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队伍激励机制建立的意义及思路
作者:张秉宇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3期
摘要从科研管理人员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角度分析了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结合激励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科研管理队伍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以此确保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科研管理队伍;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意义;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3-0346-02
科研管理是指科研管理者对科研人员从项目申请到项目实施、完成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有着众多变量关系的动态管理,是一项集策划、协调和服务于一体的活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在科研项目的投入上给予了更多的支持,相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科研技术队伍的不断扩大,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稍显落后。从目前科研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激励理论,就如何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建立合理、良好的团队关系,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与自我管理体系,实行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各种培训、学习等方式来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广大科研人员服务,促进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1科研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1.1自身问题
一是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不高[1]。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科研单位所承担的科研管理任务越来越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不少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总数却未能相应地增加,使得不少管理人员只能机械、被动地进行管理,缺乏工作积极性;加之许多科研管理工作缺乏规范的工作流程,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造成工作效率不高。二是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弱[1]。主要表现在:不少管理人员统筹规划的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及科研信息的吸收处理能力较弱;作为科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必须过硬,除了具有上述能力外,还要有对外沟通、组织协调的能力等[2],而不少科研管理人员因为所学专业、自身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原因,综合能力不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外部环境问题
一是福利待遇低,队伍不稳定[1]。科研单位的奖励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对于评优评奖、福利待遇等,科研管理人员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导致不少科研管理人员挂靠课题,有向工作条件好、待遇高的课题跳槽的倾向,一旦遇到机会,必然离开科研管理部门,影响了科研管理队伍的稳定。二是重使用,轻培养[1]。许多科研院所,对科研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由于科研管理岗位编制较少,科研管理工作任务又十分繁重,有的领导身兼数职,根本无暇顾及科研管理人员的培养问题。长此以往,造成的后果是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不到及时地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受到影响,不利于科研工作的持久发展。         2建立科研管理队伍激励机制的意义
“激励”就是以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为出发点,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3]。         2.1促进个人发展,增强科研管理部门的内部凝聚力
科研院所通过自身的总体目标,制定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人员个人的工作目标任务,把平时工作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把目标任务完成的好坏与评选先进、评聘职称挂钩,激励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去实现各自的目标任务。通过在职晋升、职称聘任等方面为科研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科研管理人员看到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前途,以激励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提升个人业务水平的同时,增进管理部门的内部凝聚力。         2.2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采用激励机制来激发工作动机,能让员工自省,自我定位,分析差距并判断进而指导其行动,以提升服务质量。这样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就能做到信息交流通畅,服务质量提高,每个科研管理人员都能以积极的工作态度为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促进科研工作健康快速地发展。
2.3丰富和完善科研单位的运作机制和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深化科研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现有科研单位管理的重要补充。各科研单位制定的相应的激励,如科技干部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科研项目管理规定等,是科研单位管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科研、管理及用人制度、考核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人事,转变管理职能,促进人员合理分流,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形成人事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构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队伍有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3.1提高认识,建立合理、良好的团队关系
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科研管理工作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清楚地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是为科研技术人员创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氛围的重要保障。一个团结、和谐、拥有融洽人际关系的团队,无疑对保持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要建立一个合理、良好的团队关系,一是应加强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让每个人都能实现工作能力的最大化,从而最大化整个团队的工作绩效。二是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估体系,做到奖惩分明,人人都一样。三是努力为科研工作者构建宽松、高效、便捷的科研活动环境,以实现科研活动整个系统的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
3.2制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与自我管理体系
对科研管理人员应根据岗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目标,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目标的制定过程要充分考虑管理人员的差异性,并且所有的激励措施都应有近期、中期和长期之分,使每个科研管理人员对自己本职工作的发展目标和追求都能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自我管理激励,又称为内在激励,科研单位应根据每个科研管理人员的差异,匹配以相应的工作任务,增加工作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科研管理人员能够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4];在做到人尽其用的同时,使其实现自我的价值并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以此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3实行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模式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应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向以精神激励过渡为主。物质激励,主要是报酬激励,可采用工资、奖金、福利、处罚、带薪休假激励方式等;精神激励可采用职业发展激励、晋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         3.4组织各种培训、学习
定期或有计划的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或组织学习,不仅能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能极大地促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5]。科研单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一是有计划地组织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知识深造,提升学历,保证知识更新;二是聘请有科研管理经验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三是通过对口单位的院所互访等,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交流先进的科研管理经验;四是定期组织以交流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探讨科研管理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五是有计划的选拔优秀管理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充分保证科研管理队伍时刻处在较高的水平上,以适应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         4结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科研工作是提升科研单位水平的有力工具,而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又是提升科研水平的关键。要锻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需要从激励制度方面入手,如何做好科研单位的激励机制建设,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值得探究的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力资源情况和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把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给科研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调动广大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研工作发展的进程,确保科研发展目标的实现。         5参考文献
[1] 易小平,林华.浅议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队伍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5):80-82.         [2] 戴洪娟,白一光,蒋启东.浅谈农业科技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条件[J].农业科技管理,2006(4):78-79.
[3] 程振民,祝亚军.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激励研究[J].科教纵横,2008(12):8-10.         [4] 徐桂秋,孟俐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与提高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14):181-182.
[5] 史良秀.论科研院所能动性科研管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