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126~128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我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王激清 ,张宝英 ,刘社平 ,刘晓静 (1.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075131;2.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张家口075o00) 摘要:在介绍了我国作物秸秆的资源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文 章最后提出合理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源价值 中图分类号:S1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l一8581(2oo8)08—0126—03 Starns and Problem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in China WANG Ji—qing ,zHANG Bao—ying2,UU She—ping ,LIU Xiao—jing (1.CoHege of Agiculture and Forestry,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 075131,China; 2.Agriculturla Institute of Zhangjiakou.Zhangjiakou 07500O,China) Abstract:orI the basis of resource value of crop straw.status and problem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crop straw in China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and in the end.s0lvable measures and some advices were also proposed. Key words:Crop;Straw;Utilization;Problem 我国是世界上的主要农业生产大国,许多农作物的 棉花秸秆产生的热量分别为3500、3000、3700、3800、 总产量已居世界前列,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秸秆的生 3400、3400、3700、3800 l(J,平均为3604 l(J。因此,很多地 产量也相应增加,各种来源广泛、数量巨大的作物秸秆资 方直接将秸秆作为燃料进行利用。 源在我国已成为一类极其丰富并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有 表1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中养分含量 % 机资源。但是,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品,如果不合理利 用,不仅浪费资源,甚至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若利用合 理,则变废为宝,减少了其他资源的使用,实现秸秆的经 济、环境及社会效益。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农作物秸秆资 源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推广和实现秸秆资 源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就针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 1.3秸秆的营养价值秸秆是由c、N等元素构成的有 究结果综述如下。 机物质,作物光合作用生物产量的50%在籽粒中,而另 1秸秆的资源价值 50%就存在于秸秆中,因此,秸秆是很重要的营养物质。 据研究,秸秆营养价值因作物种类和秸秆本身部位不同 1.1秸秆的肥料资源价值秸秆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 而有较大的差异,以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 资源,其养分含量非常高,具有极高的肥料资源价值。据 小麦和玉米为例,其营养物质含量见表2…。 研究,农作物秸秆平均含氮0.6%、磷0.3%、钾1.0%、含 碳为40%-50%,还含有机质和微生物 。以种植面积 表2 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中营养物质含量比较 较大的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例,其大量元素N、P、K的具 体含量见表1 。因此,还田1000 kg作物秸秆就可以 增加土壤有机质150 kg,每1 hITl2土地一年还田鲜玉米 秸秆18.75 t,则相当于60 t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含N、 P、K则分别相当于281.25 kg碳铵、150 kg过磷酸钙、 注:饲料单位系指与1 kg大麦营养价值相当的饲料量。 104。75 kg硫酸钾 ,并且还可以补充其它各种营养 元素。 2秸秆的综合利用方式 1.2秸秆的热能价值秸秆的热能大约相当于标准煤 2.1秸秆还田 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作物秸秆的生 的一半 ,1 kg麦类、稻类、玉米、大豆、薯类、杂粮、油料、 产量也不断地增加。近20年来,结合沼气、节柴灶、太阳 收稿日期:2008—04—16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科技推广项目。 作者简介:2E激清(1972一),男,河北怀安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土壤污染净化和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期 王激清等:我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127 能和其他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农业部门也在大力推广 秸秆还田,1984年全国秸秆还田面积近666.7万hm , 适口性差,因此,近几年来随着秸秆氨化、青贮、无氧发酵 等处理技术应用于秸秆饲料生产中,不但增加了饲料的 养分含量,家畜的采食量也显著增加 。秸秆的物理饲 料加工方法主要有粉碎软化法、压块制粒法、积压膨化法 和热喷处理法等,它们是将秸秆切短、粉碎处理后,利用 1996年已突破3333万hm ,还田的秸秆资源量高达1.0 亿t_6 。综合分析来看,目前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是机 械直接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腐熟还田和过腹还田。 2.1.1机械直接还田机械直接还田技术可分为粉碎 家畜咀嚼以提高采食量。在青贮和氨化过程中,微生物 经发酵后会产生一定浓度的乳酸,这既可以保护饲料的 营养成分不受损失,又可以使饲料保持青鲜多汁的特点, 适口性加强。如氨化后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20%,秸秆 还田和整秆还田两种。通过机械一次性粉碎还田,可以 集灭茬于一体,能加速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提高土壤有 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促进作物增 产 ;整秆还田是将作物秸秆整秆进行翻埋或平铺还 田。徐泰平等研究表明:秸秆机械直接还田与单施化肥 处理相比,其土壤中泥沙量减少了70%~80%,地表径 流量减少了26%~31%,渗漏径流量增加了30%~ 52%;另外秸秆机械直接还田后显著地减少了N、P的流 失,降幅可达60%~76% 。此外,还能促进作物吸收 钾和缓解土壤中钾含量下降的趋势 …。 2.1.2覆盖还田秸秆覆盖地表后既可以阻挡降水对 地表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表层结构,也可以有效降低土 壤中水分向大气蒸发的速度,减少蒸腾量,使得土壤有效 储水量明显提高 。秸秆腐熟后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 质含量,补充土壤N、P、K和微量元素含量,使土壤理化 性能改善 ” 。另秸秆是热的不良导体,在覆盖的情况 下,能够形成低温时的“高温效应”和高温时的“低温效 应”两种双重保护效应,调节土壤温度,有效缓解气温激 变对作物的伤害 。 2.1.3堆沤腐熟还田堆沤腐熟还田也称为高温堆肥, 可解决我国目前有机肥短缺的现状。目前的堆沤腐熟还 田技术已不同于传统堆制沤肥技术,其主要是利用快速 堆肥剂产生大量的纤维素酶,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各种作 物秸秆堆制成有机肥。例如,利用酵素菌能产生活性很 强的各种酶,具有很强的好气发酵能力,能迅速催化分解 人畜粪尿、作物秸秆、杂草等有机物质,使之在短时间内 转化成为有机肥料,并且可以消除土壤中的病原菌u 。 杜联凤等的研究表明:施用腐熟秸秆有机肥能改善由于 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对植物生长的抑制程 度,同时也可以提高油菜的生物量 。 2.1.4过腹还田秸秆通过牲畜过腹排粪还田,对于维 持和提高土壤中氮和钾的水平有重大意义。经试验研究 表明,连续5年施用玉米秸秆过腹牛粪,土壤肥力明显提 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分别提高了 15.2%、120%、5.9%和8.9%,速效N、p、K及HA/FA值 与转化酶活性均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 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l。 2.2秸秆作饲料由于秸秆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根据 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秸秆作饲料是一种 很常见的利用方式。但是秸秆中44%的纤维素、8%的 木质素和33%的半纤维素等均不易被家畜消化吸收,且 总的营养价值可提高1倍,即1 kg氨化秸秆相当于0.4 ~0.5 kg燕麦的营养价值 。 2.3 秸秆作燃料我国农村人口较多,由于秸秆有较高 的热能价值,因此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直接用秸秆作燃料。 不过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秸秆作燃料的数量在 不断减少,例如,北京部分地区约只有20%左右的玉米 秸秆作燃料…;用秸秆作燃料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 肥料和饲料功能都未充分发挥,且热量浪费较大,而且容 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不提倡秸秆直接用作燃料的作 法。目前只有积极推行秸秆还田技术才能有效减少作物 秸秆燃烧造成的浪费。 2.4秸秆作工业原料秸秆常常在通过气化、制沼气等 处理中作为工业原料。秸秆气化是将粉碎后的秸秆用过 气设备热解,经氧化和还原反应转换成一氧化碳和氢等 可燃气体,每1 kg小麦、水稻、玉米秸秆的产气量分别为 0.45、0.40、0.50 m3。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以农村各 种大量的秸秆为主要气化原料,以集中供气的方式向农 民提供燃气,气化后使用总效率可达35%~45%,而直 接燃烧秸秆效率最高也仅12%~15%[19,201。 利用秸秆制沼气即用秸秆和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制 沼气,不仅可解决农村的煮饭和照明问题,还可与柴油混 合使用,节约柴油70%~80%。另外,沼液沼渣中含有 丰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是很好的速效肥。沼气液的中 下层是喂猪和养鱼的优良饲料添加剂,沼渣是栽培食用 菌的好原料。这种秸秆利用方式具有较高的经济、环境 和社会三大效益。 2.5秸秆焚烧和弃置乱堆 目前,在农村还有一部分秸 秆直接焚烧掉或者堆放起来不用,有的直接垫在畜圈里。 研究表明,直接焚烧1 hm2玉米秸秆相当于损失195 kg 碳铵和225 kg磷肥,并且会破坏地表土壤结构,使地表 水分大量蒸发,破坏土壤抗旱能力[1 。因此,大量的秸 秆直接焚烧而未加工成有机肥归还土壤是一种生物资源 的浪费。 3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 3.1秸秆还田首先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 木质素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秸秆直接还田后分解转化周 期较长,不能作为当季作物的肥源;其次是秸秆本身C/N 为(65~85):1,但微生物活动适宜的C/N为25"1。秸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8 江西农业学报 2O卷 ’还田后,土壤中大量微生物繁殖,需要N素作营养,在还 田初期,土壤中水解N含量明显降低,使得微生物与作 物争夺N素,引起作物的“氮饥渴”,返青期延长,分蘖推 迟而影响产量 ;第三是秸秆还田需要资金投入,据 2001年对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成本的调查分析,用 65马力的拖拉机牵引,秸秆粉碎2遍需450—600 hITl2,粉碎后翻压450~600元/hm 。因此,秸秆粉碎还田 4.2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和鼓励 因为秸秆直接 还田、秸秆养畜和秸秆做沼气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就 了农户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因此,要 扎实推行秸秆补贴,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通 过协调有关部门减免税费,协调银行提供无息或低息贷 款,用地优惠或无偿用地等措施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制定相应的鼓励农民自觉利用秸秆,比如秸秆腐熟 成本平均为900~1200Ur/hm2,费用较高,不易在农民中 推广 ;最后,秸秆覆盖还田为病虫害提供栖息和越冬 场所。 栽培食用菌,可在每个相关乡镇由补助建造~个食 用菌基料加工车间,从而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民 3.2秸秆焚烧在很多地区,秸秆作为废弃物而被燃 合理利用秸秆的积极性。此外,还应以产业化思路,采取 农机化措施,促进“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乡镇农机 站或农机户)+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形成,拉长 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实现秸秆效益的多次增值。 4.3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目前,可推 广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有些技术还远不成熟,技术上 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秸秆的有效利用,因此,还需 进一步加强科研的开发,如秸秆气化中的焦油问题,高效 生物有机肥生产设备的引进及国产化问题、秸秆饲料的 优化配制等。此外,秸秆转化利用技术除要经过基础研 烧,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定时监测,河北省2005年夏 熟作物有1000多个秸秆焚烧点。焚烧秸秆首先对环境 造成污染,空气混浊,并易引起火灾,严重时会造成交通 事故;其次,焚烧秸秆浪费生物能源,造成生态失衡。试 验表明,在燃烧秸秆后短期内不会造成作物产量的损失, 但是长期则会明显减产,因此,秸秆焚烧导致养分损失和 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中的瓶颈问题。 3.3秸秆制饲料首先,秸秆在通过切短和粉碎等物理 方法加工后,仍无法解决秸秆消化率低、可年U用的营养物 质少等问题;其次,通过氨化等化学处理生产成本较高, 有时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利用和推广受到; 最后,青贮法处理秸秆有成本低、污染小、效率高等优点, 但易引起饲料的和恶臭。 3.4发酵制沼气近几年,我国沼气工程在逐渐增加, 但是以农作物秸秆作原料还存在以下一些技术不成熟的 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外,还需要经过大量试验改进,并针对 项目推广中发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缩短技术成 果的转化时间。 参考文献: [1]朱姝青.京郊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J].北京节能,1995,(6): 29~30. 问题:上层原料发酵不充分,原料利用率低;用传统的水 压池会出现上层结壳严重和出料困难的问题;产气率 较低。 [2]曹建军.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前景[J].中国农机化, 技术推广,1998,(3):26~27. [3]沈浴琥,黄相国,王海庆.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J].干旱地区 农业研究,1998,(1):45~50. 社,1998. ’ 4秸秆综合利用措施和建议 我国是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作物 秸秆的综合利用,既是我国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又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是开拓新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经营领域的重要选择,增 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此,应对我国秸秆资源 [4]张力.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 [5]Shelton D R,Sadeghi A M,Mecarty G W,et 1a.A soil core meth- 0d for estimating N—mineralization and denitiffication during cover crOp decomposition[J].Soil Science,1997,(7):510 ~517. [6]杨文钰,王兰英.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愿望[J].四川农业大 学学报,1999,17(2):211~216. 总量、综合利用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以做出调整和改 进,使秸秆养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7]刘丽香,吴承祯,洪伟,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进展[J].亚 热带农业研究,2006,2(1):75~80. 4.1加大宣传,鼓励农户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农户把大 量秸秆在田问地头直接焚烧,不但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 费,破坏了土壤结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而且还污染了空气,并频繁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各级 [8]顾绍军,王兆民,孙皓,等.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 境的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1999,(6):56~58. [9]徐泰平,朱波,汪涛,等.秸秆还田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 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作 为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新兴的产业来对待,转变观念、开 拓思路,从产业化层面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秸秆 的全面综合利用。使农户树立秸秆经济利用的意识,认 影响[J].水土保持报,2006,20(1):30-33. [1O]刘荣乐,金继运,吴荣贵,等.我国北方土壤一作物系统内钾 素循环特征及秸秆还田与施钾肥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 料学报,200O,6(2):12~13. [11]张娥.浅谈利用秸秆覆盖改良土壤技术措施[J].甘肃林业, 2005,(2):29. 识到秸秆是资源,秸秆就是效益,焚烧秸秆就是浪费资源 和减少经济效益。 (下转第132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32 江西农业学报 2O卷 ~8 . 参考文献: [16]高焕梅,孙燕,林涛.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活 [1]杨国义,陈俊坚,何嘉文,等.广东省畜禽粪便污染及综合防治 性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83~85. 对策[J].农业肥料,2002,(2):46-48. [17]江传杰,王岩,张玉霞.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河 [2]杨进.拉响红色警报[J].环境,2002,(4):4~5. 南畜牧兽医,2005,26(1):28~31. [3]罗安程,孙晓华,周焱.规模化畜禽养殖环境治理[A].面向农 [18]汪建飞,于群英,陈世勇,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的环境危 业和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268~276. 害及堆肥化技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2O [4]陈同斌,韩朝阳.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4722. [J].科学通报,2002,47(3):1196~1202. [19]单吴书,吴瑛,狳越,等.畜禽粪便在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 [5]毕春娟,陈振楼,郑祥民,等.根际环境重金属地球环境化学行 讨[J].中国家禽,20O7,29(16):44~45. 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3): [2O]赵青玲,杨继涛,李遂亮,等.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现状 387~393. 及展望[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37(2):184~187. [6],孙根年.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云南 [21]文化.北京市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资源化综述[J].北京农 师范大学学报,2004,24(2):52~57. 业科学,1995,13(5):8~11. [7]辛总秀.减轻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技术探索[J].青 [22]汪雅谷,沈根祥.上海市郊畜禽粪便处理利用发展方向[J]. 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34(4):35~37. 上海农业学报,1994,10(增刊):1~5. [8]苏秋红.规模化养猪场饲料和猪粪中铜含量分析及高铜猪粪 [23]朱海生,陈志字,栾冬梅.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J].黑龙江畜 对土壤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7. 牧兽医,2OO4,(4):59—60. [9]张福琐.中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和技术[A].2006年中国 [24]李建国,王金莉.动物粪便的开发潜力与应用[J].资源开发, 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371~374. 2004,(4):13~l4. [1O]刘光德,陈玉成,赵中金,等.乡村清洁工程的实践及其对新 [25]戴洪刚,唐金陵,杨志军.利用蝇蛆处理畜禽粪便污染的生物 农村建设的战略推动[A].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木年会论文 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1):34~35. 集[C].2006.163~167. [26]张新阳.畜禽粪便资源利用现状及前景[J].畜牧业,1999, [11]董占荣.猪粪中的重金属对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 (9):59~60. 响[D].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72]赵小明,龚月生.畜禽粪便再生饲料价值及研究展望[J].畜 [12]治民,高晓杰,熊亚.畜禽粪便微生物处理机资源化工程 牧兽医杂志,21300,19(2):20-22. [J].青海草业,2004,13(1):l3~2O. [28]相俊红,杨宁,刘强.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及利用技术[J]. [13]焦桂枝,典平鸽,马照民.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污染及综合利用 农机科技推广,2004,(5):7. [J].天中学刊,2003,18(2):53~54. [92]吴华忠.利用畜禽粪便,促进沼气发展[J].浙江畜牧兽医, [14]张素梅.我省集约化养殖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J].河南畜牧 2001,26(3):42. 兽医,2000,21(9):9~lO. [3O]宋彦勤,胡润青,李俊峰,等.利用沼气技术治理大种畜禽场 [15]张树清,张夫道,刘秀梅,等.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 污染[J].中国能源,2002,(12):l6~l8. 分测定分析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822 、 、 护 啦_ (上接第128页) [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7,(6):35-36. [12]钱宏兵.稻麦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8, [18]王丽宏,张立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J].河北农业 (2):26-28. 大学学报,2003,(5):31~33. [13]丘华昌.稻草还田与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J].植物营养与 [19]郑凤英,张英珊.我国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综合利用前 肥料学报,1998,(1):92~96. 景[J].西部资源,2007,(16):2^5~26. [14]曾木祥,张玉洁.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 [2o]朱军平,黄振侠,邹昌谆,等.秸秆(稻草)生物气化技术研究 环境与发展,1997,(I):1~7. 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1307,19(11):99~101. [15]刘和平,李红艳.秸秆堆肥最新技术一酵素菌[J].榆林科技, [21]王萌.试论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江西农业 2(2104,(1):65. 学报,2(107,19(12):95~97. [16]杜连凤,武淑霞,刘建玲.腐熟秸秆有机肥改良土壤次生盐渍 [22]王铁琳.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与设备[M].北京:中国农业出 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224~225. 版社,1996. [17]宿庆瑞.玉米秸秆过腹还田培肥增产综合技术与效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