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

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

来源:九壹网


四年级北师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内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5

4.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zhē)枝,诸儿竞(jìng jī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外阅读。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_____) A.一群儿子 B.一群孩子 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

(2)彦博以盆取水。(______) A.所以 B.于是 C.用

[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 (1)群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彦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滥:虚妄不实,失实的,假的。②竽:乐器名。③充数:凑数,④南郭:姓,⑤处士: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⑥说:同“悦”,高兴。⑦廩(lǐn)食:官府供给粮食。

[1]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每次必须__________,因此南郭先生请求为他吹等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却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先生便________。

2 / 5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宣王说之。______________

[3]“滥竽充数”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解释。

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 太白感其意(______)

[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李白感受到了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天地。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精卫?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学习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如尝百草的_____________,开天地的___________。课外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3 / 5

10.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孟母戒子

盂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辍(chuò):停止。③誼(xuān):忘记 [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 (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 (_____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未成,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之,曰:‘欲作针。’”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杵成针”的故事最后成为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__________) (2)众皆弃去 (__________) (3)光持石击瓮破之 (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水迸儿得活。 (2)光持石击瓮破之。

[4]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5

13.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溺:______________ 返: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

[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子:___________ 折枝: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之: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道边苦李 B.王戎与诸小儿游 C.王戎七岁 D.多子的李树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