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

语文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

来源:九壹网


语文版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课后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诗中第一个“风雨”是指________,第二个“风雨”指的是____________。

[3]下列对“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躲”字所表达的感情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儿女的心灵受到打击时,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 B.表现出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 C.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胆小的人。 D.讴歌了母爱的温暖、无私与伟大。

[4]读了这首诗歌,你会想到哪句歌颂母爱的诗句?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咏水仙 (英)华兹华斯 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 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见一大片鲜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开放, 它们开在湖畔,开在树下, 它们随风嬉舞,随风波荡。 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 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

1 / 6

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1]照样子,写一写。

无穷无尽(ABAC 式):_________、________。 粼粼湖波(AABC 式):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此外文中还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第一、二节通过诗人对水仙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一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古诗,完成下面的题。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翁媪:_______________ 亡赖: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天门山 李白

2 / 6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全诗四句共两层意义,前两句为第一层,着重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后两句为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

“_____________”字,逼真地写出了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两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_____________态美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是

_____________望,一个“_____________”字,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一片”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的情景。

[2]“天门中断楚江开”既是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想象的虚景。说它是实景,理由是_____________,说它是虚景,理由是________。 [3]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碧水东流至此回”意思是长江流往此处因天门山的阻挡被迫改变了流向,折而向东。

B.这首诗的整个画面显得色彩缤纷,最能表现色彩的词语有“碧水”中的“碧”,“青山”中的“青”,另外“日”和“帆”虽不直接表现色彩,但也隐含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C.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D.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没有直接阐发哲理或抒写情怀,但从其呈现出来的山水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他那豪迈奔放的情感。

5. 课外阅读。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鉴”的意思是________;“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诗句。

问它(方塘)怎么会这样的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地流来。_______________

[3]你对诗句中的“活水”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忆江南》诗歌,回答问题。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这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你还知道他写过哪些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一句,看出诗人来过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美在哪儿?抄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6

[4]“能不忆江南?”是( )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C. 陈述句

7. 古诗阅读。

独坐敬亭山

___________,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_________。

[3]我可以给“亭”字加上“_____”偏旁,变成“_____”字,组词________。

[4]翻译诗句,并回答问题。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

[5]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B.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C.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D.作者写这首诗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8. 课内阅读。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____________; 心中的风雨来了, ____________。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选自她的诗集《_______》。 [3]“心中的风雨”比喻_____________。

[4]作者还有另一首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请指出这两首诗的共同情感并简析其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天地。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描写出来。

4 / 6

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那一句是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了作者何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白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解释词语:

姗姗来迟——______________ 徜徉——______________

[2]这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姗姗来迟”描写的是_______,突出它的形态之美,从而衬托出白桦的_____________。

[4]仿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中的“抹”改为“涂”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外类文阅读。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用“ ”画出描写所见的诗句,用“________”画出描写所闻的诗句。

[2]读了诗的前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写景转为抒情。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4]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读古诗,做练习。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____________。 返景入________,________青苔上。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鹿柴”的“柴”的读音是( )。(填序号)

5 / 6

A. chái B. zhài

[3]这首诗中以光亮反衬幽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 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 ,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 , 。”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14.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此诗是 (朝代)诗人 (作者)创作的。全诗紧扣一个“ ”字,表现了诗人对 的感情。

[2]诗的后两句突出了诗人游历过程中心情由________到_________的转变。 [3]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用“ ”画出来。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