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试练习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试练习

来源:九壹网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考试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这段文字讲述的是_____的故事,本文选自《___》。文中的夸父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2]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1]“折枝”的意思是( ) 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

[2]从“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 [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冕求学(节选)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牧牛陇上_________ (2)窃入学舍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 / 6

已而复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让我们想到另一位古人也是这样刻苦读书的,你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鸡

母鸡孵卵,数周成雏①。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②。 注释:①雏:小鸡。②异:不同。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______) 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它的。 (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______) 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

[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____”画出来。

[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诚实,不可靠。⑦然:正确。⑧故:所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 C.兽见之皆走 皆:都。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

[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2 / 6

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

[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 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 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精卫?结合文本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学习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如尝百草的_____________,开天地的___________。课外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7.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字或词语意思。

尝:_______________ 依然:_____________ [2]文中出现了三处“之”,分别是指什么? (1)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___) (2)人问之。(___________) (3)取之。(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3 / 6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这则寓言可以用一个成语作为题目,请你把这个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 [2]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子无敢食我也!——你不敢吃我!(____)

②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派我做百兽之长。(____) ③子以我为不信。——你不认为我说谎。(____) ④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评价一下寓言中的狐狸,要言之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陪 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父适他往。( ) A.合适 B.恰好 C.舒适

[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

10. 小古文阅读。

孔融让梨

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注释)①值:遇到,碰上。②盈:满。③置:放。④遂:于是,就。⑤故:原因,缘故。⑥从容:很镇定的样子。⑦道:道理。 [1]根据意思选词语。(填序号)

A.宾客盈门 B.唯己独小 C.各得其所 D.尊老敬长 (1)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____) (2)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____) (3)唯独自己的梨子是最小的。(____) (4)来了很多宾客。(____)

[2]下列加点的“故”与文中“何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为精卫。 B.他无故缺勤。

C.故人西辞黄鹤楼。 D.我的故乡在福建。 [3]结合古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猜一猜:孔融会按什么方法分梨呢?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①处横线上。

A.高矮胖瘦 B.长幼次序 C.距离远近

(2)想一想:孔融回答了什么让父亲“大喜”?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②

4 / 6

处横线上。

A.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B.先来后到,公正合理 [4]孔融(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A.懂得谦让 B.体谅父母 C.有礼貌 D.拾金不昧

11. 课文理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_____,“取之”的“之”指的是______。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小古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zhì)地②。鸡子于地圆转未止③,乃下地以屐(jī)齿蹍(niǎn)④之,又不得。瞋(chēn)甚⑤,复于地取纳口中,啮(niè)⑥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掷地:扔到地上。③圆转未止:旋转不停。④蹍:踩。⑤瞋甚:愤怒至极。⑥啮:咬。

[1](词语解释)文中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填序号)

箸(______) 屐(______) A.筷子 B.木鞋

[2](提取信息)王蓝田对这个鸡蛋先做了什么?后来又做了什么?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

①纳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屐齿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提出建议)面对如此性急的王蓝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尝: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5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戎不动,回答问题。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给下列句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问之(______) (2)取之,信然(______) A.代王戎 B.代诸儿 C.代李子

[2]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可知王戎说的是正确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3]王戎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

A.李子树长在路边,环境很不好,不利于李子的生长,导致李子的味道是苦的。

B.李子树长在路边,经常有人经过。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树上的李子早就被人摘完了。现在还有这么多的李子,说明李子肯定是苦的。 [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 ) A.路边的李子都是苦的。

B.和小伙伴们出去玩耍,要懂得礼貌,不论树上的果子多么多,都不能随意摘。

C.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15. 文言文阅读。

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①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②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注释:①旦:早晨 ②百住:数以百计。住,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 好:喜欢 B.每旦之海上 之:到……去 C.从鸥鸟游 从:听从 D.汝取来,吾玩之 取:捉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