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安金融)2006年第l2期 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屐的路径选捧 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摘要: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为研究个案.阐迷了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金 融支持情况,分析了抑制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瓶颈。探讨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 体系建设。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融资瓶颈;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6X一2006(12)一0056—02 一、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融资瓶颈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性 1、金融机构不断萎缩。截至2005年末,固原市累计撤销、降格金融机构达68家,其中:中国银行撤出了 全部机构,工商银行撤销机构8家,降格2家,农业银行撤销机构19家,建设银行撤销机构13家。金融机构 的不断萎缩使支农重担落在农村信用社一家身上。 2、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支农不断弱化。由于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大量萎缩,且实行贷款授权 授信制度,把竞争的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基层农行在农村的金融服务出现断层,直接影响了对农业的 有效信贷投入。据调查统计,至2006年9月末固原市国有商业银行农业贷款余额仅为10450万元,较今年 年初减少1032万元,下降了9.88%。 3、农业发行银行存在职能缺陷。职能上的缺位使得农发行无法从事扶贫贴息贷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贷款、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贷款等性金融业务,从而无法起到助推农业发展的作用。 4、农村信用社孤立无援。目前固原市农村信用社承担着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任。但由于其管理体 制不完善,经营机制不灵活,使得农信社的经营运作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之,农信社因为 上、上的缺陷和信贷总量有限、增量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其在支农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5、民间金融先天不足。据监测测算,固原市民间融资额约l0亿,占信贷总额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民间 借贷没有实现规范发展,相当部分的民间借贷仍然采取了口头约定等不规范的借贷形式,利率普遍较高,这 样既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资金需求的满足,又成为众多法律纠纷的根源。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的突出性 通过对固原市30家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2006年这30家企业的资金需求总量约为 12000万元,企业实际筹资额为4800万元,资金缺VI达7200万元。为了切实防范信贷风险,各金融机构加大 了贷款考核,对贷款采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不良贷款的零增长,致使部分信贷人员不敢积极主动地放贷, 制约了支农贷款的增长,导致农村信贷资金供求严重失衡。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金融服务水平的滞后性 辖区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很难满足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的有效需求,突出表现在服务的品种少。仅能提 供开户、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而资信评估、理财咨询、承兑汇票、贴现、各类代理等特殊服务则很少;服务 层次低,大多数是一些小额零散的业务,长年正常性的服务少。 (四)资金外流趋势的严峻性 收稿日期:2006一l0 课题组组长:李尚武(1957.8一)。男。宁夏隆德人,大专学历,政工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 课题组成员:吕 君(1963.6一),男,甘肃静宁人,大专学历,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 廖彩琴(1975.7一),女,宁夏固原人,本科学历。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同原市中心支行。 何文虎(1981.6一)。男。宁夏同原人。本科学历,经济学学士,助理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中心支行。 s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安金融))2006年第12期 1、资金上存现象严重。2005年,全市国有商业银行行内往来资金为3.19亿元。这部分资金目前无法用于 当地经济发展之中,造成了当地金融资源的流失与浪费。 2、邮政储蓄因受其较高转存人民银行利率的利益驱动和只存不贷、没有风险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大 批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机构分流。2005年,全市邮政储蓄资金由1998年的1.O9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 5.25亿元,增长了近5倍,邮政储蓄存款占当地金融机构储蓄存款的比重达到12.6%,比2000年提高3.7个 百分点,邮政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快了农村资金外流进程。 3、其他非性资金外流。主要包括采购、居民外地消费、本地贷款异地使用、学生外出求学等引起 的资金外流。据初步估算,由于这些非性原因造成的资金外流在6亿元左右 (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融资服务体系的不配套性 1、农业保险严重缺位。据调查,宁夏固原市辖区各家保险公司无一家从事农业保险业务。 2、信用评价和担保体系严重缺乏。截至2005年底固原市三家信用担保公司中没有一家为农村经济和农 民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对于龙头加工企业的金融支持情况,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针对龙头企业的信用评价体 系,担保机构少,担保金额小,放大系数低。固原市现仅有2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有注册资金1300万 元,为62户中小企业担保2140万元,大部分按1:1的比例进行放大,与发达地区3—5倍的资金放大功能相 比,放大作用微乎其微。 (六)农业产业化发展融资风险的不确定性 1、农业产业的脆弱性和发展的滞后性,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资金投人。农业生产本身具有 的高风险、周期长、低收益等特点决定了投人资金要承担较大风险,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往往存在 I真贷、惜贷” 心理。 2、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内在弱质性严重影响了其有效信贷需求的满足。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自有 流动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且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资信等级低,严重影响各个金 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3、县域金融环境欠佳,影响到金融机构放贷的主动性。 二、探索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通过建立健全《农业融资法》、《农业性金融法》、《农村金融监管法》等法律法规,逐步规范和约束正 规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和融资行为,明确和扩大性金融机构支农的扶持重点和扶持范围,加强对农 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督和指导,努力把信贷资金引向农业和农村地区 (二)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性资金投入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投资环境。其次,建立科学 的信贷管理和信贷激励机制,明确县以下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重点,调动县域金融机构的放贷积 极性。同时,适度调低系统内上存资金的比例和利率,以有效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再次,加快邮政储蓄机构改 革,使其成为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机构。 (三)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出台明确的农村信贷担保,探索建立和实行动产抵押、权益质押等多种切合农村实际并且操作性强 的农村信贷担保办法。其次,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由引导、农民参与、保险公司负责的性保险与 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农业保险体系,防范农村信贷风险。再次,大力推动信贷征信系 统的建设和运用,确保企业各项资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便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资信情况进 行准确定位 责任编辑、校对:寅i1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