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耀南将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作者:黄爱国
来源:《党史文苑》2007年第05期
王耀南(1911—1984),江西萍乡上栗人,原萍乡煤矿工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罢工,1927年参加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任工农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此后,他一直战斗在我军工兵战线,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王耀南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营营长兼第一连连长。他率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长征路上第一桥
1934年10月上旬,王耀南率红军总部工兵营奉命赶赴江西于都执行架桥任务。经过几天的急行军,工兵营于10月12日到达于都。于都河宽约600米,水深1至3米,最大流速为每秒1.2米,为沙石河床。红军总部决定集中大部分工兵,在于都的花桥、赖公庙等地架设五座浮桥。王耀南率领工兵营负责在赖公庙附近架桥。红军总部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求这座桥能通过骡马和炮车,并必须在10月16日午夜12时前架通。为了保守秘密,架橋作业只能在夜间进行。
当天傍晚,王耀南率领工兵营开始架设浮桥。在深水区,他们用民船做桥脚,杉木当桥桁,上面铺上门板结成浮桥;在浅水区,他们打木桩做桥脚。因河面太宽,又是夜间作业,指挥员的口令听不清,旗语看不见,指挥民船准确进入桥轴线很困难。王耀南十分着急,便向老船工请教。老船工给红军出了个点子:在每条船中同一位置挂上一盏马灯。盏盏马灯成了一条直线,就说明每条船都在一条轴线上。老船工的建议,大大简化了指挥手续,加快了架桥进度。
10月14日,中革副周恩来在总部首长陪同下亲临施工现场视察。王耀南向他汇报了架桥工程的进展情况。周恩来强调了架设于都桥的重要性,并亲自布置了遇到敌机袭扰浮桥时疏散和撤离的办法。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王耀南组织工兵营研究了疏散浮桥的具体办法:首先,每条船的锚一定要下正,使船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系锚的绳索上安上浮标,在船的固定处做上记号。疏散时解开绳索,船顺水漂离隐蔽。需要架桥时,再把船开来,捞起浮标,找到记号,加以固定,浮桥便恢复了。
根据红军总部命令,从10月16日开始,参加长征的工农红军每天下午6时至次日晨7时前通过浮桥。7时以后,浮桥拆散隐蔽。尽管如此,敌机还是发现了红军架设的浮桥。10月17日,敌机轰炸了于都桥。由于工兵营早有准备,浮桥和架桥器材均未受到损失。当晚,红一军团数万官兵顺利通过于都桥。
18日下午5点多,工兵营刚将浮桥连接好,和红军总部首长就来到了浮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边。王耀南立即迎上前向一行敬礼。和工兵营指战员一一握手,亲切地说:“同志们辛苦了!”接着,他一边走,一边了解架桥作业和执行纪律的情况。走到桥头时,问道:“营长同志,现在可以过桥了吗?”王耀南立正敬礼答道:“请过桥!”和红军总部首长迈开大步走上浮桥。从此,红军主力和党机关告别了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通过彝民区
1935年5月中旬,王耀南率红一方面军工兵连协同红一师一团作为抢渡大渡河的先遣队,从冕宁经大桥镇向安顺场挺进。
到安顺场渡口,必须通过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彝民区。行前,红一团首长向王耀南率领的工兵连介绍了彝民的情况。彝民性情豪爽,诚恳朴实,但由于长期受反动的剥削和压迫,再加上汉族奸商对彝民进行经济盘剥和欺骗,因而对汉人疑心重,仇恨大。团首长说,因为彝民不了解红军,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取得彝民的信任,无论遇上什么情况,都不能向他们开,这是总部的命令。一切准备就绪,王耀南便率工兵连向彝民区进发。
彝民区山路崎岖,古树参天,野草丛生。彝民听说汉族来了,立即将山涧上的独木桥拆毁,把溪水中的石墩搬开。这样,工兵连只能一边行军,一边砍树架桥,修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路。
工兵连刚走到离巴马房不远的山谷里,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几声响,随后几个彝民朝工兵连冲来。他们手持土、长矛、弓箭,拦住了工兵连前进的道路。走在前面的三排长陈亦民向彝民解释,彝民根本不理他。罗指导员带着会说四川话的小程上前解释,刚讲了几句,就听到那几个人叽哩咕嘟地大喊了几声,山上顿时响起了“呜呜”的号角声,一会儿,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了许多彝民。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呐喊着蜂拥而至。工兵连指战员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便被众多彝民团团围住。
不一会儿,彝民开始动手抢工兵连的武器和工具。当几个彝民挤到王耀南身边时,通讯员小刘立即上前阻挡。可又高又大的彝民没费多大劲,就把小刘按倒在地,用脚踩住,连带衣抢了个精光。王耀南真没想到他们会这样野蛮地对待红军,一气之下,拔出手,打开机。战士们的眼睛都紧紧盯住王耀南,只等他下命令。
猛然间,王耀南想起了党的、的纪律。这时,王耀南收起械,大声喊道:“总部命令,不准开!”“谁开谁就违犯了党的……”王耀南话还没说完,几名大个子彝民就冲上前拧住他的胳膊,把抢走了,接着又把他按倒在地,扒光衣服。随后,工兵连其他同志的、工具和衣服也被抢走了。
王耀南率领光着膀子的工兵连全体指战员被迫退出了彝民区。先遣队后续见到工兵连这副模样,都捧腹大笑起来:“工兵连真凉快!你们到哪里洗澡去了啊?”他们一边笑,一边给工兵连凑衣服。当时,虽然大家都很困难,但他们还是把自己最好的衣服送给了工兵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工兵连自成立以来,从未打过败仗。这次不但被缴了,连衣服、裤子也被扒光了。回来的路上,有的战士又听了些玩笑话,心中更不是滋味,埋怨情绪较大。有的干部也想不通。在这种情形下,王耀南只得给大家做解释工作。这时,红军总部巡视员到工兵连看望大家,并说:“首长表扬了你们模范执行党的。”他还告诉工兵连全体指战员,刘伯承司令员和沽基家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了兄弟,红军大队明天就会顺利通过彝民区。王耀南向巡视员反映,工兵连的武器、工具都被抢走了,有情绪,正在做说服工作。巡视员告诉王耀南,小叶丹答应交还抢走的全部东西。
第二天清晨,彝族同胞果真把抢去的枝、工具和衣服还给了工兵连。红军再次向彝民区开进。这时,路边、山坡上、山寨里,彝民不分男女老幼都来出来欢迎红军,许多彝民还加入了红伍。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8日,王耀南奉命率工兵连参加飞夺泸定桥的战斗。经过三天两夜的急行军,工兵连在30日凌晨赶到了沙坝。这时,红军先遣队已经占据了泸定桥的西端。王耀南立即向跟随前卫连行军的王开湘团长请示任务。王开湘来不及言语,先从脖子上摘下望远镜递给王耀南:“别忙,你先看看再说。”王耀南接过望远镜向泸定桥看去,只见13根碗口粗的铁索飞悬在两岸的空中,桥下激流滚滚,咆哮奔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经过询问,他们得知,泸定桥是川西的交通要道,建于1706年。这座桥长约30多丈,宽约8尺多,没有桥墩,由13根铁索组成,其中9根并列做桥面,4根做扶手。铁索上原来铺有供人马通行的木板,敌人为了阻止红军渡河,已将木板拆去搬到河东岸的城里。
中午,前卫团在桥头附近的天主堂召开连以上干部会,研究夺桥方案。经过反复讨论,王开湘最后用洪亮的声音宣布:“二连长廖大珠同志负责挑选20多人组成突击队,作为第一梯队;工兵连长王耀南同志负责指挥工兵连铺桥板;三连长王有才同志负责组织人员配合工兵连铺桥板,完成任务后,作为第二梯队参加战斗。”
王耀南接受任务后,立即到附近村子里借门板,并把门板的两端锯出凹口,用来捆绑绳索固定桥板。
5月31日拂晓,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遵照前卫团首长的命令,廖大珠带领22名突击队员和工兵连负责铺桥板的战士,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向铁索桥上冲去。王耀南指挥工兵连战士一个接一个地把材料运到桥头,并迅速将门板铺到铁索上,用绳子捆扎固定。突击队员紧随其后,扶着铁索前进。工兵连铺了不到五分之一,廖大珠觉得速度太慢,当即命令突击队员分成两路纵队,脚踏铁索,手攀桥栏,冒着敌人的林弹雨和随时可能掉进激流的危险,迅猛地向对岸冲去。狡诈的敌人把事先堆放在桥头的木板、杂物,浇上汽油点燃,突击队员冒着熊熊烈火,奋不顾身地冲向桥头。随后,王友才带领的第二梯队也相继冲了过去。
为了保障后续安全迅速地通过泸定桥,在突击队员冲向敌岸的同时,王耀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率领工兵连继续在铁索上铺搭桥板。快铺到一半时,刘文斌、张金元等3名战士因脚下的门板腐朽,中间折断,一起掉进激流,被大渡河汹涌的波涛吞没了。
经过一天紧张的战斗,直到下午工兵连才将桥板全部铺好。第二天,、周恩来率红军主力顺利地通过了泸定桥。
责任编辑 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