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式探析

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式探析

来源:九壹网
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式探析

宾厚叶湘杰孙平王欢芳

摘要:研究生教育变革能够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确立。根据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式中出现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本科化及教育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总结出国内外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模式,并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状况,提出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式构建的基本框架和对策。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地方高校课程体系模式中图分类号:G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7.23.024

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需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WilliamZ(2013)探讨了哪些因素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据国内外大学的实践经历,提出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变革思路[1]。Gamier(2015)认为应该通过科研训练培养研究生,以此来进行课程设置[2]。赵文平(2014)把科研活动当作“不停的探究过程”的工具,认为应该通过科研训练对研究生进行培养。张瑾(2015)根据我国当前

[3]

况进行评价,发现关于课程的学习与科研实践并没有很好地联合在一起,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1.5缺乏健全的教学管理机制

通过调查,有超过一半的跨学科研究生对前一阶段主干课程的补修效果感到一般,学院也没有对他们进行继续追踪,某些学院对跨学科录取的考生的课程补修没有明确的要求;纵然某些专业需要进行补修,但缺少实际行动。在课堂中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会激发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但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缺少完善的监督制度。

2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式的构建

2.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多样化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为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深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不但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还要培养实践型人才,了解对人才需求的层次,确立培养目标,合理设置研究生的课程体系。2.2课程设置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和交叉性2.3调整选修课的比例

开设多种选修课能够开阔研究生的视野,使其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进一步深化理论基础的学习,提升个人能力;以专业课为主导,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选修课,加大学生在选修课方面的选择权。

2.4培养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主要宗旨,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对西方大学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会提高其创造能力10-40%,在上课中使用头脑风暴法展开学习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会特别有效。

3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式的实施

3.1调整课程设置,开设跨学科课程

开设跨学科专业,对其他大学跨学科专业的开设情况进行了解,按照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立的现状,成立跨学科研究所,容许研究生们跨专业、跨学院上课或不同专业、学院为其敞开大门;以培养目标为准绳开始课程的设置,建立课程模块,坚持必

研究生课程体系变革的目标,对课程体系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想出了解决方案。

[4]

1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分析1.1课程设置缺乏整体性

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知识面比较局限,各个专业之间分工明确,学科与学科间没有交叉点,难以进行合作。知识划分得过细,缺乏从全局出发,导致知识内容重复且不连贯、知识结构不完整,影响研究生整体性思维的培养,而且缺少科研比赛和社会实践类课程。选修课设置的量少,缺少前沿性的课程资源,课程的设置有点死板。

1.2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经过调查,有些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内容和传统内容一样,比较落后、更新速度慢,前沿性知识在研究生课程中所占比重较低。一些课本用的年轮较长,况且在某些大学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出现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同一种课本上课的问题。邻近专业的课程存在相关知识点重复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乐趣极大地减少,影响了学习的效果。1.3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

经过调查,一些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在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与本科生存在很多相似之处。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不同就是研究生以研究为主,但是目前给研究生上课的老师大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5]。这种上课方式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习,难以在上课的时候形成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沟通,远远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1.4对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研究表明,在研究生的教学与课程设置方面对研究生自行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报告和解决意外情况等能力培养比较匮乏,而研究的重点就是提高这几种能力。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情

-37-

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开设课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每一模块要设计学分标准。

3.2改革教学方法,倡导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的授课方式是研究生上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一种运用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上课,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科研能力。在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中,通常运用Seminar教学法和案例演示法等。

3.3更新课程内容,加强研究生课程教材建设

研究生课程教材的建设应该多元化。课程不同参考书也应该不同,公共课以规定的教材为主。对于讲座性或前沿性的课程,需要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籍或学习网站。建立教材基金会,购买国外教材和学习资料,倡导老师根据研究生的情况纂写合适的学习课本,并且教材要随时进行更替,以保证知识内容的时代性。3.4健全教学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设立健全的研究生教学管理机制,创办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心,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从课程的制定到课程教学的开展再到课程教学的最终评价与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排;成立精品课程组,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授课、指导,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具有前沿性,授课的方式要多样,使精品课程起到研究生走向国际学术殿堂的桥梁作用。4结束语

凭借对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研究,确立了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模式。把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科研创新能力结合在一起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

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为主要奋斗目标,为其他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WilliamZ.ExtendingtheEducationalLadder:TheChangingQualityandValueofPost-DoctoralStudy[M].Lexington,Mass:LexingtonBooks,2013,(1):50.

[2]Gamier.PostgraduateStudiesandtheStrategyforUniversityResearchafter1992[J].EuropeanJounrnalofEducation,19,24(4):345-349.

[3]赵文平.对我国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几点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1):40-45.

[4]张瑾.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6):41.

[5]王春丽.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93-95.

作者简介:宾厚(1974-),男,湖南株洲人,博士,副教授,从事研究生高等教育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0叶湘杰(198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0孙平(1993-),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研究生高等教育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王欢芳(通讯作者)(1980-),女,湖南醴陵人,博士,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同传动比。又如,通过播放汽车和机车的雨刮器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了解了四杆机构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有了这些多媒体资料的辅助,引导学生把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机械机构的运动联系起来,学习就生动多了,教学效果也更好。

另外,因为我校对机械原理课程英文班的教学采用全英文教学,因此,课堂上就尽可能用英语进行实际的教学和交流,注重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交流能力。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借助演示、肢体语言、解释、翻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且要注意控制课堂用语的固定,因为课堂用语变化过于频繁,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接收困难。更好的做法是,在开课之处,帮学生整理和准备机械原理课程的专用术语并带领学生一起预习这些专用术语。3教学软件的开发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和教改的工作,现阶段正开发辅助本课程教学的教学软件。我们选用整合重组后的教学内容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基于MATLAB软件,结合DELMIA动画制作技术,使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数学分析与计算得以高效实现,并通过直观、清晰的可视化结果显示出来。目前,一共完成了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渐开线曲线的绘制、渐开线齿轮的范成、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绘制等案例。在后续的项目中,将开发机械原理课程理论教学软件包以及案例分析包,进而集成构建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软件仓。利用我们开发的辅助软件的演示,使相应的教学内容简单明了,可以将平

面教学立体化,静态教学动态化进而使较枯燥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趣味化。4结束语

我校的机械原理课程全英文课堂教学获得了相关专业中外学生的一致好评。在学期期末考试中也采用英语版试卷,英文班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输于同年级中文班学生。英文班中有申请到美国高校交换的学生,国内相关先修课程的全英文授课,对他们的海外求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术语和机械原理课程的专业术语的生疏、各种教材或文献中对专业术语的不统一等等都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参考文献:

[1]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第八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J.J.Uicker,Jr.,G.R.Pennock,J.E.Shigley.TheoryofMachinesandMechanisms[M].OxfordUniversityPress,2011.

[3]田慧,闻跃,杜普选.“电路分析”全英文课堂教学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5).

作者简介:吴江妙(1976-),女,汉族,浙江东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精密加工技术,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0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