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过年的习俗》春节的起源主题活动【幼儿教案】
春节的起源
“岁”字原来是一种收割工具,当时的农业是一年一熟制,每年收获一次。收获之后,人们用“岁”杀牲祭祀,“岁”又成为该祭祀的名字。有了岁,年的概念,自然就会产生过新年的习俗。新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
1.春联和年画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
2.生旺火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生旺火象征全家兴旺发达,表达美好希望。
3.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4.年糕
年糕,又名粘粘糕,谐音“年年高”,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北方有黄米年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少数民族一有糯米粑粑。
5.拜年
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
6.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7.祭祖
过年祭祖,是对祖先的一个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
8.守岁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状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守岁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也是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向往。守岁也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