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房屋建筑学 课程作业3(共 4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科 涉及章节:第5章 ——第6章
一、问答题
1. 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 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 墙体设计在使用功能上应考虑哪些设计要求?
4. 砖墙组砌的要点是什么
5. 墙身加固措施有哪些?有何设计要求?
6. 何谓“变形缝”?有什么设计要求?
7. 简述常用基础的分类。
8. 简述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特点。
9. 简述地下室防潮要求和防水要求。
10. 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什么?墙身水平防潮层有哪几种做法?
参
1.建筑物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建筑一般是由基础、墙、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和门窗等构成。
它们的主要作用如下:
(1)基础: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2)墙:作为承重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再传给基础。作为围护构件,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侵袭的作用;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3)楼板层:承受着家具、设备和人体的荷载以及本身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还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4)地坪:承受底层房间内的荷载。
(5)楼梯: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6)屋顶:抵御着自然界雨雪及太阳热辐射等对顶层房间的影响;承受着建筑物顶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垂直方向的承重构件。
(7)门窗:采光、通风,同时也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2.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外力作用的影响
外力的大小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结构选型的重要基础。比如风力的水平荷载。
(2)自然气候的影响
风、霜、雨、雪等都构成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建筑构件使用质量的因素。
(3)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和生活的活动,往往会造成对建筑物的影响。
如机械震动、化学腐蚀、战争、爆炸、火灾、噪声等。
3.墙体设计在使用功能上应考虑哪些设计要求?
(1)保温与隔热要求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
2)防止外墙出现凝结水
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
(2)隔声方面的要求
1)加强墙体的密封处理
2)增加 墙体密实性及厚度
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隔声材料的复合墙
4)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考虑隔声问题
(3)防火方面的要求
1)选择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防火规范规定的材料
2)按照防火规范要求用防火墙设置防火分区等
(4)防水方面的要求
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地下室等房间的墙应采取防潮、(5)建筑工业化要求
防水措施。
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降低劳动强度;采用轻墙材料以减轻重,降低成本。
4.砖墙组砌的要点是什么
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
5.墙身加固措施有哪些?有何设计要求?
(1)增设门垛:作用保证墙身稳定和门框安装。设置在门洞一般应设门垛,特别是在墙体转折处或丁字墙处,构造上门垛宽度同墙厚。
(2)增设壁柱:使之与墙体共同承担荷载和稳定墙身,墙体受到集中荷载或墙体过长应增设壁柱。
(3)设置圈梁:作用增加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设置位置屋盖处必须设置,楼板处隔层设置,当地基不好时在基础顶面也应。设置做法钢筋混凝土圈梁其宽度与墙同厚。
(4)构造柱:增强房屋刚度、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加固措施,设置位置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一般设置中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连结。
6.何谓“变形缝”?有什么设计要求?
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物发生裂缝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为若干个的部分,使各个部分能够自由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温度伸缩缝(伸缩缝):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隔一定举例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温度缝或伸缩缝。伸缩缝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盖、屋盖全部构件断开(因为基础埋于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不必断开。其缝宽一般为20~30mm。
沉降缝: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竖向缝为沉降缝。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的构件全部断开,使两侧各为的单元,可以在垂直方向自由沉降。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陷的可能性越高,沉陷后所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要求的缝宽越大。
防震缝:在抗震烈度7~9级地区应设置防震缝。防震缝一般仅在基础以上设置,但防震缝与沉降缝结合设置时,基础也应断开。
7.简述常用基础的分类。
按所采用材料和受力特点分:
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的材料)制作的基础(砖,石砌体基础,混凝土基础)。
非刚性基础:如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利用钢筋来承拉力,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柔性基础。
依构造型式分:
条形基础:当建筑上部结构采用砖墙或石墙承重时,基础沿墙身设置,多做成长条形。条形基础往往是砖石墙的基础形式。
基础:当建筑上部采用框架结构承重时,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基础做成杯口形,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內,故称杯形基础。
井格式基础:当框架结构处在地基较差的情况时,将柱下基础沿纵横方向连接,做成十字较差的井格基础。
筏形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承载能力又比较弱,这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式基础已不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
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式基础。
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形成空心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的布均匀沉降有利,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重型建筑物。当基础的中空部分尺度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
8.简述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的特点。
刚性基础由砖、石、混凝土等刚性材料作成的基础,抗压强度高,抗拉、抗剪强度低。
柔性基础由钢筋混凝土作成,抗压、抗拉强度高。适用于荷载较大而基础承载力较小的情况。
9.简述地下室防潮要求和防水要求。
地下室的防潮:
当地下水的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都在地下室地坪标高以下时,地下水不能直接侵入室内,故只需做防潮处理。
构造要求:(1)墙体必需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需饱满;
(2)在外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在墙外表面先抹一层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涂刷一道冷底子油和二道热沥青,防潮层需涂刷至室外散水坡处,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
(3)必需设两道水平防潮层:第一道在地下室地坪附近;第二道在室外地面散水坡以上150~200mm的位置 。
地下室的防水:
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坪,这时地下室的外墙和地坪均收到水的侵袭,故需做防水处理。
构造要求:(1)砖墙承重时:外包式柔性防水处理(油毡防水和冷胶料加衬玻璃布防水)
油毡防水:油毡沿地坪连续粘贴到外墙外表面,油毡借热沥青分层粘贴,粘贴前先于墙面抹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冷底子油一道,然后粘贴,
粘贴高度应高于水头0.5m-1m,其上部分作防潮处理,最后以半砖墙进行保护。
冷胶料粘贴防水层:采用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配以玻璃纤维布或聚酯无纺布等加筋层进行铺贴
(2)钢筋混凝土材料:以防水混凝土材料最佳,借不同的集料级配,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或在混凝土內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性能。(在土层上先浇混凝土垫层做底板,板厚约100mm。将防水层铺满整个地下室,然后防水层上抹2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以便浇筑钢筋混凝土。为保证地坪防水层转向垂直墙面,地坪防水层必需流出足够的长度以便与垂直放水层搭接。)
其他防水方法:人工降、排水法(外排法,內排法)。
10.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什么?墙身水平防潮层有哪几种做法?
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下土壤中的潮气沿墙体上升和地表水对墙体的侵蚀,提高墙体的坚固性与耐久性,保证室内干燥、卫生,应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
常用的墙身水平防潮层有三种: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防潮性能较好;油毡防潮层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应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