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九壹网
 

第17卷

2019年1月

第1期

Vol.17 No.1

 

()Humanities&SocialSciencesEditionJournalofH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gyJan.2019

人文社会科学版)淮海工学院学报(

:/  DOI10.3969i.ssn.2095G333X.2019.01.033j

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贺毅强,陈劲松,尚 峰,乔 斌,杨建明,丁云飞,冯 文

()淮海工学院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5

摘 要: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分析国内外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课程的设置、增强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思维的训练、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建立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等途径来加强对地方高校学术性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高校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完成.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G333X(201901G0127G03技术创新等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国家学术创新、

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术型研究生是广大科研院,所内学术研究人员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地方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地方高校已成为国内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因此,推动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高端技术人才与科研人员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学术型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要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培养模式.

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完善措施,希望对提高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英国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特点

第一,学术作风和学术道德规范严格;第二,学

术讲座时注重自由学术交流;第三,学术研讨过程中注重学以致用.

(三)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特点第一,选拔制度严格,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

培养;第二,教学模式以传授式为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但也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专业划分细,有利于研究生掌握专业内的知识,但研究生的知识也受限于专业内,目前的科学研究大多需要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专业划分过细导致研究生难以适应科学研究的综合性要求.

综上分析可知,美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灵活,关注学科的前沿性,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英国研究生教育则注重学术自由和学以致用;我国研究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划分细致,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和专业间、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我国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应在充分发挥理论基础好的优势的基础上,优化培养模式,加强专业间和学科间的交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国内外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  一、特点

一)美国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特点  (

第一,课程设置灵活,重视基础理论与文理交

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  二、模式的完善

需要  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增强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

叉,关注学科的前沿性;第二,教学方式采取的是讨论式;第三,注重实验、实习等实践锻炼,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修订日期:∗收稿日期:2018G11G02;2018G11G28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淮海工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云港市第五期JGZZ17G075)Z2017001)

“科研项目;淮海工学院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521工程”

,作者简介:贺毅强(男,湖南双峰人,淮海工学院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先进材料成形方面的研究.1981-)

128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月

研究生学术创新思维的训练、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建立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

1 完善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 分散式的理论课(一)完善课程的设置

学研究的必修课程,此外还应设置可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科研兴趣选择的选修课程,提升研究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获得科学研究所需的专业基础能力.

沿科学知识和激发其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以及校内的专业方向的学术讲座、课题组内的学术讲座、课题组相关课题的进展和结题汇报、研究生的课题进展汇报等.对于校内的各种学术活动,研究生和导师都应积极参与,2 加强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研究生获得前

程教学,不利于研究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所以基础理论课程的系统化,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如果缺乏专业间和学科间的交叉,将会研究生2 加强专业间和学科间的交叉 课程的设置

学术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发展,所以加强课程专业间和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是必要的.公共课程可注重文理间的交叉,而专业课程则应加强学科间和专业间的交叉.

究生课程设置3 设置灵活的选课制度,无法满足具有不 地方高校单一的研同专业背景和科研基础的研究生的培养.所以,课程设置时,应设置灵活的选课制度,在保证必须的哲学、英语、数学以及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让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兴趣和科研需求选择相应的课程,以满足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术日新月异4 课程内容及时更新.研究生课程教师应根据自己课程的科 当前科学发展迅速,技研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让研究生能及时掌握最新知识,在科研创新时作出最精准的判断.

1( 二提升学术兴)增强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

趣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 提升学术兴趣是增强研究所以应积极引导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在研究初期,导师应认真指导研究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确定正确的科研方向,使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当研究生逐渐熟悉科研思维和科研方法后,导师应尊重研究生在科研上的判断,尊重研究生科研的自主性,并督促研究生认真进行实验设计、论文撰写和专利申报,以此来提高研究生科研的自豪感和学习的主动性.

性的2培 强化惩罚与淘汰制度养,也可以从强化淘汰和 对研究生科研主动

惩罚制度来加以推动.坚持学术道德的培养,一旦涉及学术不端和学术违规行为,必须对研究生加以惩罚,甚至淘汰.此外,在培养过程中,量化学术指标,定期考核,对未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科研指标的研究生,也应加以惩罚或淘汰,用警示的办法来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

1( 三加强专业课)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思维的训练

程的学习研究生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专业知识的必要途 专业课程是学术型径,所以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必须有从事本专业科

平等交流,以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思维的训练.践纳入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考核环节3 加强社会实践 研究生培养计划将社会实,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产学研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1( 四改革导师的)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

选拔与选聘制度拔资格制,教师受聘导师须满足一定的科研与创新条 实行导师选件,且实行导师与研究生双向选择制,连续三年无研究生选择的导师,应取消其导师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督促教师参与导师的选拔与聘任,并在任导师期间不断参与科研与创新,有利于整个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处于封闭的学术环2 完善教师进修与交流制度境中,将不利于学 如果教师长期

校形成良好的创新学术氛围,因此需积极推动教师走出校门参加进修,加强交流.教师处于开放的学术环境,有助于其知识的更新,并及时了解科研的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引导研究生进行学术创新,从而促使研究生形成宽阔的学术视野.

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3 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术氛围是激,离不开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强各类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各级研究生创新项目的设立,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各类课堂也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思维.另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与国内外的交流和共同培养也有助于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

(对研五)究建立完善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生成绩的科学考核与评价,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单一的考试不利于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应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来对研究生的成绩进行考核与评价.同时,在项目和奖学金评定上,对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进行肯定与支持.

 第1期

贺毅强等: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术创新氛围.

129

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  三、的展望

  地方高校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努力完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第一,综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环境,并基于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学术基础和学术能力,以及高校的学术条件,完善理论课程设置、完善课程的学科交叉和专业交叉、推动选课的灵活性,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第二,加强专业理论课程中对研究生学术创新思维的培养,推动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校内外、课题组内外的学术交流,并基于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的特点,督促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第三,完善导师评聘制度,加强研究生导师的进修与交流,创建创新平台与创新课堂,营造良好的学

第四,完善对研究生的评价体系,在研究生的评价体系中,突出对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从而激发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的动力,并通过科研立项、奖学金评定等方式来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动力,完善研究生学术创新的环境.参考文献:

[]江苏省科技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1 江苏省教育厅,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的意见[EBOL].

[]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2 张三强.[]贺毅强,尚峰,等.地方高校校企协同机械工程研3 乔斌,

]究生培养模式探析[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J.:():学版)20187127G130.

]():术能力培养的启示[辽宁教育研究,J.2006192G94.

////art2013319art.4267􀆰114215.html.

()[]:///2013G03G192018G09G20.httwww.ec.s.edu.cnpj

[]——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4 沈晶.

广西大学为例[南宁:广西大学,D].2014.

,,,,,,HEYiianCHENJinsonSHANGFenQIAOBinYANGJianminDINGYunfeiFENGWenqgggg

(,H,)SchoolofMechanicalandOceanEnineerinuaihaiInstituteofTechnoloLianunan22005,Chinagggyygg2

:AbstractInviewoftheinsufficiencfacademicinnovationabilitfgraduatestudentsinlocalcolleesyoyog

OntheTraininodeofAcademicInnovationAbilitfgMyo

AcademicPostraduatesinLocalUniversitiesg

,anduniversitiesatpresentonthebasisofanalzinhecharacteristicsofcultivatincademicinnovationygtga

,,thecurriculumsettinenhancetheinitiativeofgraduatestudentsstrenthenthetraininfgraduategggo’,’,studentsacademicinnovationthinkinenhancetheinstructorsguidanceabilitandestablishasoundgy,’demicpostraduatesinlocaluniversities.Ofcoursethecultivationofostraduatesacademicinnovationgpgassessmentandevaluationmechanism,tostrenthenthecultivationofacademicinnovationabilitfacaGgyo,abilitisalonGterm,sstematicroectwhichneedstobecomletedbinteratinllasectsofuniverGygypjpyggapsitforces.y

:;;;Keordslocaluniversitiesacademicpostraduatesacademicinnovationtraininodeggmyw

,abilitfacademicgraduatestudentsathomeandabroadthispaerputsforwardthatweshouldimroveyopp

(责任编辑:吴海霞 实习编辑:李寅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