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真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蓬头:____________ 稚子:____________ 遥:____________ 应:____________ [3]古诗后两句表现出儿童 。 A. 可爱与机灵 B. 不懂礼貌
[4]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1]用“○”将前两句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季南方农村景物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特点。
[2]诗人范成大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歌特点是( ) A.热情豪放 B.清新自然 C.伤感细腻 D.雄浑壮阔
[3]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它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我知道的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1]“破旧的茅屋”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7
“延安温热的土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与“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表达同样内涵的是哪一句?把它抄下来,并写出它的意思。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完成练习。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站在(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
[4]与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阐述道理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外比较阅读。
雪梅 [宋]卢钺
梅雪_____未肯降,骚人阁笔____。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梅花 [宋]王安石 2 / 7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①凌寒:冒着严寒。②遥:远远地。③知:知道。④为(wèi):因为。⑤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1]读《雪梅》完成下面练习。 (1)把《雪梅》这首诗补充完整。
(2)在诗人笔下,“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表明了梅雪争春,谁也不肯相让。而诗人也无法评判,这是因为二者各有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______,雪没有梅______。
[2]读《梅花》,完成下面练习。
(1)“________”一词点明了梅花生长的地点,“________”一词说明了当时的天气情况。
(2)诗人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比较这两首诗,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两首诗都是咏物诗,都赞颂了梅花的洁白与清香。
B. 卢钺写道“梅雪争春”,王安石写道“独自开”,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C. 《梅花》歌颂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D. 《雪梅》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要谦虚礼让,和睦相处。
6. 课内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不同。 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3]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角度观赏庐山,看到山的姿态和形状各有不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3 / 7
明月撇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撇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诗中哪些诗句表现了夜的“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默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从古诗中找出两组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诗中,诗人苏轼从 ___________几个角度观赏庐山。
9. 课内阅读。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_________的精神。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_______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________,“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__________,更突出了将军的__________。
[2]《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外阅读。
小院的夏天
邻家的葡萄藤悄悄地翻过院墙,
4 / 7
带须的嫩尖偷看我的小窗。 窗上的牵牛花爬上瓦檐,
太阳透过青叶在我的桌上洒下绿光。 一只蜜蜂飞进小屋嗡嗡地歌唱, 推开窗子又吹来茉莉花的清香。
[1]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写了五种景
物: 、 、 、 、 。
[2]下面哪个词语不能让人感受到作者把动植物当作了人来写( ) A.翻过 B.偷看 C.飞进 D.歌唱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多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B.作者由窗外写到窗内,读起来很有层次。 C.这首诗应该用悲伤的语调缓慢地朗读。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向往。
[4]读了这首小诗,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我仿佛看到______,仿佛听到______,仿佛闻到______。
11. 阅读欣赏。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读上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首诗歌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文精彩回放。
绿
艾青 (现代)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5 / 7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处是绿的…… ”,这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风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雨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水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______)也是绿色的。
[4]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试写一两句话描绘这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描绘了战士战前饮宴的场景。
[3]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战士们怎样的英雄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积累了哪些边塞诗?请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专项训练。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6 / 7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母亲心灵的广场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
这首诗共________节,每节最后的一个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发现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是押韵,此诗押________韵。 [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
(1)“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这两句诗运用的写法是(______)。
A.对比 比喻 B.排比 夸张 C.对偶 拟人
(2)诗中用“太阳”来比喻母亲,那么诗句“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和“四月的日子/半是烂漫/半是辉煌”中的“又圆又亮”和“辉煌”是在形容(______)
A.母亲的泪 B.儿女的成就
(3)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我们的欢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我们的痛苦”指的是____________。 [3]体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1)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这一小节诗歌?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