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技术》  2019年第6期  总第354期
特别策划“荔枝云”融合媒体云平台建设与实践
毛敏明  苏琦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摘要:“荔枝云”平台是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为主导,按照媒体融合的创新理念,举全台之力,通过台内新闻部门、新媒体部门、电视频道、广播频道、技术部门等多部门联合探讨调研的业务需求,分析总结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业务规律,研究最先进技术发展,历经5年多时间规划建设,以适应融合媒体多种类型业务发展的平台。关键词:融合媒体  云平台  技术平台化  业务产品化  服务生态化  县级融媒体中心1  “荔枝云”平台建设背景与建设需求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立足巩固壮大主流阵地,确立了“云·组团·多终端”的战略思路,系统谋划媒体融合发展,以创新的理念和做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2014年,江苏广电总台根据要求着力谋划媒体融合发展,进行内容生产、技术平台、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制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和策略,着力谋划媒体融合的基础性云平台,形成了云平台建设的整体构想。2015年,总台在牵头编制国家课题《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的过程中,敏锐的意识到媒体融合必须有功能齐备的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撑,于是决定大力投入,将课题研究成果加以转化和运用,充分应用先进技术,规划建设面向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技术平台——“荔枝云”融合媒体平台。 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更新、高清升级换代为契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项目组制定了“荔枝云”平台建设规划与实施步骤,积极推进“荔枝云”平台技术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平台建设规划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建立“多来源内容汇聚、多媒作生产、多渠道内容发布”的全新生产模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全面融合和全新流程再造。第二阶段:整合广播电视、新媒体原有技术系统,重点实施对传统栏节目、综艺节目综合制作的业务重构,建成广播电视制作、新媒作分发的所有业务全台统一的云平台。第三阶段:不断优化和完善平台功能,建立多元化的基于云平台的对外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基于云平台的融合媒体业务的应用服务,充分发挥平台的整体效应。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技术体系。项目组为“荔枝云”平台的建设制定了以下原则。
(1)高安全
平台要具备高安全性,满足《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的要求,确保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业务的连续服务。
(2)前瞻性
平台建设不仅要适应当前融合媒体业务的需求,还要对未来融合媒体业务发展方向有精准的判断,充分考虑到对未来业务变化与创新的支持。
(3)标准化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接口规范协议,能够支持多个厂家参与,不断接入的业务应用,便于用户优选功能应用服务,同时也便于与第三方云平台的对接。
(4)可扩展
平台应具备快速实现资源弹性可扩展的能力,可随时满足业务增长扩容的需要和任何业务资源动态调整的能力;平台应具备多租户的能力,可随时开辟新的业务用户租户服务。
2.2  平台建设原则
“荔枝云”平台建设以媒体融合发展为目标,以各项业务运行规律为
2  “荔枝云”平台整体规划2.1  建设规划
按照总台战略发展规划,以台内
基础,制定符合新闻宣传和产业发展规律的技术体系和策略,既要解决现有问题又兼顾未来发展,又要提升传统业务又支撑新媒体业务,形成支撑
35
特别策划2.3  技术平台规划
“荔枝云”技术平台规划上,充分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采用“租用公有云+自建私有云”的混合云模式,并确立“技术平台化、业务产品化、服务生态化”的建设路线。
“荔枝云”平台在业务部署上遵循业务发展与运行规律:公有云平台面向融合媒体业务与新媒体业务,将与互联网联系紧密的业务,例如汇聚采集类、大数据挖掘分析、简单编辑工具、新媒体生产分发等部署到公有云平台;私有云平台面向传统内容节目生产业务与安全性高的业务,例如视频复杂剪辑、音频制作、调色、节目包装等部署到私有云平台。同时,“荔枝云”平台拓展了高安全区作为融合业务安全域,成为“荔枝云”私有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媒体内容生产与运营、地市台媒体业务运营、办公OA业务等,提供高安全、可扩展的技
术平台和业务应用。“公有云+私有云”的基础架构,为江苏广电提供了传统的平台整体规划如图1所示。
媒体、新兴媒体业务运行的统一平台。整体的云化可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和业务的优化。全台网架构与云平台架构对比如图2所示。
“荔枝云”平台由媒体设施服务层(IaaS)、媒体平台服务层(PaaS)、媒体软件服务层(SaaS)三层架构组成。平台以媒体平台服务层为管控核心,来实现对私有云的媒体设施服务层、媒体软件服务层以及对公有云的全面的业务管控、流程配置和资源的统一管理,以实现公有云平台和私有云平台之间整体业务上的高效协同,从而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平台化技术体系,如图3所示。
3  “荔枝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设计2008年,江苏广电总台在《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指导下,建成了基于SOA的ESB+EMB总线架构的网络化制播的全台网技术架构,有效提升了电视台业务运行的质量和效率。但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采用全台网“板块”式架构,“板块”之间耦合度低,内容交互需要多次迁移,效率较低;“板块”系统建设周期长,从开始建设到投入使用,需要数月时间;资源统筹的效率不高,面对大型季播节目、新闻策划类节目,很难在“板块”间调度制作、存储和后台计算资源。
“荔枝云”平台的建设,坚持“技术平台化”的设计理念,采用云平台
3.1  媒体设施服务层(IaaS)
“荔枝云”平台统筹考虑了融媒体新闻、电视剧、自制栏节目、广播、新媒体和综合办公等台内各类业务的
图1  “公有云+私有云”的平台整体规划
36
《有线电视技术》  2019年第6期  总第354期
《有线电视技术》  2019年第6期  总第354期
特别策划图2  全台网架构与云平台架构对比
图3  “荔枝云”平台整体架构
需求,对基础性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统一进行规划和设计,按需进行配置,并能满足五年到六年的业务发展需求。同时按照IT业通用的云服务标准,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基础资源的弹性共享、动态适配、灵活调用、统一管理。
“荔枝云”平台的媒体设施服务
层由公有云IaaS平台、私有云IaaS平台以及实现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互的高安全区组成。其中,公用云IaaS平台租用了阿里云的云服务器、云存储、
器资源池、数据库资源池、云管理平台等;高安全区则完成大文件交互、消息交互等工作。截至2019年5月,“荔枝云”公有云部分创建了320个
云数据库等基础设施资源及边界防护、计算节点、28个数据库实例、150TB主机防护、态势感知等安全保障服务;私有云IaaS平台采用自建的方式,建设了基础设施资源、虚拟资源池、容
的对象存储;私有云部分共架设了48台刀片服务器、20台高性能PC服务器,部署了近450个虚拟化的计算节点、
37
特策别划96个GPU计算节点、各类数据库服务3.3  媒体软件服务层(SaaS)
器35套,存储则包含16个NAS存储“荔枝云”平台媒体软件服务层节点,总容量近2.5PB。IaaS平台的资部署了满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需要源随着业务的推进不断进行扩充。
的系统类和工具类的应用服务,为台“荔枝云”平台媒体设施服务层内、台外提供基于云平台的融媒体产通过云管软件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的计品服务;并通过统一的用户角色和权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进行限管理,实现了多租户的科学化、系集中统一的管理,并以服务的方式提统化的管控。
供给上层应用,实现按需使用、按量付费。
4  “荔枝云”平台业务推进3.2  媒体平台服务层(PaaS)
过去广播电视传统的制播业务、“荔枝云”媒体平台服务层包括新媒体业务,是通过全台网板块某一资源适配服务、公共能力服务、运营个系统来完成的;而“荔枝云”平台
支撑服务、业务集成服务以及开发接的业务能力,是由PaaS层的统一配置,口服务等五个部分。PaaS是公有云、通过智能工作流引擎驱动调用服务来私有云IaaS和SaaS统一管控的核心,形成的一个个业务产品线。正是基于为融合媒体的各类业务,提供统一的“业务产品化”的设计理念,让江苏配置、运行管理服务,提供统一的支
广电总台融合业务在“荔枝云”平台
撑能力;通过PaaS平台上部署的转码、上快速推进。
拆条、自动技审、大数据分析等公共“荔枝云”平台自建设以来,已服务,为业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处理能在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卫力;通过智能工作流引擎,把SaaS层视频道、城市频道、教育频道、广播的工具、应用进行串接,形成动态、新媒体部、经管部、IPTV、好享购等可创新的业务产品线。
部门使用,在支持总台新闻融合生产、在设计构建“荔枝云”PaaS时,媒资管理和内容运营方面发挥了巨大项目组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是作用;业务快速上线的能力,使“荔梳理融合媒体的各类业务特征,并将枝云”平台在全国“”、党的这些特征转变成智能的、动态的、可十九大、江苏发展大会等多个重大活控的多业务形态,定义出具有电视业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务特征的平台级服务,并形成标准、4.1  支撑融合新闻业务发展
规范和技术管控策略;二是针对业务2016年,总台深化机制改革,发展的动态变化、不可预测,组织架正式组建了“融媒体新闻中心”。“荔构的整合重构,人员、业务流程管控枝云”平台整合全台新闻资源,形成的动态调整,以智能流程引擎为核心“多来源内容汇聚、多媒作生产、进行业务的串接;三是重点解决多个多渠道内容发布”的全新生产模式,应用程序接口的一致性问题,重点实实现了融媒体新闻资源统一调度、新现对SaaS层和IaaS层的统一管理,统闻生产多平台统一管控、新闻多元化筹协调公有云和私有云资源。
传播效果统一把控,构建了全新的新38
《有线电视技术》  2019年第6期  总第354期
闻生产运行机制,形成了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平台化技术体系。融合媒体业务流程如图4所示。4.2  支撑各频道高清化业务发展
“荔枝云”平台整合了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原有全台网架构下的技术系统,实现了多个内容板块的内容汇聚、生产和发布等各个环节的全面云化,完成台内原有全台网体系架构向融合媒体技术平台架构的转化。总台卫视频道季播节目、城市频道、综艺频道、影视频道、公共新闻频道、
购物频道等多个频道的技术系统已从全台网迁移到“荔枝云”平台制作和送播,包括编辑、包装、审片、配音、演播室应用等业务模块,充分利用虚拟化桌面以及云部署的优势,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灵活、方便、高效的进行节目生产制作,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云平台的非编工具制作,并通过智能工作流引擎实现了生产流程动态调配,结合云平台资源弹性、共享、可扩充的特点,全面提升了生产的质量与效率,提高了融合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同时也能快速实现创新业务应用上线需求。
4.3  推进新媒体业务快速发展
新媒体业务在“荔枝云”公有云和私有云融合业务安全域上进行部署,
充分利用“荔枝云”平台能力,打造
微服务化、多租户化的新媒体服务平台。不仅支撑自有“荔枝”、“我苏”两大品牌新媒体系列产品的内容生产与发布,还为南京报业、苏州报业、宜兴广电、金坛广电等地市媒体的新媒体客户端提供内容生产与发布的支撑服务。
《有线电视技术》  2019年第6期  总第354期
特别策划图4  融合媒体业务流程
5  以生态化的服务全力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生产应用与工具服务。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我们还不断进行各类应用和服务
平扩充等云生产能力,在大幅提升业务流程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项目通过对下一代技术架构的应用实践,解决了广电行业融合媒体生产所面对的核心问题,真正形成了对广电总台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的有力支撑。
“荔枝云”平台作为江苏广电融合媒体平台及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唯一的省级技术支撑平台,将采用标准化的接口规范,为更多工具、服务的接入提供“共存、共融、共享、共赢”的生态环境,建立起一个个可管可控、灵活配置的业务产品线,不仅推进总台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同时着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电子商务”的多元化信息服务综合体。CATV
2018年,江苏广电总台积极响应、的接入,为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贯彻落实总重要讲话精神,供融合媒体生产与发布能力、宣传服全面布局,成立市县融媒体工作部,加强“荔枝云”平台技术支撑能力与运营支撑能力,全面支撑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及未来的运营工作。
“荔枝云”平台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拓展“可管可控,灵活配置”的产品业务线,形成对融合媒体业务的服务生态。通过统筹管理、分别授权,不仅可为台内内容生产、分发提供服务,还可为台外各合作媒体、机构提供业务产品和配置灵活的业务流程。“荔枝云”平台上现已部署了二十多家公司、六大类、四十多款融合媒体
务能力、党建/政务/民主服务能力、移动客户端运营支撑能力等。
6  总结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组织的“荔枝云”平台项目技术鉴定会上,专家们给予了“荔枝云”平台高度的评价,认为“荔枝云”平台真正构建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平台化技术体系,实现了融媒体新闻、电视剧、季播节目、综合制作等业务在同一平台的云化生产,具备敏捷化生产、流程可定制和资源水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