匠,希冀以原样加以修缮。1952年10月修缮工作竣工,11月6日拙政园中部与西部对市民开放。

1952年下半年,市园林管理处直会馆”新中国文管部门接管拙政园。、这样分期时间线较为清晰,可以为拙政园的考古、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由于历史文献对王献臣记载较少,且拙政园历经多次大变,故而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仅考证了拙政园的时间沿革,未对历史变迁中拙政佳,拙政园一度对外开放为游乐、吃茶、成立,接手拙政园,并于年底再大加

说书、唱戏的场所。之后,其曾先后被辟作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

[1]233

1937年,日军轰炸苏州,拙政园受到大量破坏,远香堂破损,南轩被焚毁[9]7;同年作为临时收容所。

1938年,陈租用拙政园为伪办公处,并租补园,期间稍有修葺。陈群任伪期间,于补园建日式木屋一所(现盆景园处),接待日军将领、特务头目[1]234;并且,打通归园田居与拙政园之间的隔墙,此后废园归园田居归入拙政园[9]8。

1945年,抗战胜利,拙政园伪省办公处瓦解。

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

拙政园为校舍,中部为办公、教学之

所及学生宿舍,东部为教工宿舍。补园(即西部)属张氏。

1949年,苏州,社会教育学院迁往无锡,拙政园由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员公署使用。

该时期前后仅40年,但由于各种原因,这座古园几乎被彻底破坏,其土地虽有归属,但在这一时期却几乎沦为公产在使用。经过多次破坏与改变,拙政园彻底失去了明代文人之雅致、清

代世俗之华丽,沦为了近乎民居的存在,失去了早先的艺术价值。此时的拙政园如人生之暮年,夕阳之余晖。

3.4保护恢复时期(1951年至今)

此一时期大体以新中国成立后文管部门接管拙政园为标志,开启了以修复、保护为主的新时期。早期由汪星伯先生主持的修复工作,为拙政园恢复到如今的规模格局和重现明清以来的园林风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直到今天,拙政园的保护、修复和研究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园林工作。其历程简略如下:

1951年11月,根据关于保护

整修(汪星伯先生主持)。

1959年下半年起,修建东部花园、新大门(现在的拙政园入口大门)、芙蓉榭、涵青亭、秫香馆等,于1960年9月完工。拙政园中、西、东三部正式形成当前格局。

1961年3月4日,公布拙政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21)。在十年期间,拙政园成为“破四旧”对象而被关闭,此后曾改名“东风公园”对外开放,倒影楼后改为儿童乐园。此间,园林工作人员未有损毁名园之举,并将古建文物妥善保护。

1979年以来,对园内建筑、假山进行了维修,碑刻、匾额、楹联、家具陈设等陆续恢复。

近70年来,通过相关部门与专家的不断努力,拙政园得到了有效的修复与保护,犹如老树之发新芽。虽与历史风格有些变化,但在恢复古风之理念下,拙政园中部、西部恢复了以华丽为主的风格,而东部景观则以现代公园的风格为主。

4结论与不足

根据对前辈学者关于拙政园历史考证文献的梳理,拙政园的始建时期推断在1509—1513年,于1533年之前园主王献臣对园林进行持续建设而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环境。拙政园初建时即包括了当前的东、中、西三部分,且面积远大于当前的园林部分。根据拙政园经历的时代和园林形式变迁,可以将其历史沿革分为山林雅致时期、繁复变迁时期、破败毁坏时期、

保护恢复时期4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

都有一个事件作为起点,分别为:王献臣回乡营建园林、吴三桂之婿王永宁得拙政园、“八旗奉直会馆”改名“奉

园布局的变化进行考证与复原。今后应对每个时期的园林布局进行复原,更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2)拙政园始建时间仍为推测,无准确史料考证,应进一步进行考证。3)拙政

园在清代由于多有分合,有较多的园主与归属关系,考证及论述不够详尽,应在未来的研究中详细考证拙政园清代历史沿革,形成更为清晰的时间线。

注:图1按参考文献[3]绘制。参考文献:

[1]魏嘉瓒. 苏州古典园林史[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2]刘敦桢. 刘敦桢全集:第8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汪菊渊. 中国古代园林史: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祝圣培,修.(康熙)长洲县志[M]. 蔡立炳,归圣脉,纂. [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684(清康熙二十三年).

[5]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74.

[6]陈从周. 品园[M].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130.

[7]童寯. 江南园林志(典藏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61.

[8]童寯. 东南园墅[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114.

[9]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园林管理局. 苏州史志资料专辑:拙政园志稿[M]. 苏州:[出版者不详],1986.

[10]刘敦桢. 刘敦桢全集:第5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5-76.

[11]蒋晖. 古典园林[M].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15:11.

[12]宁晶. 中国古典园林史年表[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王守富/1979年生/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00)/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与教学

(*通信作者)何利华/1980年生/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00)/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生态学教学与科研/E-mail: 31532339@qq.com 2021年第1期 Vol.43/20045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