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天师世家与道教

天师世家与道教

来源:九壹网
天师世家与道教

*导读: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张永春道长摄)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渊源于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继承了战国时期的方仙道、秦汉时期

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张永春道长摄)

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渊源于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继承了战国时期的方仙道、秦汉时期的黄老道。至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始创教,使道教初具规模。经历代道德羽士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流传至今,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一、天师世家与道教的关系

第 1 页

世家本是指世族而言,但汉天师世家并不同于一般世家,而是一个道教世家。自祖天师立教,历代相承。至今,已传六十三代,历经一千八百余年。这也是道教正式出现组织形式至今的历史,是任何宗教所未有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只有山东孔府和龙虎山天师两大族。明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卷四十二《玉壶遐览》说: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为玄教宗,继张鲁三国时据汉中,其子盛,魏封都亭侯,复还龙虎山,升坛授箓。传及五季,代称先生,若真静、虚白、葆真、虚静之属,而玄教日崇。至宋有正应先生、守真、观妙等。历宋而元,赐以冲和真人之号,传至正常,为四十二代,即国初天师也。自汉迄今,凡一千四百余年,相传五十代,盖释门所未有也。《元史释老志》说:正一天师者,始自汉张道陵。可见祖天师开创道教,乃古今所公认,汉天师世家也正是以历代相承的传教方式作为世袭。

道教尊太上老君为教主,以老子《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魏书释老志》说:道家之源,出于老子;在道教的经典及有关书籍中,多称老君历劫化生,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秦汉时期更是崇尚黄老,但太上老君被奉为一教之主,实始于祖天师。在《太平广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汉天师世家》等经籍中,都屡次提到太上老君几番亲授张道陵书、箓、印剑之事;《三国志张鲁传》和《华阳国志汉中志》也说:(陵)造作道书。不管其

第 2 页

道书是老君所授,还是祖天师造作,可知当时确有道书。并言是老君所授,奉古贤哲老子为教主,他的著作《五千言》也使信徒都诵习。在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前有《道德真经疏外传》云:《道德经》笺注,有《想尔》二卷,三天法师所注;《后汉书刘焉传》及《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修之法,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又云:张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由此可知凡入五斗米道者都得习老子五千文。又《真诰》卷十七有系师注老子内解,《茅山志》卷九道山册:按《登真隐诀》,隐居云:《老子道德经》有玄师杨真人手书,张镇南古本。镇南即汉天师第三代系师鲁,魏武帝表为镇南将军者也。其所谓为五千文者,有五千字也。数系师内经,有四千九百九十九字。由来阙一。是作三十辐,应作卅辐。巴黎所藏敦煌写本《老子》二四一七卷,卷尾有题识云:太极左仙公序,系师定,河上真人章句。据近代一些学者考证,认为《老子想尔注》乃系师所著,五千文也是由系师所定。这更可肯定三师都推崇老子,并以五千文作为道教徒必习之经典。

*二、天师世家与道教之发展

道教的形成和发展,大凡经过基本组织形式的形成,科仪、

第 3 页

仪范的完成,道教经典书籍的丰富,教理教义的充实等主要过程。

道教初创时期,主要有祖天师的五斗米道和张角的太平道。张角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信徒数十万,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发动大规模的农民,史称黄巾,使腐朽的统治者更濒临灭亡。但由于东汉王朝和豪强地主的联合,失败,从此太平道的发展遭到禁锢。而五斗米道由祖天师创立于巴、蜀,分立二十四治,嗣师、系师三代相承。《三国志张鲁传》说: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又作鹤鸣山)中;《华阳国志汉中志》也说: 汉末,沛国张陵(后称张道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后张鲁雄据汉中三十年之久,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张鲁治汉中,实行政教合一,以诚、信、不欺诈化民,在汉末的年代里,建立了一块民夷安乐的天地,深得民众信仰和向往,韩遂、马超一乱,关西民就数万家从子午谷而入。他收取信米五斗,是为拯救灾年饥民。《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引《太真科》说:崇仰信米五斗,以立造化和五性之气。家口命籍,系之于米。年年依会,十月一日,同集天师治,付天仓,及五十里亭,以妨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这里说明了交纳五斗米的办法和意义。五斗米道通过三师的传扬,特

第 4 页

别是系师张鲁在汉中打下的坚实基础,得以迅速发展,两晋时期已广泛流传,被誉为道教之宗。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封藏以降,曹操嘉其善意,并遣人慰喻,迎拜鲁为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五子皆为列侯,迁于邺城。而系师的第三子张盛、魏世祖封其为车都尉散骑侍郎加都亭侯,不受,携带祖传剑印经箓自汉中还居龙虎山(一说是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2年迁居龙虎山),以祖天师玄坛故址为居,三元日登坛传箓,自此世居龙虎山,从未移徙。由于张鲁受封为侯,居邺城;张盛从汉中移居龙虎山,这就使五斗米道(晋时称天师道)入于官宦贵族门第之中,传播到大江南北。东晋王朝南迁,作为汉民族文化之一的道教也随之汇集于南方,江南遂成为天师道的中心。

第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