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
19课《动物趣谈》教案 新人教版
序号:                                 审核人签名: 课  题 学习目标 动物趣谈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1.理解并积累字词。2.感知作者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3.体味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学习重点 领会语言的幽默风趣,注意体会这种幽默的效果。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 导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设疑激趣:你喜欢小动物吗?其实动物也会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很多乐趣,今天,让我们走近《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 生的趣事。    二、目标解读、落实任务: 齐读目标  三、预习检查、以学定教: 检查练习册基础部分  四、疑难导学、互动交流:  (一)整体感知 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与小凫和我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们相处的荒诞 经历,又有小凫的可爱和大鹦鹉的“恶作剧”。   3.梳理课文结构,并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研究动物行为,常发生一些趣事。  第二部分(2-9):分写“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  第三部分(10-19):分写“我”和可可的趣事。   (二)课文精读 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增强文章的喜剧效果。再读课文,请画出 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阅读,并作圈点批注,教师点拨指导,组织交流。  (1)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 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 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2)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 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 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3)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 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 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个性修改栏  人读来忍俊不禁。  (4)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 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 和他的可笑之状。  (5)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 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 情景。  2.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动物笑谈”就是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源于作 者诙谐风趣的语言。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 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比如写“我”进行小凫实验时,先写“在 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 滑稽的动作和得意的心理与“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的 神态描写形成强烈的反差,喜剧效果十分明显,之后进一步解释了人们诧异的原 因——只能看见“我”的怪诞行为,而小凫掩藏在草丛中不为人所见。而可可恶 作剧更令人捧腹,作者先写老父亲的生气,后写“犯罪现场”,语言风趣还带有 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另外,课文传神的细节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也增强了文章的 喜剧色彩。   五、自主实践、拓展延伸:课外通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六、全课小结、评价激励:  1、主题  作者为了研究动物行为、 “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本文通过讲述“我”与小凫、可可的趣事,表现了作者对动物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还让读者感受了他严谨的科研态度。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我的收获:                   2写法:语言生动,诙谐有趣。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板书                   动物笑谈 “我”进行小凫实验的趣事研究行为:怪诞不经幽默风趣趣事(总写)描写传神 “我”和可可的趣事研究对象:聪明调皮七、当堂检测、达标反馈:《绩优学案》P71  2—3题   八、课后作业、减负高效:《绩优学案》P72-73  达标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