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九壹网
CU1  U Il q Chlna Education lnnovatIorl Herald 科教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阳 主连静 孙慧娟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本文从专业性的角度,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存在的诸如“双导师”制度落实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专业实 践环节未落到实处等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化倾向,营造有利于研究生专业 学位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专业学位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4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oo64--02 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 对紧凑,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是不小的 职责 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属于同一层次、不同 挑战。这种模式下课程设置往往比较规范 遴选优秀的校内外指导教师。一线调 培养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一个以“学术”为 和统一,缺少了专业学位教育所需要的灵 研教师应作为校内指导教师的重点培养 培养倾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一个以“专业” 活性和可操作性。总之,专业学位教育课程 人,这些社会参与度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 实践为培养倾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根据不 设置还不够科学,尚未突出专业学位教育 秀教师更了解行业动态,更能准确把握专 业学位研究生的需要,同时,能创造相对多  同培养目标的要求,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 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应各有侧重,各具特 (2)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缺乏相配套的 的参观考察和调研的机会。校外指导教师 点,但由于专业学位设置时间不长,尚处于 教材。与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相配套的公共 的遴选涉及到时间、道德和实践经验诸多 摸索阶段,因而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课教材和专业课教材不多,且质量参差不 方面因素,因而也更加慎重。丰富的实践经 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学术 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是校外指导教师的必 1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师资配置,课 型教材进行授课,但是这些教材的内容相 备条件,同时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能走到 程设置。实践环节出现的问题 对陈旧,反映学科前沿知识较少,并且内容 实践第一线,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是 1.1“双导师”制度落实不到位,专业实践指 导不足 呈现方式单一,这都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 课程学习不适宜。 重要考核因素。明确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职 责,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双导师 制”强调校内导师对学生理论教学能力的 (1)校内导师实践指导不足。理论与实 1.3实践教学模式形式化,专业实践环节未 践相比具有相对滞后性,许多从事学术型 落到实处 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 研究生教育的任课教师由于长期致力于高 (1)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实践基 能力。也就是说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课程学 深理论的研究,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地是开展专业实践的场所,是许多即将入 习阶段的教学与考核,并在论文的选题、开 题和学位论文定稿上把关;实践阶段主要 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实践单位的推荐、实 不够熟悉,对实践中衍生出的新问题不够 职的研究生的训练场,实践基地数量和质 了解,容易造成了理论指导针对性不强而 量直接关系着专业实践的效果,但由于近 实践指导又难以到位的尴尬局面。 年来专业学位学生人数的增加,相关部门 践技术的指导、实践阶段的监督和考核以 (2)校外导师疏于指导。有些高校虽然 业务压力大,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导 及实践报告的撰写都与校外导师紧密相 配备了校外指导教师,但是由于校外指导 致配套的实践基地匮乏,实践资源紧缺。 关。虽然校内外导师在课程学习阶段和实 教师多为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实践经验的一 (2)质量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健全。有些 践阶段各有侧重,但并非完全割裂的。双方 线管理人员,本身事务繁忙,很难保障实践 实践基地虽然欣然提供实践岗位,但流于 导师应明确各自的权责,加强交流,保障 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常常有学生“抬头不 形式,疏干指导,安排学生从事与专业相脱 “双导师制 这一联合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 识师”。另外,校内外导师职责划分不明确 节事务。而学校也对实践阶段的学生完全 教育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也成为了很多校外导师推脱职责、无所作 “放养”,在监督管理方面乏善可陈。实践期 2.2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实现课程的专业 为的借口,使得校外导师形同虚设。 中,校内外导师对学生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化 1,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与学术型研究生课 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期间各种问 程区分度不大 (1)课程结构不合理,“学术性”偏浓。以 教育硕士课程为例,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 位教学大纲》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 设置包括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 (1)鼓励学生多做调研,广泛参与实际 题。学生实践效果大多是在实践环节末期 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将研究方法与具体学 以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检测,至于学生在 科相结合,并通过案例教学、微格教学、专 实践期的行为规范,学校和企业还没有联 合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学生 实践期间的行为基本是依靠自律。 题讨论、课堂实录分析等方式促使学生根 据已有工作经验发现实际问题、解决实际 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课程的过程就是 掌握方法、学以致用的过程。 选修课三类,教育硕士至少要修l2门、34个 学分的课程即采用5门公共课十5门专业课 +2门选修课模式。其中,以政治、英语为代 表的公共课程比重偏高,专业课又多为理 论性课程,与实践相关的课程较为欠缺。对 2结合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实际 (2)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比例应适当调 情况,提出以下应对之策 整,防止学生通过减少实践时间来完成过 针对上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存在 多的课业任务。以教育硕士为例,教育学、 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 教育心理学等基础课课时应大大缩减。由 于大部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学位研究 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应对之策,以突出我 于教育硕士的招生对象为大学本科毕业并 生而言,有些概念化的内容已经内化并应 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专业性”,提高 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和中、小学教 用在实际教学中,他们更希望得到解决问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育管理实践经验、管理素质良好的在职人 题的技能和方法。另外,12门课程的学习相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明确校外指导教师 员,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一定的专业知 作者简介:刘阳(1988,10一),女,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6 4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科教研究 识,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这些知 科,学生死记硬背的罪魁祸首,而开放式、 nn0vat10n Herald一 报告,各院校成立包括校外专家、实践基地 识不断内化和升华。理论以实践为目的,因 此作为理论的践行者如果再耗费精力学习 探索式、归纳式的呈现方式更适应重引导, 促探究的专业学位教育。 负责人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考核小组,依据 相关规定对研究生专业实践进行考核评 抽象、概括的理论效果并不一定明显。我们 2.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专业实践落到 价,给出考核成绩和实践学分。在考核时要 可以借鉴英国教育硕士课程设计模式即2 实处 关注到实践前后学生提升空间的大小,以 门核心课程+4门选修课程模式,它突出了 核心课程,改变单独设置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等理论课程,而是将它们的原 社会需求的桥梁,同时实践基地也给走产、 理、规律、技术、方法有机地整合到其他课 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提供了 程中,这样既缩减了课时,又体现了学科的 综合性。除此之外,还要适当压缩政治理论 有利平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有效利 (1)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连 及是否能在学生、教师或员工、管理者、研 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沟通人才培养与 究者之间进行自如的角色转换。 (3)保障专业实践时间。培养院校要高 度重视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不通过增加 理论课时和学分变相削弱实践环节地位, 用、企业等社会资源来合力建设实践 鼓励学生以集中实践、分段实践、顶岗实习 课课时或拟将政治课以选修课的方式呈 基地,而对于大多数高校则可通过对现有 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保证给学 现,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需要将公共英语 资料的整合,筛选出适合自身专业要求的 生留有至少半年甚至一年的实践时间。 课程逐渐转变为专业英语课程,增强英语 企业或学校作为实践基地。在实践基地的 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选择上要考虑到实践基地的接纳能力,以 便满足专业硕士生活、学习、工作等基本条 参考文献 【1】李子江.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术化倾 (3)组织人力资源编写与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相配套的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前沿 件。实践基地还要与高校建有长期稳定的 性的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既要以实际应 联合培养意向,减少基地的变动和更迭的 向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0 (5):62-66. 用为导向,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又要 可能性,减少专业硕士实践的阻力。 [2]石中英.论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J]. 吐故纳新,反应前沿动态。特别是在案例的 (2)加强专业实践的监督反馈机制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7-11. 选择上,由于很多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有一 设。在专业实践过程,校内外导师要通过定 [3]申姗姗.从“专业性”看专业学位教育的 线工作经验,因此,贴近基础教育实际的案 期或不定期汇报、考核、抽查等方式,随时 例不仅能够增强兴趣、引发共鸣,更重要的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及时发现和 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问题发生发展的前因 达到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日后教育教学中 出现的类似问题。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平 铺直叙的注入式写法常常是教师照本宣 (上接63页) 解决问题。同时,校内外导师加强相互沟 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7): 6l一65. [4】孙琛辉,何晓钟,刘泽炀.中山大学:双 导师制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N】.科学 时报,2007-01-23. 后果,不断探索和完善问题解决方案,最终 通,尝试化解理论和实践间存在的矛盾,帮 助学生面对实际困难时灵活应变,确保实 践质量。专业实践结束后,学位研究生要提 交实践、实习计划,撰写实践、实习的总结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端正学习态度起着重 6结语 知识原则对所选定的工艺进行剖析,并写 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在课程内容方面,与行业和企业专家 出总结报告,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提出问 对培养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很有 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将新的专业标 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必要。在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对课程考 准和技能培养标准引入到教学里,以理论 教学过程立足于加强学生应用知识和 核方式进行细化,由以前的单一考试考 知识够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 实际技能的培养,基本采用讲、学、练、做结 核方式扩展为考试考核、平时考核等综合 践中的能力为准来构建课程内容。在教学 合方式。由于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相关设 备较少的特点,因此,教学场所主要以多媒 体教室为主。设计的项目,要求学生独自完 成。分析案例项目实施时:每若干人一组, 考核方式。平时考核按课程分为7个项目 分别考核,考核成绩以项目考核成绩累 计计算。项目考核的每一个项目成绩在课 程成绩中占一定权重。每个项目成绩都是 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 教学课件,融“教、学、练、做”为一体,培养 学生的基本技能;按照岗位要求不同,以就 业单位需求为中心,以校企共同指导的方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选定的工程项目进行 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可 式实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在考核方 讨论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最后做出评 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 面,突出职业岗位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价,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 3.3合理布置课后工作任务 对于课后作业,不再是让学生单纯的 互评的结果进行,可采用笔试和问答等 考核,形式不再是单一的笔试。 多种方式。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分 组合作,要充分考虑个人在合作中的贡 参考文献 献进行评价。考试考核可采用多种形式相 [1】龙来寿,梁凯,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 在课堂上讨论的结果或者争议放在课后去 结合:传统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面试 置 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韶关学院学 整理,并形成报告,这样一方面可调动起自 觉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可让其充分利用 起学校给提供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 等。 报,20l0,31(3):1 57—1 59. 写几道思考题、简答题之类的作业,而是把 【2]谷晋川,梅自良,江元霞,等.“固体废物 5实施效果 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短学时教学体会 [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37-39. [3]赵如金.“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教学 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 8 (1 8):48-53. 图书馆、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和图书馆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调查以及校内教 参考书,知识视野自然也就开阔;另一方面 学督导和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 也可弥补课时不足带来的缺陷。对于报告, 需要教师进行批改点评。 可得知,本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后,取得了 预期的教学效果。以“基于工作过程”理念 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场景极大的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 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4课程考核与评价 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激发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6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