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社会2014年9B上第25期总第571期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问题与对策 周长雷 彭俊园 (1.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远景学院,山西 晋中030800;2.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 临沂276005) 【摘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为把握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 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就,xk4 ̄导服务与咨询,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价值观;择业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年轻的知识群体、未来社会的中流 砥柱,教育与引导大学生形成与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相适应的 职业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为 主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上各 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自我为导 向,甚至容易被物质利益诱惑,这样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一、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价值取向突出自我导向,淡化社会价值 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方面存在 着差异。例如,在个人发展因素中,男生更看重职业的发展 前景如何,女生则注重工作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在经济 报酬方面,女生看重职业是否稳定,职业环境是否优雅,而 男生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因素。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大都 选择生活条件好、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 区和中部大中城市,选择西部落后地区的较少。大学生就业 的方向主要是与自己的专业对口,若想从事的行业不对口, 也会考虑跨专业谋职。 (二)个人的功利倾向明显,职业价值选择注重经济收益 当前大学生的职业观往往表现得比较急功近利。大学生 择业的首要条件是稳定,其次考虑该行业的经济利益。在他 们的职业动机和职业理想上,已明显有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 值、国家集体利益让位于个人利益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后 果是容易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不能正确处理个人 事业与国家事业的有机联系、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有机联 系。这种种表现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未来的职业 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影响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国家政治、经济的不断完 善,强烈的竞争观念逐渐渗透到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中, 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表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矛盾性等特点。 以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庸俗实用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 体系也随之乘虚而入,滋长蔓延并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 为。导致部分大学生偏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追逐眼前的个人 利益,淡漠社会价值的职业价值取向。 (二)高校传统德育模式滞后 当今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高校传统的德育模式产生强烈 的冲击,并通过学校德育以外的各种形式及社会组织,深刻 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 和模式也相对滞后,偏重择业技巧和就业、信息的指导, 忽视了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就业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及职 业生涯规划设计相等。 (三)家庭传统职业价值观念的影响 父母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等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如一些父母持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对子 女期望过高,进行求稳定、保终身等传统观念的灌输,这影 响着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此外,大学生就业价值观 也深受其所属同龄群体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从众 ・74・2014.V0L.571.N0.25 倾向。 (四)大学生职业动机呈现多样化格局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主要以自我为中心,职业动 机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其职业动机植根于客观的社会现实之 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已经由高度政治化、道德化的价 值取向转向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既要考虑自我发展因素, 又要考虑经济实惠因素,还要考虑职业的地位、声望、稳定 性等诸多因素。 三、克服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中不良倾向的建议 (一)从的角度来说 要为营造良好职业价值观的社会氛围提供制度保 证。作为国家事务的领航者,要进一步加强就业监督和 法制建设,将就业工作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根据 社会发展整体趋势办学,利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 场对高校专业设置进行。 (二)从高校的角度来说 首先,高校应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文化环境 具有教化、塑造、认同与整合、积累与遗传等功能,它具有 较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其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要在大学生中加强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 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营 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抵制庸俗实 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将自 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实现建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真 正达到个人和社会双赢。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职业价值观 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软环境,它是与家长的思想感情、 文化修养密切相关的。应优化家庭环境,为大学生职业价值 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形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教育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家长作为子女成长中的监 护人,要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共同推动职业价值观的教育。 职业教育要打破传统教育僵化、落后的格局,形成社会、学 校和家庭教育效果的和谐统一,为此,家长必须具备一定的 主导意识、协同意识和交际能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 充分结合学校教育,规范对子女的职业价值取向教育。 此外,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应端正自身态 度,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就业 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发友.对青年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探讨卟华中农业 大学学报,2005(03). [2]李晓兰.杨琳.正确的择业观与个人价值的实现Ⅲ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2005(04). 作者简介:周长雷(1986.01一),男,汉族,山东泰 安人,硕士,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远景学院,助教,主要 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