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园林差异!
以下图⽂由秋凌景观-露⽔转⾃⽹络重新编辑整理,转载请说明。
世界各民族在各⾃漫长的造园活动中,充分汲取各⾃⽂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的造园艺术形式。
在西⽅,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何园林;在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然⼭⽔式的园林。由于两地强烈⽂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
西⽅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以法国为代表西⽅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何形分割,⼀览⽆余,给⼈以扩⼤、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规则、实则有矩。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上的差异 ?
西⽅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套原则⼿法从室内搬到室外。在西⽅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体、地形、建筑及⼩品等组成⼀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洞开、忽⽽幽闭的⼿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限的变化。园林建筑为求得⾃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再者,对于⼀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建筑与⼭⽯、⽔池、花⽊巧妙地结合。
三、对⽔的运⽤
在西⽅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法的充分表现。常设置⽔池、⽔阶梯、跌⽔、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剧场、⽔风琴等具有⾳响效果的⽔景。
中国园林也⼗分注重⽤⽔,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池为中⼼,⽔池四周环列建筑,从⽽形成⼀种向⼼,内聚的格局,绝⼤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分散⽤⽔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法,把⽔⾯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块,给⼈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差异
以法国为代表的西⽅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整理。花⽊在中国园林中起着⼗分重要的作⽤。        中国园林不同于西⽅古典园林,它并不追求整齐⼀律,所以在树种选择上较灵活,且有两种种植形式:点种与丛植。对⼤型园林,⼤⾯积地丛种密植,将可形成葱葱郁郁的树林,但也要取法⾃然,务使密中有疏⼤⼩相间,⾼低参差错落,做到:虽由⼈⼯种植,却宛如⾃然⼭林。
五、在园林建筑中使⽤雕塑与⼭⽯的差异
在西⽅园林中,很少见到中国园林中的堆⼭叠⽯,但雕塑却⼗分常见。在意⼤利园林中,雕塑造型丰富,姿态各异,多以神祗为主题,或独⽴或作群像,⼤多与喷泉、栏杆、⽴柱、壁龛相结合,瓶饰多以⼤理⽯制作,表⾯饰有图案各异的浮雕,⼀般放置在栏杆、台阶或挡⼟墙上,起着点缀的作⽤。
堆⼭叠⽯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地位是⼗分重要的。园,不分⼤⼩、南北,⼏乎凡有园,必有⼭⽯,园林中的⼭⽯是对⾃然幽⽯的艺术摹写,因⼜常称之为“假⼭”,它不仅师法于⾃然,⽽且还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具有传情作⽤,即“⽚⼭有致,⼨⽯⽣情”。掇⼭的⼿法有若⼲,较常见有以⼏种:
1)特置,⽯峰必须具有优美造型和良好的质地。如果⽤传统的标准,就是要符合于透、漏、瘦、皱的原则。
2)嵌埋壁岩,江南园林类似这种屡见不鲜,有的嵌⽯于墙内,犹如浮雕,有的虽与墙⾯脱离,但却⼗分逼真。
3)以⼤规模的堆⼭叠⽯作为庭院空问的主题和核⼼,从⽽借有限空间与⼭⽯的对⽐,造成咫尺⼭林的⽓势。
4)对于某些较⼤的庭园空间来讲,⼭⽯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点缀空间外,尚可起分隔空间和遮挡视线的作⽤。
六、造园师素养的⽐较
意⼤利庄园的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的⽅法来布置园林。
中国许多⽂⼈、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态出的代表为明朝末年的计成,他不仅具有丰富的造园经验,⽽且⼜有较⾼的⽂学绘画素养。
七、中西⽅美学思想的对⽐
在西⽅,唯理美学思想统治欧洲达⼏千年之久,例如秩序强调整⼀、强调平衡对称,推崇圆、正⽅形等⼏何图形,不外是这种美学思想的⼀种继续和发展,其深深地影响到园林设计中。
中国古典园林则深受绘画、诗歌和⽂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萃取精华,但并⾮以“理性”为基础,完全是作者感情的倾注;中国园林还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西⽅⽂化交流⽇益频繁,相互之问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从⽽使各⾃都偏离了原来所⾛的路⼦。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