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考点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考点练习苏教版

来源:九壹网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考点练习苏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父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1)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2)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3)期行:相约同行(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5)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6)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1]陈太丘与朋友约定________(时间)同行。因为_____________ ,元方斥“友人”无信,因为______________,元方斥“友人”无礼。在与元方的交谈中,友人的心情经历了从______到______的转变。

[2]《陈太丘与友期行》和《王戎不取道旁李》都出自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__________。(书名)

1 / 14

[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门外戏_________ (2)日中不至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文中“友人”的朋友,听说了这件事,你对他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开心阅读。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2 / 14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文直通车。

精卫填海

炎帝( )之少( )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卫精,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3 / 14

),故为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__________的精神。

[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4 / 14

王戎______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①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②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③,戎湛然④不动,了无恐色。

[注释] ①纵:任凭。②承间:趁机。③辟易颠仆:惊慌闪躲,摔倒伏地。④湛然:冷静沉着的样子。

[1]根据古文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虎承间攀栏而吼”时,其他百姓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戎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田登作郡

5 / 14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的字: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________)(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_______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6 / 14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弟子规》节选,完成练习。

冠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②紧切。置③冠服,有定④位,勿⑤乱顿,致污秽。

(注释)①冠:___________。②俱:___________。③置:___________。④定:___________。⑤勿:___________。

(译文)(出门)帽子要戴正,扣子要系好,袜子和鞋都要穿平整紧凑。(在家)衣帽都要摆放好,各自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要乱丢,把家里弄得又脏又乱。

[1]请根据译文内容,猜一猜加点字的意思,补全注释。

7 / 14

[2]这段话所讲的事情中,哪些你还没有做到呢?以后准备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王戎,晋朝人,“_________”之一,自幼聪慧。

[2]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A.zhé B.shé C.zhē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或释义。(填序号)

诸儿竞走取之( )

A.争着走过去。 B.争着跑过去。

[4]王戎不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从词语“_________”可以知道他说的是对

8 / 14

的。

[5]王戎与诸小儿相比哪个不是他的过人之处?( )

A.仔细观察,不盲从。 B.善于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C.认真思考。 D.先人后己,懂得谦让。

11. 课内精彩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在诵读时,“诸儿竞走取之”的语速要________,“唯戎不动”的语速则要________。

[2]“取之,信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流露出小朋友们对王戎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3]王戎是根据什么判断路边树上结的李子味道是苦的?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填一填。

道边桃甜

9 / 14

乐乐七岁,与________游。见道边桃树露枝而子________,乐________,而诸儿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_,此必蜜桃。”品之,信然。

12. 阅读理解。

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没(mò)镞(zú)。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西汉名将,力大无穷,擅长射箭,作战英勇,令敌人闻风丧胆,世人称之为“飞将军”。②镞:箭头。③更:再,又。④居:居住。⑤尝:曾经。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亦竟射杀之。

10 / 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李广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时被老虎所伤,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_____次写得最详细,这件事突出了李广__________的特点。

[3]下列对李广再射时“终不能复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中石没镞”只是一时侥幸

B.第一次射石时李广以为是老虎,特别紧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C.李广的箭术发挥不稳定

D.李广后来射的石头太坚硬

[4]下列写李广的诗句中与本文所描述的情景无关的一项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C.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D.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5]结合短文内容,用一句话来赞美李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 14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理解。

12 / 14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引:拿来。

[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

A.母亲要教育孩子 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 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

[2]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________) 以此诫之(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3 / 14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弃:______________

(2)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___________ 卒业:_____________

[2]读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逢/老媪/方磨铁杵 D.逢/老媪方/磨铁杵

[3]读句子,想人物对话。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好奇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婆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媪的意志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来形容。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