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铜镜铭文管窥西汉人的社会追求

从铜镜铭文管窥西汉人的社会追求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第3期 Vo1.25 No.3 许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2006年第3期 No.3,2006 从铜镜铭文管窥西汉人的社会追求 刘 美,经莉莉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西汉铜镜以其铭文对社会现实强烈而直接的追求著称。通过铭文我们可以发现 当时人们普遍强烈地追求着、财富、金钱以及爱情和长寿。而这些铭文的产生及流行又与当 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均有一定联系,也是现今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反思当今一 些社会现象的借鉴。 ’ [关键词】镜铭;社会追求;富贵;;爱情 [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06}03—0085—03 铜镜是西汉铜铸品中数量较多的品种,也是当时人们 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东周以降,中国铜镜的背面不仅有纹 饰,还附有铭文,甚至出现过不少仅以铭文为饰的镜子。各 个历史时期的镜铭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点,西汉镜铭因其 对现实生活有着强烈且直接的追求而著名于世。这些铭文 的产生及流行,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 (一)“舍本逐末”,经商之人比比皆是 不仅商贾贱买 贵卖,投机盈利,官吏们也利用自身有利条件蜂拥经商。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P“28)“平民虽赐之田,犹贱 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深而惑于钱 也”。…‘P3o7 这种舍本逐末的情况在司马迁看来,并非不 可理解,他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 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 活、时代风尚都有一定的关系。虽然镜背面积较小,所录有 限,但通过镜铭,我们仍可以认识古代的社会风尚及人们思 想意识。本文拟从西汉镜铭的内容,管窥西汉人的人生 追求。 一民乎 ]㈣ )“自五铢钱起以来七十余年,民盗铸钱被刑 者众,富人积钱满室犹无餍足,民心动摇,商贾求利,东西南 北个用智巧”。…(P307 贫穷的人为了生存,祈求财富,已经 、对财富与金钱的渴求 积钱满室的人希望更加富有,于是人们纷纷从商,甚至出现 “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的局面。[ ](P307 (二)在人际交往和家庭关系方面,也透露出浓烈的金 “人情莫不欲富”,…(P2293)在商品经济有较快发展的 西汉,这种对财富与金钱的渴求表现得尤为执着和强烈。 汉初“开关梁,驰山泽之禁”,[ ](P3261 实际上是种“宽商”政 钱味道人们争相与富人往来。“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 策,武帝时商人地位已有较大提高,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人 们对财富金钱的急切渴求,也毫不隐晦地出现在镜铭里面。 当时镜铭就有:“贾富长子孙”、uj“宜古(贾)市”、④“长 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常富贵,乐未央”④、“贾市程 无所之,以而不乐”。[ ](P3256)武帝时,主父偃本来“家贫”, 在他“困厄日久”的时候,父母不以为亲,兄弟不肯收留,宾 客也纷纷离弃。后来由于提出“推恩分子弟”、“徒豪民于茂 陵”等建议,得到武帝赏识,大臣们才争相与之往来,甚至 “赂遗累千金”。在家庭关系方面,缺乏温情,“借父援锄,虑 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这种冷淡的家庭关系到汉代 “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vz244) 万物”⑨等等。汉印也有“富贵成,泉金盈,贾市利,日将 赢”。⑨当时人们对财富的追逐鲜明地表现在如下几个 方面: [收稿日期]2005—11—25 [作者简介]刘 美(1980一),女,安徽寿县人,史学硕士,研究方向:先秦秦汉史;经莉莉(1979一),女,安徽宿州人,史学硕 士,研究方向:社会史。 ①②⑥详见《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1期,王延辉《汉人的商品意识及其历史作用》。 ③④⑤详见孔繁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59、72、70页。 ・8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三)西汉时期以财取人的作法亦反映了财富在人们心 使女尚司马长卿晚,乃分与其女财,与男等”。…(P25 ∞卓王 孙“僮客八百人”,“所不足者非财”,可他对司马相如的态度 为何前后有天壤之别?原因只在司马相如后来日益尊贵的 中重要的位置西汉时期,必须拥有一定的财富才可以为 官。“今资算十以上乃得宦;廉士算不必众。有市籍不得 宦,无资又不得宦,朕甚愍,之”。…(n ’武帝时期用度不 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使得“无 身份地位。可见,正是出于对官宦权势的渴望与仰视造成 了卓王孙后来态度的极大转变。 西汉时,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形下,统治者甚至根据人 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故当时有俗语日:“何以孝弟为?财 多而光荣。”[ ](P3o7’) 们这种崇拜的心理,采取了一些缓解经济压力的措施。 综上,西汉镜铭所反映的时人对金钱财富的热切渴望, 汉景帝就曾采纳晁错的建议,实行人粟拜爵。以后帝王也 都采取相类的措施,聚敛钱财。如成帝永始二年(前15 年),颁发诏书允许输财进爵,诏日:“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 与当时社会金钱的巨大魅力有密切关系。“千金之家比一 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P3 83)“富相十则卑下 之,佰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0[ ](P3 74 有钱,就可以与 义收食贫民、入谷物助县官振赡者,已赐直,其百万以上,加 赐爵右更,欲为吏补三百石,其吏也迁二等。三十万以上, 赐爵五大夫,吏亦迁二等,民补郎。十万以上,家无出租赋 三岁。万钱以上,一年。”…( ) 西汉时期,随着地主阶级政权的日益巩固,朝廷需要吸 王者同乐,就有地位;有钱,就可以使人为奴为仆;有钱,就 可以输粟除罪;有钱,就可以奢侈享受,“美衣侈食”。白此 看来,西汉多数人深藏在镜铭背后的对金钱的渴望,似在情 理之中;亦不足为奇。 二、对的追求 收更多的人进入官僚机构。当时入仕的途径很多,除任子、 赀选、征辟外,察举选官(举贤良、方正、秀才)到汉武帝时形 成制度,为官作吏成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重要出路。追 求名利,祈求高秩的社会现实,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必然有 反映。这与西汉瓦当、印章上“大吉祥富贵昌宜侯王”、“宜 侯王富昌饮酒”@等祝福语相一致,表达人们希冀富贵 的普遍心理。这些吉祥语辞,深刻地昭示着隐藏在铜镜铭 文背后的人们的愿望和理想。 三、对爱情的向往 ‘信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 】【P36’自古以来,人们对荣华富贵和身份地位有着强 烈的渴望和追求,西汉的先民们也毫不例外,这点在镜铭中 可窥见一斑。西汉镜铭中就有一类是祈求、官运亨通 等祝愿性质的祝福语,如:“君宜,位至三公,大利”;① “君宜,位至公卿”;②“祝愿,位至三公,金钱满 堂”;④“尚方作镜,富贵益昌,其师命长,买者侯王”;④“见日 之光,天下大明,服者君卿”;⑤“吾作明竞真大工,世少有, 明如日月宜君,子孙至二千石,贾市得利,常乐无极,家富贵 爱情是个亘古的话题。至西汉时期,人们对爱情早已 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在西汉众多的铭文镜中,就有 一兮”。⑥简短的如“位至三公”、“君宜”回等,可见西汉人 对富贵的追求和企盼。 当时,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明显的功利倾向,喜好与权贵 往来。秦汉之际,巴蜀等地,“贵慕权势”,…【P ’民风不 古。贾谊也曾无奈地提到这种世风:“欲交,吾择贵宠者交 之;z势,欲择吏权者而使之。取妇嫁子,非有权势,吾不与婚 姻;非贵有戚,不与兄弟;非富大家,不与出入。”[ J( 这一 时期,人们对富贵与权势的渴慕,已经不满足像镜铭那样仅 仅是遥远的祝愿,而是演变为赤裸裸的争夺与交易。结交 类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为主要内容,即通常所称的“相思 镜”。“相思镜”流行于整个汉代,盛行于西汉,是汉镜中一 道别致的风景线。 “相思镜”的铭文朴实直白,感情真挚而细腻。例如,流 行于西汉前期和中期的镜铭如“见日之光,长毋相忘”、⑨ “愿长相思,久毋见忘”、∞“久不相见,长毋相忘”,qD“大乐未 央,长相思,愿毋相忘”,∞“修相思,烦毋相忘,大乐未央”0 等。也有略显文采的,如广州汉墓出土的一面蟠虺纹镜上 的“常与君相欢幸,毋相忘,莫相望”,@“君行卒,予志悲,久 不见,侍前稀”,q9“道路辽远,中有关粱,鉴不隐情,修毋相 忘”等,既有思念远行夫君的,也有提醒丈夫不要忘记自己 的,短短的几句叮嘱话语把寻常人离别的依依之情描绘得 淋漓尽致。西汉中晚期的连弧纹镜还有铭文“日有熹,月有 朋友、嫁娶婚姻都成了与权贵交接的方式和机会,功利之心 都在蠢蠢欲动。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颇有代表性。“家徒四壁立” 却才华横溢的司马相如与新寡的卓文君私定终身时,卓王 孙是那么愤怒与不屑,虽富甲一方却“一钱不分”。然而,当 司马相如深得武帝宠幸,拜为中郎将,荣归蜀地时,卓王孙 却又那么卑微地去接迎,送牛送酒,甚至“喟然而叹,白以得 富,乐毋事,常得意,美人会,竽瑟侍” 等。这是汉初人们 对战乱频繁及连年徭役军役所造成的无数家庭妻离子散、 ①②③⑦详见王士伦《浙江出土铜镜》,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页。 ④⑥⑧详见罗宏才《汉富贵毋忘瓦当考略》,栽《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6期。 ⑤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⑨⑩⑩⑥⑩⑩⑩⑩孔繁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 8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男子暴尸疆场、人民流离失所、女子空守闺房的历史悲剧的 尘”。_5](m3o)荒郊孤零的坟茔、四季无情的更替也都能使人 悲愤控诉,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宁静的幸福生活的盼望,与同 们产生具有本体意味的悲伤和恐惧:“去者日以疏,生者日 一主题的汉代乐府诗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P332)生命的短暂使人 当时一些诗歌也正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譬如,汉 们产生无奈的及时行乐的念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武帝行幸河东时所作的《秋风辞》中就这样几句:“兰有秀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 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P94 果敢地表达了暗伏 爱惜费,但为后世嗤。”_5](P333)然而,生命毕竟是有限的,象 在心头的思念之情。西汉著名的鼓吹歌辞《上邪》:“上邪。 匆匆的远行客,象风中的尘埃,无论眷恋生命渴望长寿的是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 至高无上的帝王,还是位尊权重的将相,或是普通民众,它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Pl60)以其对爱情的坚贞 都要按照有生则有死的自然规律运行。于是,西汉的人们 被后世传唱不已。这些诗歌无一不以其直白的语言表达了 转而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飘缈的神仙方药上面。 时人镌刻在铜镜背后的爱情观:坚定,执着,且相信永恒的 对生命狂热的追求,使得汉武帝深信方士所言,“亲祠 情爱。 灶,遣方士人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P3ss)派出去求神仙 四、对长寿的期盼 找方药的方士达几千人,结果却令他十分失望,竟然无一应 “人情莫不欲寿”。[ ](P2 西汉时人们也都渴盼长寿, 验。尽管这时他已经开始厌倦方士们的妄言,但依旧希望 希望能够“与天相寿,与地相长”,但,生死是公平的,“人生 真的能够通过不断派人前往而遇见神人。另外,从那些声 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P3 不 称能够“却老”的方士所受的礼遇上,也可窥见时人对长生 分男女,不论尊卑贵贱,每个人都会渐趋衰老,会死去。于 的追求。声称擅长祠灶、谷道、却老方的李少君不但获得了 是,人们在面对人生的短暂和对死亡的恐惧时很容易把自 汉武帝的尊重,还得到人们的馈赠,交游广泛,都从一个侧 己的子孙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并希望自己死了之后还能 面反映了他们本身对长生不老的无限渴望。 在冥冥之中庇佑他们。因此,西汉镜铭中多有祈求“寿如金 石”、⑨“君如金石寿宜官秩”、q0“常宜子孙兮日番昌,千秋万 [参 考 文 献] 岁乐未央,宜吏口精明光兮口口” 之类的祝福语。“大乐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贵富,得长孙,千秋万岁,延年益寿”,@“炼冶铜华清且明,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5. 以之为镜而宜文章,以延年益寿羊,与天无极,如日之光,长 [3]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0. 未央”等@。 [4]贾谊.贾谊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这也与当时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渴盼长久的社会心理 [5]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c].北京:中华书局, 相一致。在《古诗十九首》里所表达的那种对短暂人生的慨 1983. 叹至今仍能撼动。人心。“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 [责任编校:孟聚] Social pursuit of the peopl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reflected by t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 mirrors LIU Mei,JING Li—li (School of Sociolog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Bronze mirror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re famous for their inscriptions reflecting people’s strong and direct social pursuit.From the inscriptions we can find that people in those days generally pursued high official posi— tion,wealth,money,love and longevity.The appearance and popularity of the inscription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socila political situation,economy,ideology and culture at that time.So they naturlal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know the past and take them for reference in rethinking the current social phenomena. Key words:inscriptions on the back of bronze mirrors;social pursuit;riches and honour;senior officila;love ・ 8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